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校园视角看高校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2018-07-03吴政修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智慧

吴政修

高校信息化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在高校教学管理对于效率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尤为重要。智慧校园只有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信息的共享,才会确保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佳。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在落实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在保证生活环境和便捷服务方面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在各自领域打造不同专属或特色的信息化平台,在推动高校局部信息化水平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是不同职能部门建立了多个系统,导致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受到影响,师生登录相对繁琐,不利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或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1]。因此,进行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一个能够实现管理校内所有信息资源的综合系统和信息服务势在必行。

1 对智慧校园的理解

近年来校园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为高校科研、教学和管理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支撑。以往校园信息化系统多以C/S架构为主,然而在B/S架构技术的推动下,智慧校园逐渐向综合性交互应用系统转变,显示出了信息服务所带来的巨大支撑。其模式也十分灵活,能够在SOA框架内实现按需定制的目标。此外还特别注重流程和服务,在一体化服务、资源共享和数据多维决策方面展现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功能。

1.1 智慧校园的目标

智慧校园是构建综合智能个性化的感知服务平台,在学校应提供的各项服务领域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协作。即将学校的智能信息化平台进行拓展外延,以实现校内与校外的有机交互和感知。基于此,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标应该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资源和应用,充分依托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并创新业务和信息共享,最终确保高校信息平台的协调、高效和智能标准[2]。

1.2 智慧校园的优势

智慧校园理念改变了大学校园的原有服务模式,究其原因在于拥有在监控管理、数据统计、信息服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如表1所示。通过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运转、监控与管理可以实现实时感知和采集,尽显智能化风采。在数据查询中,由于有大数据、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支撑,不仅数据来源极为丰富,而且数据细节十分精准和灵活,为决策提供了数据翔实的依据。在信息服务领域可以实现无死角,不论是教师的办公区、学生学习的教室以及生活的寝室,还是就餐的食堂或者科研实践的实验区,都可以在开放高性能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各有所需的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主动服务或推送服务。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智能校园在提供按需服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访问渠道的种类,即支持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或电视的访问服务。

表1 智慧校园的优势

图1 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平台架构图

1.3 对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平台总体架构的分析

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和服务用户的需求,这样才能够确保平台建设的成功与持久,这就需要掌握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以为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支撑,如图1所示。分析高校用户人群的种类及特点,将教师、学生作为平台建设的主要服务人群,根据实际应用展开服务类别的选择,以确保高校信息化的统一性和较强的针对性。由于目前高校现有的数字化设施都很健全,再此基础上也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数据资源和经验,因此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还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进而在必要的拓展领域上进行采购、更新,尤其是要增强网络存储功能以及数据采集的能力及范围,此外重点在标准化检测管理方面进行大力投入,使得业务整合与数据来源都能够实现统一的联动,以持续推动信息化平台成果。

2 高校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2.1 以信息服务为中心

构建高校信息化平台首先要强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服务质量,在实际规划和落实过程中要力争满足教学和师生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要确保信息化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为学生高效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为教学环境的完善以及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创设人性化的管理系统。只有将高校信息化全面地渗透,才会推进人才培养质量。

2.2 信息系统全面覆盖

高校信息化的终极标准就是全面覆盖校园的各个角落,同时确保不同信息化系统职能的便捷和互动。只有确保提供随时随地连接校园无线网络,才会真正发挥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的优势。因此,高校要在网络全覆盖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和维护力度[3]。

2.3 提供一站式服务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服务模式单一且效率低下,在新型智慧校园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保障下,教学与管理不仅实现了本质的跃进,而且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的安全,因此开发一站式服务平台模式是所有高校要专注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3 对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的阐述

3.1 组织架构复杂

高校信息化的组织架构兼具行政和教学双重的职能,与企业等传统管理相比具有自身典型的矩阵架构模式。这使得控制难度相对提升,面临着各种随机复杂变化。最为关键的是高校内部职能部门划分较为独立,使得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局面,在认证和授权的时候需要登录各种不同的账号和密码,不仅增加了登录的难度,而且会让部分师生感到抵触和厌倦。

3.2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在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初期,高校不同部门都在积极落实和运作,保障了教学、管理秩序的健康发展。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这种缺乏统一规划的模式不仅造成盲目引进设备浪费资源的现象,而且缺乏多方的联动,平台的有效性和共享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加剧了各类信息孤岛的形成。信息孤岛的产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平衡的必然结果,杂乱冗余的数据降低了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了为师生服务的效率。

3.3 对接操作繁琐

现有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很多业务需要与上级实时对接,虽然这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往往很多对接的系统却与校内师生需求产生背离,尤其是对接操作的繁琐性,使得基层管理人员怨声载道。原因在于一方面相关上级对接系统十分庞大,在数据迁移中对于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要求极为苛刻。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只有自身系统流畅且操作人员能够灵活地应用,才会发挥出信息化的便利,否则信息化进程必然受到阻碍[4]。

