APP下载

基于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思考

2018-07-04李方方丁志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年1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运动员职业

李方方 丁志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1、研究目的

运动员作为国家的特殊人才,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承担着国家发展体育事业,传播体育文化理念的使命。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力求为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政府的支持为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给了保障,但由于各地区情况有异,在运动员职业转型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研究所进行的运动员职业生涯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能为我国运动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本文主要通过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方式查阅运动员职业生涯相关文献。对于运动员职业生涯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主要通过阅览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网站获得。

2.2、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指出了运动员的职业特点,同时为运动员的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3、运动员的职业特点

3.1、运动技能突出

优秀运动成绩的取得,必然建立在刻苦训练的基础上,长期的高密度、封闭式训练使运动员获得了突出的运动技能。突出的运动技能是所有运动员的追求,是运动员获得他人肯定以及自我肯定的制胜法宝。优异的运动技能也是运动员区别于一般从事体育锻炼人群的最显著标志。

3.2、挫折承受指数高

抗挫折能力是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财富。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克服单一动作重复训练的无趣,要突破危险动作训练的心理恐惧,要战胜一遍遍练习仍达不到标准的焦虑,要冲出曾经的失误留给自己的阴霾。在参加比赛时,尤其是重大的全国、国际级比赛,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才能面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未知变数。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高压耐受能力,是他们特有的财富,在他们一生发展中都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3、文化水平低

我国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研究表明我国运动员进入专业队训练的年龄在5-33岁左右,在队集中训练的年龄在15-24岁之间。对一般人来说,5-24岁这一年龄主要从事的社会活动是从小学到大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这一年领段的运动员主要进行着似乎无止境的训练和比赛。长时间的训练使运动员身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更无精力投入到运动队所开展的语数外的基础知识学习中。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运动员错过了最佳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阶段,致使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造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现象。

3.4、缺乏职业技能

刻苦的训练为运动员换来了优异的运动技能,进而促进了运动员优秀运动成绩的取得,从而使运动员实现了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运动成绩的优异与否,成为了衡量运动员在此领域是否能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指标,所以,优秀的运动成绩成为了运动员努力与追求的唯一方向。也正是在这一普遍性的认识的驱动下,运动员在队期间长期处于封闭式训练,很少从事体育外的社会活动。这一行为在形成运动员长板——优秀运动技能的同时,也使运动员的短板——仅有体育技能暴露无遗。运动员职业毕竟具有非终身性的特点,在无法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时,要面临二次职业选择的问题,单一的职业技能使运动员在职业转型期处于被动地位,这也是国家多次出台政策促进运动员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

3.5、伴有运动损伤

因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异于常人参加的体育活动,具有高强度、超负荷的特点,使运动员在获得优于常人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迫使运动员承受了超乎常人的运动损伤,有些项目可能使运动员致死、致残,给运动员带来终身性的影响。随着训练手段的科学化,运动员所遭受的运动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有效缓解。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当今运动员所承受的运动损伤,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4、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意义

4.1、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运动员在长期处于封闭式训练的环境中,管理者们只注重对运动员体育能力的开发,而忽视对运动员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其他职业能力的发展。通过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促进运动员对自身职业倾向的关注,为运动员与其他社会职业奠定沟通的桥梁,帮助运动员更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4.2、促进运动员人力资源的开发

运动员除自身优异的运动技能外,还具备其他职业能力,通过对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统筹规划,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将运动员自身的素质充分转化为职业转型过程中的优势,保障职业生涯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3、促进体育组织的管理水平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的壮大具有重要意义。运动队作为统筹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一环,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一切为了运动员负责,为了运动员的一切负责”,满足运动员更深层次的需求,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5、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应用,即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有效的开展自我评估,从而制定出恰当的职业目标。[4]SWOT分析包含四个方面: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矩阵,对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如下表一:

表一 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SWOT分析

6、推进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措施

6.1、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

“学训矛盾”的冲突,造成了运动员重训练轻学习的不良现象,导致了远动员的单线发展。运动员职业属非终身性职业,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年龄、伤病等因素,无法满足职业素养对运动员的要求时,运动员必须面临新一轮的职业选择,脱离运动队,从事体制外的工作。就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可以尽量避免运动员在重新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迷惘无助的现象。

强化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要求运动队在长期的人才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运动队可联合职业发展顾问,对运动员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因人而异为每位运动员量身打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量表等形式让运动员对自我能力进行评估,在运动员在役期间尽早对运动员,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相关的干预和教育,结合运动员自我评估结果,尽早明确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做到扬长避短,补齐运动员发展短板。要着重培养运动员的职业开发能力和择业能力,尽可能为运动员二次就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性和持续性指导,促进每位运动员职业生涯顺畅发展。

6.2、健全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制度

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培训,是保障运动员顺利开展职业转换的重要关卡。通过培训活动,运动员可对体育外的其他社会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诸如工作性质、主要的工作内容等,运动员可根据自身喜好大致确定自己所属的工作领域。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运动员探索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构建健全的培训制度,是开展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工作的关键。通过培训绩效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取得更具客观性、专业性和公正性的评估结果,进而加强对培训机构和组织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第三方评估机制现已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它对行业发展所起到的监督作用,可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努力寻求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机构或组织担任第三方,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工作,目前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培训制度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6.3、创新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培训模式

运动员长期处于训练和比赛的状态,随着现代科技和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培训模式已经显现出了滞后性,运用现代科学的培训模式更有利于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发展。开放式的在线培训更有利于运动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诸如慕课这种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便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以“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慕课的授课范围涵盖科技、人文、社会的诸多学科。全新的学习体验,及时贴心的服务,一定可以唤起运动员学习的兴趣。现代社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高学历还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这些对运动员来说都是运动员的致命弱点。尽管在现代运动员队伍中,有些运动员拥有较高学历,自身专业技能也过硬,职业转型后仍能取得不错的发展;但毕竟这类明星运动员属于凤毛麟角,绝大部分运动尚需认真对待二次职业转型,为职业的重新选择多做准备。所以,为激发运动员的学习兴趣,保证运动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管理者们应鼓励运动员多接触类似慕课这种新形式的培训模式。

6.4、加强课程开发,规范机构发展

当代学校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一再强调,要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对于有同样学习需求的运动员来说,根据不同主体需求,制定多层次、模块化的培训课程,将对运动员的职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开发出能促进运动员职业发展,又能让他们感兴趣的课程,着实需要相关人员花费相当的精力。建立运动员能力短板诊断机制,针对于运动员的不足与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可以采取的手段。运动员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其职业生涯发展事关我国体育事业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和顺利进行,所以对运动员进行培训的机构、基地、高校等必须具备较高的规范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发展无论对于行业的稳定发展,还是培训效果都有着促进作用。除加强政府监督外,还应努力实现行业内的自我监督,全面提高机构的培训质量。

[1]谭苗青.论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J].体育文化导刊,2012,12:58-60.

[2]殷勤.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14-615.

[3]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4]张娟,黄时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的SWOT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8-122.

[5]丁玲玲.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34-36.

[6]刘志敏.四川省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四川:成都体育学院,2012.

[7]马佳铮.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模式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以中国(上海)自贸区为例[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6,17:17-25.

[8]慕课[EB/OL].[2018-05-10].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5%95%E8%AF%BE/4855871?fr=aladdin.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运动员职业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曼巴传奇 KOBE20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