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改变命运

2018-07-02舒曼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剪报寒门改变命运

舒曼

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于报端,甚至有很多学生放弃高考而外出打工。“村里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但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也越来越多。”这是很多人的认识,而高学费也使一些贫困家庭陷入“债务危机”。 那么,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读书还能不能改变命运?这样的疑问在一些人心中开始萌生。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各方的声音:

正方:目前,“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开始盛行,很多农民认为孩子读书无用,到头来不但没有找到好工作,反而花掉家里的积蓄。甚至有人觉得,读书是在荒废大好时光,与其这样还不如早点步入社会,掘到“第一桶金”。事实并非如此,绝大多数有成就之人都是通过读书实现梦想的,寒门也能出贵子,“高考名村”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薛屯村是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小村庄,从上世纪80年代起每年都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目前,该村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出了多名博士生。正因为如此,薛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现在,从这个村子走出的大学生或在校读书,或走上工作岗位,等待他们的将是崭新的人生。当年的那些孩子若不读书,能走进城市吗?若不读书,能更好地发挥人生价值吗?远的不说,现在公务员考试的基本条件是大学本科学历,有的职位还要求硕士学历。这说明读书是“入仕”的必经之路。

反方:我倒不这样认为,像一些体育明星,他们高中毕业后就进了专业队,很少有上大学的,不照样在赛场上夺冠吗?而且,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北京大学毕业生曾卖糖葫芦,清华大学毕业生曾摆地摊,还有很多农村大学生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回家务农。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大学,可到头来又怎样呢?我也知道读书是正道,但读完书没有用武之地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你能说“读书改变命运”吗?我看未必。

正方:其实,这只是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遇到问题时,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更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每年都有无数大学生毕业,不可能个个都成龙成凤,但只要肯努力,勇于拼搏,总会在社会上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学生回家务农怎么了?难道种地不需要科学吗?很多农村的年轻人,因为懂科学、有知识,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绿色养殖等不也走上了致富道路吗?而且,现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才。

反方: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如果读完书不“坐办公室”,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跑业务、搞推销,收入并不高,而且大学学费又很高,四年下来至少也得好几万吧。如果投资见回报还行,关键是找不到好工作啊!有些女生读完本科又考研,但找工作仍不顺利,于是考博。为了一纸文凭,又在学海中鏖战,总算考上了,也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可错过了最好的婚嫁年龄。于是,“剩女”的帽子又扣在她们头上,成了父母的另一种负担。如此一来,还不如不读书呢!

不读书,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过日子,靠地来生存?若是这样,那社会将无法进步,人类将停滞不前。你知道犹太人为什么聪明,并且出现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名人吗?原来,犹太人非常重视读书。孩子刚懂事,妈妈就会翻开书页,在上面滴上蜂蜜,再让孩子去舔。这样孩子就会认为书本是“甜”的。渐渐地,孩子就会对书产生兴趣,并爱不释手。书还是犹太人家中的重要“物资”。一户普通的人家拥有几百本书,这是很常见的,甚至一些人将书摆放在墓园里。据说,他们相信死人在夜深人静时也能出来看書。这种说法看似荒谬,却告诉人们,虽然生命结束了,求知却永无止境。据报道,在拥有800余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左右;而且,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就有1 000多个,平均每8 000多人就有一所图书馆。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那么,他们一生的阅读量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可以说,犹太人的聪明和他们爱护书籍、重视学识是有关系的。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必然是充满智慧的;一个智慧的民族,才能走向强大和富有。

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否有读书的习惯?是否每天都能坚持读书?是否一直坚定“读书改变命运”的信条?书中自有黄金屋,这需要我们去探索;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需要我们去发现。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不会采撷到鲜美的花朵;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也突破不了思维的禁锢。

读书是成才的必经之路。有什么比驾一叶轻舟在广阔的书海中荡漾更令人心旷神怡呢?从古至今,成事者大都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金克木,与季羡林、陈玉龙并称“北大三支笔”。他的成长就印证了“寒门出贵子”这句话。

金克木出身卑微,只上过小学却有远大志向,当年只身来到北平(现北京),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大师。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学问竟然是“偷”来的!1930年,金克木在北大图书馆打零工。那时他只有18岁,却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当时没有老师指导,图书馆里的书又种类繁多,哪些书该读,哪些知识需要掌握,他一片茫然。不过,他很快找到一个办法——别人读什么书,他就跟着读什么书。于是,他留意别人借书、还书,并把书名记下来,再去把书借来利用空闲时间看。有一天,一位身穿长袍的老者把书单递给金克木。他拿过来一看,发现借书人是大名鼎鼎的刘文典,书单上写的全是珍本。按规定,这些书是需要领导批示后才能外借的。于是,他恭敬地请刘文典去找相关负责人。刘文典皱皱眉头,什么都没说就拿着书单走了。随后,金克木立刻找来一张废纸,凭着记忆将刚才看到的书名写下来。就这样,金克木凭着这种“偷”学问的精神终成一代大家。

