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18-07-04廖明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康柏西变性黄斑

廖明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 此病的发病因素较复杂, 多种因素导致黄斑区结构出现退化性改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好发于52~85岁中老年人群, 且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 成为目前中老年人员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生存质量, 有效且安全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恢复患者视力有着重要意义[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有渗出型和萎缩型两种类型,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要病理特点有视网膜下出血、黄白色渗出、黄斑下新生血管等, 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是进行性色素上皮萎缩,晚期可发展至脉络膜视网膜地图状萎缩。有研究显示[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一种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药物, 康柏西普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抗VEGF药物, 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康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病例资料予以归纳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0例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 F 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 C T)及临床症状确诊;②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1.0;③患者屈光间质较清晰, 可进行正常的眼底镜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排除标准:①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处于早期或晚期;②伴有其他重要脏器病变;③对本次治疗药物有过敏史或为过敏体质;④其他类型的视网膜疾病导致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出现新生血管;⑤合并青光眼;⑥有精神疾病或严重智力缺陷。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55~81岁, 平均年龄(65.9±8.1)岁;病程9~31个月, 平均病程(19.3±4.2)个月。对照组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54~80岁, 平均年龄(66.2±8.3)岁;病程9~30个月, 平均病程(18.4±4.3)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光动力治疗:光敏剂采用维替泊芬,给药剂量按6 m g/m2体表面积计算, 静脉滴注10 min后使用光动力治疗仪(德国默尔克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型号A L A-P D T 2014)照射视网膜病变区域, 光辐射率600 m W/cm2,光能量5 J/cm2, 约持续83 s, 光斑直径为病灶区域外围200~500 μm, 嘱患者避光 48 h。

1.2.2 观察组 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规格:0.2 m l/支), 每月玻璃体腔注药1次,持续3个月, 每次注射药量0.05 m l。给药方式:患者眼部常规消毒及表面麻醉, 采用开睑器开睑, 距离颞下方角巩缘后3.5 m m处进针, 方向与巩膜表面垂直, 将药物缓慢推注入球内, 注射结束后轻按穿刺孔10 s左右, 防止药物回流。最后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以无菌纱布包眼。嘱患者侧卧位睡姿, 防止药物对视力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 O P和视力。②采用O C T测量治疗前后C M T, 并采用F F A检查两组患者荧光素渗漏率及C N V面积。③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 O P和视力比较 治疗前, 两组I O P、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I O P(12.21±2.04)m m H g、视力(0.321±0.047)l o g M A R与对照组的(14.18±1.98)m m H g、(0.438±0.062)l o g M A 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M T、荧光素渗漏率及C N V面积比较 治疗前, 两组C M T、荧光素渗漏率、C N V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C M T、荧光素渗漏率、C N V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 O P和视力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 O P和视力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I O P(m m H g) 视力(l o g M A R)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15.71±2.08 12.21±2.04a 0.654±0.082 0.321±0.047a对照组 30 15.69±2.11 14.18±1.98 0.655±0.079 0.438±0.062 t 0.037 3.795 0.048 8.237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M T、荧光素渗漏率及C N V面积比较[ ±s,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 M T、荧光素渗漏率及C N V面积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 M T(μm) 荧光素渗漏率 C N V面积(m m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248.92±21.43183.52±20.86a 10(33.3) 1(3.3)a 9.26±1.37 5.43±0.71a对照组 30 249.54±22.65197.31±21.57 10(33.3) 6(20.0) 9.37±1.26 6.39±0.61 t/χ2 0.109 2.517 0 4.043 0.324 5.617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暂时性眼压升高, 3例注射部位球结膜下出血, 症状较轻, 自行恢复。

3 讨论

渗出型虽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总发病率中占比不高, 但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 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这主要是因为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会导致出血、渗出, 导致浆液性或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 引起视力丧失。过去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方法主要是光动力治疗, 将特异性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 它能随血液到达异常脉络膜新生血管, 再用一种特殊的非热能激光照射, 选择性破坏新生血管, 此方法不破坏视功能, 不累及病灶周围正常视网膜, 但此方法有着较高的复发率。

近年来, 抗VEGF药物广泛用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中, 已成为首选治疗手段。包括早些时候进口的雷珠单抗和目前国产的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是第二代抗VEGF药物, 多项研究已证实, 雷珠单抗对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有着明显效果, 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3-6], 但由于价格昂贵, 大部分患者无法承受高额的治疗费用而选择放弃治疗或延缓治疗, 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随后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于2013年问世, 其分别是由两个部分融合而成, 其中一部分是VEGF受体1中的免疫球蛋白2区域和VEGF受体2中的免疫球蛋白3和4区域, 另一部分是人免疫球蛋白FC片段, 康柏西普具有单抗类药物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较强的亲和力, 多靶点, 较强的作用时间及较低廉的价格等[7-10]。但康柏西普也有着一些不良反应, 较为常见的有暂时性的眼压升高和球结膜下出血, 发生原因均是注射导致的, 以上两种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 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除了会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外还会出现玻璃体混浊、视敏度下降、白内障、角膜上皮缺损及异物感等, 发生率较低, 目前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康柏西普治疗后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显示, 与光动力治疗比较,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临床效果较好, 治疗后患者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治疗后CMT、荧光素渗漏率及CNV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良反应方面,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4例轻微不良反应, 均自行缓解。由此可见, 康柏西普能有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一般疗程为3个月,患者易于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本次研究中样本数量较少,仅对药物的短期疗效和安全进行探讨, 对于该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李子建, 尤王月.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4):70-71.

[2]李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河南医学研究, 2015, 4(1):67-68.

[3]王新丹, 戴晓丹, 方永亮, 等.雷珠单抗和PDT治疗湿性AMD的疗效比较.国际眼科杂志, 2014, 14(13):438-440.

[4]张新.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49例疗效观察.中国药业, 2015, 24(12):21-24.

[5]臧玉锋.康柏西普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2):119-120.

[6]李玲, 薛加林, 苏静.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海峡药学, 2017, 29(5):77-79.

[7]张丽丽.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 31(3):209-212.

[8]李昆, 彭娟, 高丹宇.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12):2342-2344.

[9]刘荣, 刘长明, 李娜, 等.康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眼压及视力变化影响研究.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8):104-106.

[10]张广有, 王海蛟.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顺利通过CFDA批准.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3(23):7.

猜你喜欢

康柏西变性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裂孔在黄斑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征兵“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