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及防止措施

2018-06-28刘凤霞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叶龄行距供应

刘凤霞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锦州地区的种植范围非常广,这就难免会在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农民朋友带来困扰。通过调查分析,近几年来,在锦州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玉米秃尖问题尤为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产量,据统计,玉米秃尖造成的减产已经达到了15%以上,所以,针对此现象,笔者从实践出发,研究出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及时防止的措施,以期供农民朋友参考。

1.主要原因

1.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

玉米的顶芽经过发育之后成为雄穗,其整个生长过程较为良好,并且发育速度较快,分化时间上来看要比雌穗早8天左右。腋芽经过发育之后成为雌穗,但是发育比较晚,并且速度较慢,整个发育过程中如果受到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的话,将会受到雄穗的抑制。比如在整株营养不够充分的时候,雄穗将会把大部分的养分吸收走,抑制雌穗正常吸收养分,造成雌穗吸收不到所需养分,最终因为营养不良而产生秃尖。

1.2营养不足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雌穗在分化的时候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或者在抽穗的时候遇到大风或者降雨等恶劣天气,将会直接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并且无法保留有机物质,在这种情况下,雌穗一直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最终致使秃尖。

1.3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

如果玉米在正常生长的时候,对其额外供应矿物质,将会造成营养过于充分,导致已经超出了玉米自身对营养的承受能力,最终影响其涨势,形成秃尖。

1.4施肥不合理

将同一密度的两处玉米地块做比较,施肥少的地块中玉米秃尖的现象比施肥多的秃尖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如果肥力太小的话,玉米都会争先恐后的吸收养分,造成很多根本都吸收不到所需的养分,所以会形成很多秃尖。另外,跟所施的肥料也是有关系的,对玉米仅施用一种肥料的地块中秃尖率要远远大于施配方肥的秃尖率。因此造成玉米秃尖跟所施肥料是否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1.5高温干旱

玉米的生长过程当中有很多时候是急需供应水分最大化的,比如在喇叭口到抽穗这个时间段内,是玉米最需要水分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水分供应不足的话,将会造成雄穗无法正常开花,并且会直接影响到雌穗的花丝,直接造成提前抽穗或者延迟抽丝,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将会严重降低花粉的生命力,并且加快花粉枯萎的速度,造成无法正常授粉而出现秃尖。

2.防止措施

2.1削弱顶端优势

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其顶端优势,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因此,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地避免秃尖。去雄方法是:在雄穗露尖之前,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留地边三行和地头3米不去雄),切忌损坏功能叶。去雄后,全田玉米雄雌比例为1:3。授粉结束后,再将剩余的雄穗抽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粒重,减少秃尖。据试验,去雄能增产10%以上。

2.2合理密植

大部分品种在种植密度上都有一定的标准,行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株间距控制在33厘米左右,前后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并且每公顷的留苗在43000-60000株之间,不得低于最小数,也不能超过最大数。如果是竖叶紧凑型的品种,则行距應该控制为80厘米,株间距控制为10厘米,并且每公顷的留苗最好为75000株左右,这种比较大的行距可以保证通风,并且透光性强,可以保证其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为玉米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降低了秃尖率。

2.3叶面喷施锌肥

据实验在拔节期即6~8片叶时用2%浓度的硫酸锌肥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秃尖,使玉米增产22.3%,百粒重增加1.03g。

2.4实行叶龄施肥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秃尖。按叶龄施肥的具体原则是:当叶龄指数达30%前(即5叶展开时),普施有机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30 %—35%即5—6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占氮肥总量的60%;叶龄指数达60%—70%即12—13片叶展开时,追余下40%的氮肥。

2.5浇抽雄开花水

玉米在抽雄之前的半个月左右对水是特别敏感的,如果这个时期土壤比较干旱的话,则需要尽快浇水,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这样可以保证正常授粉,减少秃尖,据研究,抽雄期昼夜每公顷耗水量75立方米,若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就应立即浇水。

2.6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在玉米丝吐齐1~5天进行,上午8~11时露水干后采用拉绳法,或摇株法人工授粉,每隔两天进行一次,授3次即可满足授粉,提高结实率和减少秃尖。

(作者单位:121000国营锦州北山农工商总公司)

猜你喜欢

叶龄行距供应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不同叶龄移栽对四倍体水稻T569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棉花叶龄动态的模拟研究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供应信息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