大作家巴尔扎克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小时候,他就喜欢写东西,却因文笔不好一直得不到认可。13岁时,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便开始给自己充电。那年暑假,他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俨然成了书虫。白天时间有限,他还觉得不过瘾,希望晚上能留在图书馆里继续看。可是,图书馆是不允许读者在里面过夜的。“怎么办?”他开动脑筋,寻找办法。后来,他发现角落里有个大书柜,里面空空的。“可以躲到里面呀!”第二天早上,他带来食物、火柴和蜡烛,为夜读做好了准备。傍晚,他趁人不注意躲进了书柜,等管理员都走了再爬出来,点上蜡烛继续看,凌晨再躲进书柜里睡几个小时。早上图书馆开馆后,他又混到读者中…… 就这样,巴尔扎克在图书馆住了半个多月。他就像一只啃书的小老鼠,一次次地把肚子填饱。几十年后,巴尔扎克凭借着《人间喜剧》成为法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读书可使人改变命运,成就人生的辉煌。

作为文学大师,鲁迅一生博览群书,手不释卷,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今天,这些方法仍适用于读书,并被继续使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学鲁迅的读书方法。

⊙抄书法。鲁迅自幼抄书,先后抄过多部著作。为了记忆《尔雅》中的生僻字,鲁迅从《康熙字典》中摘出有关部分,订成大本,方便查阅、运用。

赵宇轩(初一学生):我就有抄书的习惯,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方面记录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摘抄课外阅读时看到的好词佳句。尤其是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我都会分类别抄下来。这不仅能加强记忆,还能积累素材,写作文时可信手拈来。

⊙博览法。读书“须如蜜蜂一样,采集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主张博览群书,他涉猎的书籍有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等各方面的内容。

孙芊芊(初二学生):阅读不能单一,而要广泛涉猎,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一个人,只知天文而不通地理,怎能称为人才呢?学科之间既是相通的又是共融的,从不同角度去汲取知识,才能成为博学的人。博学,是博览群书的结果。总之,多看多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多翻法。“书在手上,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几下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不只看专业的书,也看专业以外的书;不只看本国的书,也看外国的书。

张晨曦(初二学生):这种方法类似于博览阅读,就是手勤、眼勤、脑勤。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大爆炸时代”,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铺天盖地,若不经常翻书,极易被社会淘汰。翻书,常翻常新;学习,常学常会。

⊙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鲁迅认为,读书要先易后难,不钻牛角尖。书读多了,先前不懂的问题就会逐渐解决。

邹诗麟(初二学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遇到不会的问题先跳过去,再带着疑问往下读,等掌握的信息多了,或者理解能力提高了,前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平时,老师也建议我们跳读,尤其是做现代文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或段落先放下,等读完整篇文章再回过头来思考,将是另一种局面。

⊙做剪报。读书时,鲁迅还常做剪报,剪报册贴得很整齐,每页上都有简要的批注。他所写的杂文,很多都是运用报刊上的新闻、通讯甚至广告和标题做材料写成的。

盛兰琪(初三学生):这种方法虽不能普遍推广,却也有它的优势。一是将阅读到的重要信息或材料以“剪报”的形式保存下来,方便以后使用;二是想做剪报就必须去读书看报,这也是促進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在,很多学生都成了“手机控”,一些好的信息也一扫而过,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若能以剪报的形式存留并经常翻阅,必定会促进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活读法。“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周晓芳(初三学生):这种读书法恰好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其实,读书不只是丰富思维,更要指导实践。只会读书而不会运用,那就成书呆子了。而且,学习的目的就是创造生产力,就是要改变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不要把阅读停留在纸面上,生活也是一本大书,需要细心品读,慢慢体会。

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

3.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4.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毛泽东

5.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 游

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苏 轼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 德

9.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寒门能否出贵子?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农村教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目前,国家正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也给寒门学子的求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无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寒门学子都应树立信心,坚定学习目标,并通过不懈努力去改变命运的走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共勉,一起前行……

猜你喜欢

剪报寒门改变命运
裁剪网页精华分享个性剪报
让寒门出“贵子”也出“人才”
寒门如何出“贵子”
名校阶级论
《大师的剪报》阅读训练
我为父母做剪报本
如何实现从寒门学子到寒门贵子的华丽变身?
剪报往事
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现象的成因与历史遗留问题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