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断腕再植与普通断腕再植的疗效比较

2018-07-03龙文浩何敏施赵玲吕圣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腕部显微外科肌腱

龙文浩,何敏施,赵玲,吕圣飞

(东莞市虎门医院树田医院 手外科,广东 东莞 523900)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肢(指)再植,近年来已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与新的突破[1-3]。我院处于东莞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工伤事故、车祸等原因引起断腕损伤时有发生,由于断腕损伤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心理上都造成较大影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断腕修复已成为减少断肢致残有效手段,而且有效缩短断腕热缺血时间,是提高再植成功率关键[2-4]。相关研究报道血管再通时间小于6 h,截肢率为6.17%,当失血时间大于6 h,截肢率达33.13%[5]。Gneen等[6]报道血管再通时间大于8 h的截肢率达86%,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断腕的热缺血时间,对提高再植肢体的成活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5年3月-2017年6月我们收治断腕42例,进行改良再植22例和普通断腕再植20例并进行比较,评估疗效和并发症发生几率,发现改良再植能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已完成的手术,将患者分为改良断腕再植A组和普通断腕再植B组。A组22例行改良断腕再植,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9~58岁,平均27.6岁。伤因:机床铡断伤9例,机器绞断伤6例,机器轧断伤4例,刀砍断伤2例,车祸离断伤1例。伤情:全部为腕部完全离断损伤,其中近排腕骨处与桡骨远端间离断15例,近远排腕骨间离断6例,腕部斜行离断1例。绞断伤的6例近端背面有中度皮肤肌腱撕脱,游离断端掌面皮肤有撕脱,创面有黑色机油污染。4例压砸伤近端创面及断端掌部皮肤软组织中度挫裂,掌面有不同程度皮肤组织缺损,有黑色机油污染,机床铡断伤5例轻度污染。

B组20例行普通断腕再植,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17~52岁,平均26.3岁,伤因:机床铡断伤8例,机器绞断伤5例,机器轧断伤4例,刀砍断伤3例。伤情:全部为腕部完全离断损伤,其中近排腕骨处与桡骨远端间离断12例,近远排腕骨间离断5例,腕部斜行离断3例。绞断伤的5例近端背面有中度皮肤肌腱撕脱,游离断端掌面皮肤有撕脱,创面有黑色机油污染。4例压砸伤近端创面及断端掌部皮肤软组织中度挫裂,掌面有轻度皮肤组织缺损,有黑色机油污染。机床铡断伤5例轻度污染。42例均为急诊再植。受伤至手术时间,A组最短时间为1 h,最长时间为2.8h,平均1.8h。B组最短时间为0.9h,最长时间为2.5 h,平均1.6 h,两组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1.2 手术方法

两组都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上气压止血带。常规普通的断腕再植程序:彻底清创→建立骨连接→肌腱缝合修复→重建血循环→缝合神经→缝合皮肤伤口。而改良组断腕再植是把重建血循环及缝合神经置于肌腱缝合修复前,具体处理是完成清创及骨连接后,先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9/0~11/0无损伤缝针线先吻合1条条件较好的桡动脉或尺动脉,吻合后先缓慢松开放止血带1 min,再逐步放开以恢复血循环10~15 min,放松止血带时用盐水纱布湿敷以减少出血,观察通血后断腕皮肤色泽,感觉断指体温及组织弹性情况。然后重新上止血带,进行吻合腕背静脉2~4条,有条件的尽量多吻合静脉,吻合静脉完成后,再吻合另1条动脉,动静脉吻合比例为1:2。每隔40~60 min松开止血带10 min,吻合血管完成后,用3/0~6/0无损伤可吸收线修复肌腱;9/0无损伤缝针缝合神经,神经修复均采用外膜束膜缝合;用1/0线缝合创面皮肤组织,皮肤缝合张力不宜太大,如张力大,可间断缝合,创面油纱覆盖。缝合好后创面适当放置胶管引流物。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绝对卧床1周,予60 W侧照灯持续保温,禁止吸烟,给予心理安慰,清除紧张情绪,并常规抗炎、抗痉挛对症治疗。患肢肿胀严重的3~5 d内每日予10~20 mg地塞米松静注减轻应激反应,并适当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末梢毛细血管反应、温度、皮肤颜色等,如有血管危象发生及时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随访12~60个月,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评定临床疗效。

A组改良再植22例,吻合血管后,有效缩短断腕热缺血时间,最短时间2 h,平均约2.7 h;19例Ⅰ期愈合,3例出现并发症,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动脉,1例静脉,经处置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小部分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经清除坏死皮肤组织,加强换药、抗感染及植皮治疗,伤口愈合。根据术后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外形、后遗症状与工作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即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6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36%。

典型病例:患者 男,23岁。右腕被刀砍断致伤疼痛流血1 h入院。入院诊断:右腕完全离断伤。创面较干净,急诊在右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改良断腕再植术。术后伤口无感染,无血管危象发生,创面皮肤无坏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患肢无疼痛,手部内在肌无明显萎缩,腕关节伸直位基本达 0°,腕屈达 45°,背伸达 50°,尺偏达 20°,桡偏达25°,掌指关节、指关节屈曲范围在70°~90°,感觉恢复好(图1-6)。