图2 校园信息平台调查问卷分布情况

3.4 校园信息平台发布存在问题

校园信息化平台需要为师生提供更加实效的价值信息,才会体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认为校园信息发布模糊,与期望值相差甚远,违背了高校信息化的初衷,如图2所示。此外,很多学生对于学校发布平台及信息含金量并不满意,可见信息平台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优化创新迫在眉睫。

4 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4.1 优化高校信息化理念

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应该遵循现代管理理念,在校园内部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后的平台职能应该更加集中和清晰。在此过程中,学校要真正意识到平台优化的必要性,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各部门不能协调一致的现状,多点分布式系统十分常见。因此高校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布局谋划中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定位问题。此外,在建设理念和思路上还要秉承共享互补、和谐互利的原则,使得每一次的建设方案都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各部门还要站在信息资源的视角下,对信息平台的规划和共性进行梳理。高校三大平台建设是符合科技发展和师生需求的大事,平台建设是为校园服务的基础,对于平台的持续改进和升级是信息化完善的必由之路。归根到底,高校作为教学科研型单位,信息化平台改革还要以教学服务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相关的信息化需求进行深入优化[5]。

4.2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提供强大性能的设备配置:信息化设备的种类较多,需要投入的资金也较大,各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交换器、计算机、扫描仪、路由器、多媒体、移动网络的引进,确保为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构建校园一卡通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未来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方向之一,这需要高校在光纤引入和局域网高速接入工程中能够慎之又慎,通过对多部门的调研,确保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完备。实现校内师生一卡一站式服务,可以为信息化资源共享产生巨大的助力。(3)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校园网络全覆盖模式下,高校还要进一步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近年来校园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不仅对教学产生了影响,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群体的稳定与和谐。这就需要建立网络安全小组,长期坚持过滤、防毒、杀毒以及入侵检测,实时发现不良安全信息和潜在威胁,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靠性,进而得到师生的信赖和支持。

4.3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标准并不统一,校内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也缺乏互动,信息化进程相对单一和滞后。一些部门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仅仅是局限于独立的部门之中,并没有广泛应用于所有的职能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不仅造成数据价值很难体现,而且在学校整体资源配置的升级中举步维艰。因此根据来源、格式、特点和性质的区分对数据进行物理逻辑集中势在必行。具体流程如下。

4.3.1 统一数据采集 各部门要统一数据标准,严格规范数据资源,力争数据信息的全面一致。即不仅做到定义、语义与代码意义的一致,而且在标识中能让师生很容易理解和认知,最大限度地减少歧义现象的出现。在数据规范中还要遵守规范表达、代码和分类统一以及有效消除值域冲突所产生的麻烦。

4.3.2 基础数据标准化 基础数据标准化是跨系统数据共享的唯一基础,对于不同职能部门间数据转化、分享和传输具有协同的作用。根据数据元不可再分的特点,同时又是数据基础的核心组成单元,因此基础数据标准化实际等同于数据元的标准化。在数据元对同一概念的界定中,逐渐组成数据元字典,例如信息系统中学生的身份证号、姓名性别及入学信息等。而大学四年的学号则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年级或学生来源不同进行专属的规定。由于学号类的数值型信息会根据存储或操作方式的不同,信息名称和代码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需要高校对此问题高度重视,统一规范和管理,减少重复性建设。

4.3.3 共享校内信息化平台资源 首先,信息化平台建成之后,要对已录入信息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分类、筛选、整理,并对教学业务和管理需求进行创新跟进,使得提取的数据元能够为校内信息资源共享带来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其次,还要积极提取系统ER图,使得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交互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最后,高校各部门还要树立为数据应用集成提供统一门户的平台,这样师生才能够在一体式平台下进行协同的学习、服务和交互[6]。

图3 高校信息化建设关键业务系统

4.3.4 关键业务系统建设 数据是管理的核心,不同系统的数据信息量各不相同,高校作为较为复杂的团体,只有确保核心数据的应用,才会为师生信息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明确高校信息化建设关键业务系统的内容十分必要,如图3所示。教师和学生作为信息化平台服务的首要对象,必须要在管理中视为核心。其中学生的信息数据以招生系统为准,而教师信息则要依托人事系统。鉴于此,招生系统和校园人事系统将成为信息化平台业务系统的重要构成,必须作为核心需求模块来实施和执行。

5 结 论

信息化建设在国内高校的实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由于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在创新完善的过程中,还需要各部分统一协调,将校内各业务集成和统一,以改变原有局部设计的弊端。总之,智慧校园视角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理念,这就需要高校审时度势,对信息化全局部署进行标准的规划。此外在经费保障、管理体制、业务人才和标准规范上还要不断增加投入力量,最终确保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刑妍,邓西录.论高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106-107.

[2] 吴淑珍.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4):186-188.

[3] 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8):6-8.

[4] 王永光.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5] 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08):192-193.

[6]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智慧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