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8-07-04崔嫦婷林翠红黄晓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儿分阶段常规

崔嫦婷 林翠红 黄晓燕

妊娠糖尿病是妊娠常见并发症, 可影响妊娠结局和围生儿健康, 需辅以有效的干预措施, 积极控制血糖, 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传统单一健康指导、饮食干预、合理运动、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施有一定效果, 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 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的开展则可根据孕周进行分阶段,每个阶段根据患者和胎儿情况确保护理有所侧重, 可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1,2]。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 2017年1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患者120例, 选择其中 60例纳入分阶段综合护理组, 另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6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5年4月~2017年1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患者 120例, 随机将其分为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 每组60例。相关研究设计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7.31±3.66)岁。常规护理组年龄25~38岁, 平均年龄(27.14±3.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孕周<28 周, 糖筛查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 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单胎妊娠, 有初中以上文化, 妊娠前无相关疾病。排除标准:未能配合本次研究, 妊娠前存在先兆流产、高血压、低血糖、先兆巨大儿、心脏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的现象。

1.3 方法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 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开展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分为3个阶段进行(血糖控制标准:空腹血糖<5.3 mmol/L, 餐后 2 h血糖<6.7 mmol/L):第一阶段干预措施(<28周):主要进行心理护理、疾病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胎动、测量体重、监测血压。第二阶段干预措施(28~36周):主要有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孕期监测, 同时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第三阶段干预措施(36周至产后):对患者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强化围生儿监护、积极预防感染, 并继续辅以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干预。

1.3.1 饮食干预①热能供给结构。蛋白质的总占比15%~20%, 脂肪的占比20%左右;碳水化物则为50%~60%。②食物类型的选择上需增加膳食纤维食物摄入, 主要为新鲜水果蔬菜, 并增加含钙食物和含铁食物的摄入, 对钠盐摄入进行合理限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和生冷的食物。③对烹调方式进行调节, 一般用炖、煮等方式, 避免煎炸[3]。

1.3.2 运动干预指导患者结合自身身体条件, 合理选择喜欢的运动方式, 如患者操、瑜伽、散步等, 避免在空腹或胰岛素剂量过大时运动, 避免进行打球等剧烈运动。对运动时间、强度等方面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节和把握, 避免剧烈运动或餐后立刻运动, 需将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 min以内,运动强度以身体微微出汗、不感觉疲惫为宜[4]。

1.3.3 孕期监测产前每日定点监测血糖;定期围保;监测胎儿宫内情况;每天监测血;定期监测胎心音;每周测量患者体重、宫高、腹围;如血糖控制良好, 严密监测下, 若胎儿情况好, 妊娠 38~39 周左右终止妊娠。

1.3.4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主动沟通, 鼓励患者倾诉内心想法, 并给予个体档案建立, 从交谈中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

1.3.5 围生儿监护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需预防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强化血糖、尿糖和尿酮体监测, 一般2~4 h监测1次, 确保血糖≥4.9 mmol/L。对于重症糖尿病的患者, 需指导产妇放弃母乳喂养, 自行监测胎动。如果减少60%或每2小时胎动<6次提示缺氧可能, 需及时就诊, 除胎儿窘迫外。新生儿出生后做好吸氧、保暖护理,并及早给予葡萄糖水喂养, 预防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5]。

1.3.6 预防感染在护理操作过程中, 确保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产后应坚持做白带常规检查, 并合理清洁会阴, 产后穿着宽松衣物, 多饮水,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适当活动, 加速恶露排出。42 d 内严禁性生活和盆浴, 病房空气清新, 避免交叉感染[6]。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护理前后妊娠期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妊娠结局指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分阶段综合护理组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妊娠期指标比较护理前, 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分阶段综合护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 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满意度比较(n, %)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妊娠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妊娠期指标比较(±s)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 m o l/L) 餐后2 h血糖(m m o l/L)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护理组 60 13.25±3.21 9.21±2.41 15.24±4.16 11.31±5.29 11.21±1.41 8.24±1.94分阶段综合护理组 60 13.24±3.51 7.41±1.81a 16.21±4.71 9.13±2.71a 11.34±1.92 6.14±2.59a

表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n(%)]

表4 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或第一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性的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本研究进行分阶段教育。第一阶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 多数对于妊娠缺乏了解, 加上患者对疾病存在恐惧感, 容易使其在身心上出现不良现象。通过疾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计算胎动、监测体重、定期产检等, 并提高孕期饮食和运动教育, 能让患者对妊娠及糖尿病有全面认知, 从而提高其对于护理服务内容如运动、饮食方案的认知和坚持, 有利于母婴结局的改善。在第二个阶段, 患者处于妊娠中晚期, 在上个阶段健康教育基础上获得了一定的疾病知识认知, 再结合产妇和胎儿在该阶段的健康需求继续开展饮食和运动相关的护理内容, 并强化孕期监测, 可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7-10];第三个阶段已经临近分娩阶段, 患者可出现心理明显变化, 而生理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针对患者该阶段的情况, 给予积极预防感染, 加强围生儿监护, 并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可帮助其改善妊娠结局, 提高围生儿健康状况。

合理营养干预可维持孕期患者营养需求, 满足胎儿发育需求, 还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研究显示, 在妊娠期进行规律运动, 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是因为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母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及时代谢, 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或减少糖尿病发生风险。还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对维护妊娠糖尿病母婴健康, 改善妊娠结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16]。心理干预是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 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纽带, 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 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

本研究结果显示, 分阶段综合护理组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分阶段综合护理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阶段综合护理组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大, 可有效控制血糖平稳, 促进自然分娩, 改善妊娠结局, 减少围生儿并发症发生, 可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值得推广应用。

[1]杨慧霞.加强合作共同促进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2, 4(4):193-195.

[2]陈桂兰.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妊娠期指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 38(9):1070-1072.

[3]杨小青.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5):3030-3032.

[4]占晓兰, 梁媛.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孕妇妊娠期的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6):148-150.

[5]黄惠斌, 张晓萍, 董秋燕, 等.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7(10):1372-1374.

[6]郭英, 肖凌凤, 李建新, 等.2 型糖尿病患者情志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28):48-60.

[7]林翠红, 崔嫦婷, 蔡佩芝, 等.分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预后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22):88-90.

[8]马爱莲.健康教育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3):247-249.

[9]陶朝慧, 喻晓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7):1426-1429.

[10]王金凤.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医药导报, 2017, 14(24):135-138.

[11]董丽敏, 印娟.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河北医药, 2015(19):3006-3009.

[12]吴凤会, 钱雷, 孙长虹,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12):1939-1941.

[13]张帆.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郑州大学, 2014.

[14]刘玉红.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4):3-4.

[15]孙莉, 赵艳, 丁海峰,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5(19):140-142.

[16]李影娜, 王剑锋.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8(22):170-172.

猜你喜欢

生儿分阶段常规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常规之外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265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治疗与围生儿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某省围生儿缺陷病因及引起死亡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