图1 右手断腕远端掌侧

图2 右手断腕远端背侧

图3 术后1个月复查X线

图4 术后1个月复查X线

图5 术后15个月功能及外观

图6 术后15个月功能及外观

B组普通断腕再植20例,缝合修复肌腱平均耗时1.5 h,加上术前热缺血时间,平均热缺血时间约4.5 h;11例Ⅰ期愈合,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腕部坏死;6例出现血管危象,4例动脉,2例静脉,而且出现早,反复多次,每次经对症处理后,4例最终得以解除,2例解除失败,再植坏死;2例出现不同皮肤坏死及伤口感染。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55%。改良断腕再植A组优良率高于普通断腕再植B组,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3)。

表2 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以往对于断肢、指再植已有诸多方法及报道,每种方法都尽量使断肢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到损伤前状态。本研究对比普通方法及改良方法再植42例断腕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改良处理断腕再植的疗效优胜普通断腕再植,原因是患者从入院到手术,断肢缺血时间均大于2.5 h,而腕部离断伤离断的肌腱多,缝合耗费时间较长,这样先处理肌腱再吻合血管势必造成缺血时间过长,从而随着缺血时间越长,死亡越多,离断肢体的手部组织细胞不可避免术后并发症多[8],加上组织创伤严重,是否还伴有失血性休克等都会影响断腕再植成败及功能恢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断腕的热缺血时间。而断腕再植两组损伤因素没有较大差别,但普通再植B组断腕成功率、术后组织坏死率、伤口感染率增高,功能优良率也远不如改良断腕再植A组,原因可能是改良断腕再植较普通断腕再植提前恢复血液循环,有效地缩短断腕的热缺血时间,使细胞组织发生最大的生物体效应,特别是神经细胞对热缺血更为敏感,神经细胞对热缺血时间耐受性更差,且恢复更为重要,因为断腕缺血时间对神经细胞不可逆性损伤越多,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越差,这是临床一线医生的共识,也有相关文献报道[9-11]。

我们体会缺血时间是各种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在再植中可以改变的一种因素,因而有效处理缺血时间是提高再植成活率及功能恢复良好的关键。而腕部离断多为青中年,保肢期望值高,所以术后肢体成活对患者意义重大,如出现肢体坏死,患者往往难以接受。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要求也高,若出现各指关节强直僵硬,有的断肢肢体呈现皮包骨现象,虽然再植成活,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有的患者则强烈要求截除再植患肢,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本B组普通断腕再植20例热缺血时间长,致断腕组织细胞死亡增多,肢体坏死率、感染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就增高;A组改良再植22例缺血时间短,再植后各指末梢感觉恢复快,手掌内在肌萎缩轻,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效果越优。从表2可见普通断腕再植整体功能优良率低于改良断腕再植。

与普通断腕再植相比,改良断腕再植具有以下优点:⑴断腕热缺血时间短,断腕组织细胞损伤及死亡就少,有利于组织功能的康复。⑵通过提前有效的短暂通血后,使细胞生物体整体发生改变效应,能更有效提高断腕组织细胞耐缺血性,提高机体组织细胞活性,降低感染风险。⑶通过有效循环供血后,大大有利已坏死细胞组织的排出,减少身体组织器官及断腕组织对毒素的吸收,降低断腕坏死率。⑷术后并发症的程度减轻,提高肢体成活率及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及多次手术痛苦,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时间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收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注意事项:⑴在肌腱修复时,需要娴熟的操作技术,切忌粗暴,避免牵拉过度,造成把吻合好的血管撕裂或撕断。⑵转换体位要小心,不便随意放置,以免把吻合好的血管撕裂及再次损伤。⑶腕部肌腱多,修复肌腱时应避免压迫吻合好的血管,应予逐条修复肌腱或转接修复。

综合上述,改良断腕再植比普通断腕再植的临床疗效更佳,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和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顾立强,刘小林,汪华侨.见微知著震古烁今—广东省显微外科的发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6(1):5-9.

[2]喜占荣,彭鹏,周朝清.上肢双平面离断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断肢(手)再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6(3):233-234.

[3]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等.保留关节的腕部离断再植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5(3):285-286.

[4]斐国献.中华显微外科50年[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1):4-6.

[5]夏雷,许玉本,张红星,等.微血管吻合器在上肢离断再植中的应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38(2):182-184.

[6]Green NE,Allen BL.Vascular injuries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dislocation of the knee[J].Bone Joint Surg Am,1977,59(2):236-239.

[7]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伤指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8]龙文浩,封帆,黄伟明,等.改良断腕再植1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5,5(6):499-501.

[9]董宝贵,袁泉,高云峰,等.基层医院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体会[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5):306-307.

[10]黄有华,周业渊,符林雄,等.刀砍伤腕部离断再植[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9,25(3):189-190.

[11]师继红,黄耀添,傅炳峨,等.断腕再植术后手内在肌挛缩[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4):207-209.

猜你喜欢

腕部显微外科肌腱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腕部烧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情况影响分析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中级篇)
居家运动——手和腕部练习(高级篇)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