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智能生活

2018-06-28高骁骁王卫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8年6期
关键词:青海省智慧建设

文/高骁骁 王卫

智慧城市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空间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串联起来自于城市的交通、医疗、建筑等各行各业的数据,统筹整合,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智能。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智能生活在现实中随处可见:按动遥控器就能通过电视远程挂号,不再受排队之苦;在社区菜场,只要刷一刷卡,就能轻松买菜;通过智能手机,能够轻松查询小区停车位和公告信息,参与社区投票;商务写字楼火警报警,业主和租房客户手机上迅速响起警报铃声,并指出了逃生路径,消防队员也在同一时间接收到手机终端信息,以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救援……这是智慧社区全新的信息化生活。

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全新的信息化生活在日常中愈行愈近,在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泰华智慧城市产业集团副总裁李建平眼中,正是智慧城市赋予了现代生活信息化的内涵,从而使城市成为有感知,充满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的“学术型与实践派”

智慧城市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各项研究与应用,研发城市智慧应用与系统,建立相应的城市试点进行实践。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讨发展智慧城市。

李建平是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行业专家,为促进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智慧城市规划方面业绩丰硕,曾主持完成了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门头沟、内蒙古乌海、佛山南海区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参与了山西大同、山西忻州、四川宜昌、四川兴文、宁夏银川、宁夏吴忠、山东潍坊、山东昌乐、山东莒县、山东青岛、湖南长沙、株洲、常德、广东茂名、陕西西咸新区、青海西宁等全国20多个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及项目评审。

凭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积淀和行业资历,李建平助力中国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我国智慧城市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在多项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性书刊中,李建平参与编写《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6-2017)》《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2016)》,为行业发展提供权威参考信息;担任《中国数字城市推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智慧城市年鉴(2014)》《智慧城市试点评价体系》等专业书籍的编委;同时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指南》和《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两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分别为智慧城市社区建设和新型智慧城市考核提供标准意见。

“中央协同,一城一策”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中央、地方、企业三方面协同。在中央层面要有协同机制,并且形成一套具有约束性、规范性的法律法规和一整套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规范标准,这样才真正体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主体,企业参与。”这是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李建平谈及智慧城市发展时所发表的意见。

该意见简洁明了地提供了一个城市建设系统的框架体系,即中央制定指导性规范、政府根据地方特色制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企业有方向性的承接项目。这样既有利于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参与三方的职责,又益于智慧城市的树立、开展,最终使社会和人民生活受益。

2015年,青海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召开,李建平作为与会专家发表“智慧城市定义、国家政策导向和典型案例”主题演讲。在演讲中,李建平同各位专家一道立足青海省省情,结合多个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当地智慧城市建设建言献策,进一步促进青海省城镇化率和城市功能品质的提高。

自2000年到2014年,青海省的城镇化率由34.76%提高到49.78%,城镇人口达到290.4万人;随着海东撤地设市、玉树撤县建市,全省城市由3个增加到5个;完成了《青海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和《青海省新兴城镇化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

青海省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缩影。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李建平表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蓬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研究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产业技术发展和自主创新是核心要素。

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合并成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此,新联盟成为致力于推进我国智慧城市创新技术与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权威平台。身为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常务副秘书长,李建平将以联盟为平台,依托其在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打造智慧城市创新生态体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青海省智慧建设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人物志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