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2018-06-28杨洁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民智能化

杨洁

(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近年来,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新兴起的发展理念。智慧城市的产生与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这一理论的实际研究可参照2014年7月芝加哥,在芝加哥大学和城市数据计算中心的联合努力之下开发了一个名为“Array of Things”的项目,旨在对芝加哥城市中的光线强弱、音量、降雨量、风速、街道温度、空气质量等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对智慧城市的定义以及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环境需求和智慧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做系统的探究。

2 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的创新与发展

2.1 兼顾区域公共性和区域特色性

城市本身便是一个人口聚居的区域,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完成的。而智慧城市本身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能够保障本城市所有人口都能使用的、具有统一性服务意义的,这也就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必然应存在一定的公共区域环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必然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在规划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还应兼顾其区域特色性。

2.2 兼顾智慧城市的资产性和效益型

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明显是以信息化、基础化设施为基础的,这部分基础设施必然存在资产性;而受到城市规模影响,这部分设施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资本支出,因此在规划智慧城市过程中应抓住资产性、规模经济性和成本的聚集性等特点。另外,智慧城市的资产性更多的表现为效益性。此处所讲的效益性并不仅仅是指经济效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智慧城市的效益性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大于直接效益,长期效益重于短期效益,不可计量效益多于计量效益。

2.3 兼顾城市的智慧性和创新性

智慧城市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因此智慧城市的主体产业应集中为:信息产业、服务业和高端的制造产业。有效的实现对知识的积累、发现和传播。此外城市还是人才的高地,是知识的中心,智慧城市更应体现这一特色。为此在对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的保障人才,积极建立科研机构并通过鼓励创新的方式来实现智慧城市自身的优化和升级。

2.4 兼顾智慧城市的服务性和协同性

“在智慧城市中,任何一个应用环节都可以在授权后启动相关联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环节进行操作,从而使各类资源可以根据系统的需要,各司其能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此在对智慧城市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兼顾其服务和协调性。正是因为智慧城市本身的高度协同的属性,才能使之更好的实现为人创造很好生活空间的目的。

3 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3.1 智能化城市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首先应建立和统一城市技术信息数据库,将现有的基础业务实现有效的整合,为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保障对智慧城市运行状态和政府的具体决策能够维持在科学的范围之内。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可以发挥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在基于包含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各项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对数据本身的跨部门畅通、有效的流转以及对数据安全性的追踪;实现对全市的监控视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实现对城市水电暖、舆情等问题的传播情况的数字监控;提升移动办公能力,如移动提交、移动受理、移动审批和监督,有效提升便民水平。具体实施效果如图1。

图1 智能化大数据运营管理中心

图2 智能化市民融合服务平台

3.2 智能化市民融合服务平台

整体设计如图2,智能化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的设计是多方面的,主要包含的角度有:多元化的市民服务模式。智能化的应用应与市民的具体生活相联系,为此应首先建立多元化市民服务模式,如创建终身式、立体化以及智慧型的市民服务模式,从而构建面向对象细分个性化和更加具备主动性的人性化市民服务方式,从而打造面向全覆盖和全主题、全方式的规范化、专业化的市民服务模式,面向时事热点建立便捷化的市民服务方式。

线上线下结合服务群众。为市民提供线上服务窗口,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办事模式;此外市民信息政府机构共享也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从而借助家门口的社区服务中心递交照片便能实现对事情的解决。真正的实现了“服务就在家门口”。

3.3 智能化交通系统

对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分析可分为三个部分:

出行前,根据定位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来具体的分析自己周边路况情况,继而实现对最佳路线的选择;还可通过检测数据来决定自己出行的方式。

出行中,可根据实际运输情况以及自身的意愿来实现对路线的选择,提升通行的效率并且能及时找到最近的停车点。

出行后,对出行后主要是分析和总结,如有效的根据本次出行以及同时间内所有出行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其中出现问题的共同点,为之后的出行情况做系统的分析。

3.4 智能化医疗系统

智能化医疗系统本身便是为保障市民能够更好接受到更及时、优质的医疗。为此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具体实践:如挂号系统,可将市民的挂号过程延伸到各个角度,充分利用市民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更便捷的挂号方式;病患病情院内共享,医院联合程度应大大加强对病患的信息以及典型案例的互通程度大大加深,减少诊断时间的同时为医生做足够的参考。

4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本身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近几年对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肯定了信息社会对于城市的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反映了智慧城市对于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而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便是促进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将智慧城市的概念充分的应用于实际规划之中,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智慧化。

[1]夏东亮.智慧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设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11):40-41.

[2]李旻.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11):88-91.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市民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