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外实验中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2018-06-28朱玲菊

考试周刊 2018年57期
关键词:课外实验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传统教学中把教学地点拘束在教室中,多数教师也仅仅把课外教学当成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随着现代教育不断发展,初中生物教育方式也开始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生物教学发展要求,而生物是兼具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的课程,课堂中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在实验中进行解决,而课外实验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喜爱性,还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何在课外实验中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生物知识水平和相关能力,是所有教师值得思榷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外实验;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初中是学生生物奠基的重要时期,而生物又是一门以观察为主、实践性非常强的自然学科。初中生物教学过程和普通注重课堂练习的语数英不同,它更注重于贴近生活、亲和自然,所以仅靠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远远不够,于是形成了现今课外实验在初中生物中占主导作用的现状。本文从在课外实验中增强学生生物各方面能力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 增强学生课外实验意识

许多教师和学生因为传统惯性思维,总不重视课外实验教学,甚至把其当作是课间放松时间,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我认为课外实验是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发展学生优秀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许多学生对生物课外实验草率应付,不愿意深入钻研,这对其未来生物课程非常不利,教师应该呼吁学生增强课外实验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21世纪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始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情况选择比较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这能唤起学生共鸣,增加对生物课的喜爱程度,对集中课程实验注意力有很大作用。例如我在进行《人体消化与吸收》这一课程教学时,特地将课程安排在了临近午饭的一节课程,要求学生在这节课前不许吃任何东西,教学一开始就问问学生:“现在感觉饿不饿?”然后分发给学生每人一个点心,让学生吃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将这一课建立在感受之上,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开始器械实验。这样能缓解学生课堂紧张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让学生对课外实验产生兴趣,增强学生实验意识。

二、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独立意识

新世纪教育越来越与国际接轨,现在的初中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学会课堂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由此对学生科学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外实验是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获得知识的方式和课堂有很大不同,因此带给学生真正的收获也完全不一样。课外实验能教导学生用实际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管理、观察和记录,主动开动想象力进行思考和分析,不但学到了生物知识,更学会了探索新事物需要自己动手的道理,养成了自主研究科学的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其次,实验过程大多是由老师下发任务,各个环节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三、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以前实验教学由于时间过短、器材缺乏、教室场地和仅有老师操作等限制,局限了学生开拓更广阔的思维,使学习质量大打折扣。而现今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大部分学校已经拥有了实验器械充足的实验室,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记录的机会,这给生物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在学生可以在实验中自己单独操作实验器械,对实验对象進行单独思考和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可以近距离和直观的感受生物科学魅力。学生这样不但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大胆创新,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课题自由探究新的实验方式,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绿色植物的实验,安排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但考虑到实验室的植物切片较少,种类也较少,因此,我要求学生先动手制作切片。课前学生在校园内搜集了各种植物的叶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我会在一旁注意观察,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学生制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显微镜的观察,尽可能地绘制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换观察,开拓自己的眼界。学生在实验时会积极主动思考与创新,这样不但在动手中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而且在思维开发中培养了创造能力,极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 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

生物教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课外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开阔的交流学习环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发挥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协同合作,增进学生智力、知识、创新、探究能力发展。

实验室并不是一个人的课堂,有些学生善于观察,有些学生善于动手,有些学生善于收集信息,所以一个完美的实验更多时候需要团队配合和分工合作,教师需要教导学生主动寻求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主动交流自我选择分组,也可以实行以优带差的策略,实际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分组,让优生对少数跟不上的学生多鼓励,多指导,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到实验过程带来的乐趣。在试验前,学生自我分组与磨合能锻炼其交流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不但增进了感情,而且提高了自身生物知识水平;在实验后,学生可以正确认知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自身热爱自然和科学的意识,领悟到集体协作力量才会强大。

五、 结语

总之,教师要从实际角度出发,适时适度切合课堂知识展开课外活动,这样的课外实验活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创造能力,训练了学生使用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械,提高了学生生物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我思考、相互协作、主动动手、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歆.做好初中生物课外实验的必要性[J].读写算:教师版,2009(9):88.

[2]王杰锋,舒俊.中学生生物课外实验教学方法谈[J].成功:教育,2009(11):124.

作者简介:朱玲菊,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崇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实验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初中物理课外实验探究活动教学研究
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