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帮带”式辅导员工作团队化的实践探究

2018-07-03商圣虎陈拥军朱晓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传帮带辅导员职业

商圣虎,陈拥军, 朱晓明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教”与“育”分离的背景下,基于人本化和谐稳定的需要,辅导员双重身份的高端定位带来了规模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近年来建设重点由规模满足转向了质量的追求,随之而来的职业困惑愈来愈明显,急需寻求一种解决之道。

1 辅导员职业困惑

1.1 工作边界的无限大与难以量化指标同时存在

辅导员似乎无处不在又无所不能,而其工作又被边缘化,甚至是处于辅助和从属的地位,容易陷入“角色成果模糊与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矛盾冲突中[1]。辅导员工作事无巨细,却无法获得职业认同感,现实的成就感封存在理论之中。

1.2 职业准入的高标准与现实的低水平同时存在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辅导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同时要具有18种具体专业知识以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规定等等。这种高标准要求与实际耽于事务性工作无法细究的矛盾同时存在,特别是新入职辅导员,对政策理解不透彻,与实际相差甚远,会有茫然失措之感。

1.3 能力要求的全方位与标准追求的一般化同时存在

辅导员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要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各种能力: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网络世事人情应对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2]。全方位的能力要求要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来应对,但现实中不尽如此,主要是凭经验,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存在等、观、看的心理,缺少开拓进取的精神,放弃了对事业的追求[3]。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同时存在,一方面遥望无法可及的标准,另一方面凭自我主观意识的驱使行事。

职业困境迫使辅导员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工作性质的高度重要性和政策上的机遇要求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归宿,完成自我蜕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规范化的工作模式。只有自我革命,获得进步的内在动力,才能获得职业的成就感。无论是新入职的,还是资深辅导员,我们需要优化工作机制,获得归属感,而“传帮带”式就是当前最佳的工作方法。

2 “传帮带”式工作机制

“传帮带”是经由指定导师个人或群体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以促进个体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模型[4]。传就是传授,即“我” 讲,“你”听,强调教育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育客体通过听讲、观察等获得知识和技能,重在直接经验的传授。帮就是帮助,即“你”做,“我”指导,强调教育客体在实践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育主体起着协助、纠偏作用,重在引导,使教育客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从教育角度来看,教育的主客体在这里就发生了转化。带就是带领,即“我”做,“你”看,“是在思想上、理念上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示范[5]”,重在间接经验的传授,通过内涵魅力的影响,指导形成成熟的工作方法。“传帮带”是教育客体学习的三种境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

“传帮带”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在保持职业的认同感、岗位的忠诚度、建构人才梯队、凝聚人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隐形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6]”,而隐形知识则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所以传帮带本质上就是团队化工作的具体呈现。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发展现状表明,辅导员急需通过“传帮带”工作方式来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而辅导员工作团队则是实践“传帮带”工作方式的最佳群体。

3 团队化工作模式

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7]。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种新兴教师职业,想要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团队化建设迫在眉睫。

首先,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增强职业兴趣,稳定队伍。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岗位时间不是太长,培养发展的目标前途也不是太明朗,如果没有一个正式集体形式的团队在一起奋斗,那么它永远就是一种临时的岗位,谈不上职业,更谈不上稳定性,过渡性岗位不是辅导员职业产生的初衷。其次,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提高效率,提升水平。团队的工作效率比个人要高,集体的智慧要优于个人,这是社会的共识。在团队中,通过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展现各自的能力,能够很快完成预定目标。同时在实践中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提升个人的工作水平。再次,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加深社会认同,推动辅导员专职化进程。团队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容易增加影响力,更容易出成果,社会就会更加关注,就会加深职业的认同,从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最后,辅导员团队建设有助于优化队伍结构,推动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发展。团队有自身特有的运行模式,具有优胜劣汰的本性。在团队中每个成员有互帮互助、相互协作的义务,在运行中会逐步趋于优化,结构更适合于发展的需要。团队的发展能增强整个队伍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发展前景乐观。

新形势下“传帮带”所表现的形式是项目团队化模式,即团队化的载体是项目化,真正的团队不仅是团队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应是包含在精神层面的引领。因此,辅导员团队工作时,在内容上日常事务管理要制度化,有章可循;在媒介上沟通交流要信息化,方便快捷;在形式上平台组建要项目化,目标明确;在关系上课题攻关要协作化,分工合作;以及在精神上思想教育要政治化,弘扬正能量。

4 “传帮带”式辅导员团队化实现途径

首先,要明确实现目标,即全科化的培养、平台化的引领、专业化的发展。全科化主要是针对初级辅导员,要求对辅导员的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认知,熟悉和了解辅导员日常事务;平台化主要是针对中级辅导员,夯实基础,学会总结,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主要针对高级辅导员,进行科学调查研究,能够发现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能够推广。

其次,“传帮带”式辅导员团队化实现载体通常有以下方式:专题会议、工作论坛、QQ、微信、项目研究、辅导员之家、网页平台等,通过这些实践平台,可以实现观点的碰撞、开拓思维、激发创新灵感,获得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例如专题会议就是专门针对一个主题进行探讨研究,围绕中心进行深度挖掘,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明确研究的逻辑起点,沿着逻辑起点设计研究思路,再进一步扩展研究观点等等,可以使成员都能获取正确的研究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又例如QQ群,目前为止,他仍然是线上交流的最主要的、最广泛的媒体平台,很多观点都可以即时地进行共享,很顺畅地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地解决疑问。这些载体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正式与非正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发挥“传帮带”的最大效果。最后,“传帮带”式辅导员团队化实现的途径以辅导员职业能力的三级分类(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为基础,确定传帮带的职责和目标,实现团队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辅导员三级分类的职责和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级别辅导员的职责和目标

由图1可以看出,初级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夯实基础,学习广博的知识,以达到全科化目标;中级辅导员主要的职责就是整理,归纳总结经验,拓展自己的知识

平台;高级辅导员最主要的职责就是方法论研究和引导,提炼和推广已经普遍使用的方法,提升专业化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之间的职责和目标也是一个不断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

5 结 语

综上所述,从辅导员的职业困惑去分析,其发生的内在根源就是缺乏职业归属感,而“传帮带”式工作方式却能有效地培育职业认同感,因此“传帮带”式辅导员团队化工作模式遵循着全科化基础、平台化打造和专业化建构的发展道路,最终培育成为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秦天堂.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困惑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3):106.

[2] 李家智,毋靖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8):78-80.

[3] 杨伦琪.大众化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75-77.

[4] 姜洋,马振峰.浅谈“传帮带”在高职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 2011(1):87-89.

[5] 高卫东.浅析新时代企业管理的 “传帮带” [J].内蒙古科技与经, 2016(4):29-30.

[6] 胡婷婷,王岳.“传帮带”是科研院所重要的培训途径[J].华北电业,2017(3):74-75.

[7] 陈薇,曹勇明.高校行政管理 “传帮带”团队机制研究—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改革的有效路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4):55-59.

猜你喜欢

传帮带辅导员职业
传帮带中谋振兴
高校体育教师传帮带的实施措施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传帮带 青工受益多
传递“金钥匙” 引领新一代——齐鲁石化关工委以『传帮带』助力青工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