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评价

2018-07-02李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针灸

李波

临床将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导致椎动脉受累引起的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的疾病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1],临床表现为颈痛、后枕部痛、前庭眩晕以及失眠多梦等[2]。该疾病不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现临床为减少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多选择采用非手术的疗法,即中医针灸疗法进行治疗,有临床实践表明给予患者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文章对本院2017年5月12日—2018年2月12日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共收集70例),所选时间为2017年5月12日—2018年2月12日,将这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35例为一组。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为(57.95±2.47)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为(58.49±2.32)岁。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其对比性不强,则两组可以实施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即以平补平泻作为基本手法[4],取患者的穴百会、四神聪、完骨、天柱、风池以及夹脊等穴位,留针时长25 min左右[5];并引导患者取俯卧位,于患者颈部双侧取项六针,局部消毒后,取一次性针灸针,行穴位针刺,入穴长度约1寸,在对患者的各个穴位进行针刺后,采用毫针小幅度且较快频率的提插捻[6]。在患者穴位留针30 min后,拔出毫针,并每隔10 min运一次针;针灸疗法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推拿疗法,主要措施如下: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取正坐位,后对患者的天府、肩井、大椎、百柱等穴位按照点按的方式进行放松按摩[7];对患者的肩部、颈部采用拇指揉法进行按揉,在患者的患侧肩部、颈部采用滚法进行滚动按揉[8]。整个推拿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采用肩颈对拉法、仰卧拔伸平拉板法等对患者的颈部肌肉和软组织部位进行调整,对颈椎各关节进行对位[9];推拿疗法于针灸疗法后进行,即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0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等。其中患者在治疗后,眩晕、恶心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不见复发,则说明显效;若患者的眩晕、恶心等临床症状仅有所缓解,对生活影响不大,则说明有效;无效则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用t检验;用“%”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n(%)]

表2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比较( ±s)

表2 两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比较( ±s)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 平均血流速度(cm/s)整体健康(分) 生理功能(分) 社会关系(分)观察组 35 93.39±0.52 84.58±2.84 86.48±2.31 27.47±2.16对照组 35 84.62±1.37 74.38±2.16 76.37±1.37 21.89±2.42 t值 - 35.406 8 19.080 8 22.270 4 10.176 9 P值 - <0.05 <0.05 <0.05 <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关系、整体健康评分及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 2。

3 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0],发病时会出现四肢冰冷,冒冷汗以及眩晕等症状,逐渐成为上班族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1]。现临床手术治疗后也会存在众多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风险较大,故而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即中医针灸理疗联合推拿治疗的手法。临床实践表明,中医针灸可以扩张患者的脑血管,帮其解除痉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刺激患者脑部血液的微循环[12-13],让其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得到放松。

根据本次关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仅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8.57%,低于联合针灸和推拿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为(27.47±2.16)cm/s,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21.89±2.42)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血流微循环确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总而言之,给予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徐利民,王素娟.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3):85.

[2] 柳东生.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8):3683,3686.

[3] 李必保.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82-85.

[4] 辛崇华.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0):7785.

[5] 姜宇.针灸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0):83-84.

[6] 张顺.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1):103-104.

[7] 薄金南.针灸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和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123.

[8] 石林丽.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22-123.

[9] 郑国泉.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4):105-107.

[10] 张志红.推拿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6):56-57.

[11] 朱卫士.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50例)[J].医疗装备,2016,29(12):111.

[12] 王永新.椎动脉型颈椎病应用平眩汤加以通络醒脑针刺法的疗效评价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37-138.

[13] 李素芬.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4例临床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72-73.

猜你喜欢

椎动脉颈椎病针灸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