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客流背景下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二道桥站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

2018-06-27阿布力克木托合提朱文瀚张冠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巴扎新街口客流

阿布力克木·托合提 朱文瀚 张冠增

(1.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830047, 乌鲁木齐;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092, 上海//第一作者,副教授)

二道桥地区地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是乌鲁木齐市兼具居住功能的重要特色商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之一(见图1)。该地区商业规模较大且相对集中,分布多个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客流密集。

二道桥同时还是乌鲁木齐的城市交通枢纽。其周边有外环路高架和数条城市主干路,还有19条公交线路的站点(见图2),车辆密集,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图1 二道桥地区的主要城市功能分布

图2 二道桥地区的交通概况

1 二道桥地区客流分析

1.1 客流构成

二道桥地区的主要功能为特色商业与游憩休闲,故内部交通以步行为主,其他的各种交通方式都需要与街区内的步行交通系统进行连接,从而转变为步行客流。二道桥地区人口规模大、构成复杂。从性质上看,二道桥步行客流主要分为商业客流、旅游客流、生活客流及公交换乘客流。未来地铁建成后还会增加客流量。

(1) 商业客流。商业客流主要集中于商业设施中,具有规模大、速度慢、密集度高的特点。二道桥地区的大量沿街商铺与国际大巴扎及二道桥交易市场等商业中心结合,形成了连续的商业界面。大量商业客流主要集中在解放南路、天池路和国际大巴扎内部的步行街中。

(2) 生活客流。生活客流主要由当地居民、办公人员及上学就医人员等构成。二道桥地区包含6个街道,有约20万居民[1]。此外,二道桥地区不仅有大量办公场所,还配置了9所重要学校(在校学生约2万人)、4座市级大型医院(病床数约5 000张)和数座小型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客流大多会呈现出固定时段的日高峰特征,其中不少会选择地铁出行。

(3) 旅游客流。二道桥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旅游景区和特色民族商业街区。在旅游旺季,二道桥地区月均接待游客可达百万人次。

目前,二道桥老城区日均客流量可达10万人次以上。地铁建成后,新增客流会和二道桥商圈原有客流形成叠加效应,从而增加地铁站出入口附近的客流拥堵压力。

1.2 客流特征

二道桥地区的客流聚集中心位于二道桥交易市场和国际大巴扎一带。以国际大巴扎所在的解放南路为中心,客流向四周分散分布;在主要道路沿线,以重要出行目的地为中心形成次一级的客流聚集点。

二道桥地区客流的主要通道是解放南路、和平南路、团结路等城市道路。客流与车流交汇处主要为天池路与解放南路路口、解放南路与团结路路口及团结路与平南路路口(见图3)。

团结路为城市的主干道,其上部为外环路高架,对当地的步行交通系统有阻隔作用。虽然建有地下通道,但随着客流规模的增加,团结路南北两侧客流难以流动。

此外,在东西方向上,二道桥地区被解放南路与和平南路所分割,其中天池路商业步行街被解放南路的车行流线所分割。从客流分布上看,二道桥地区的车行道路对人行路线有着明显的阻隔,这一情形在三处人车交叉点更为严重。

注:1——团结路高架下,车流密集,步行通过能力差; 2——团结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人流密集,步行人流通行困难; 3——解放南路,为车行道,车流量大; 4——天池路,为步行商业街,步行人流被解放南路隔断

图3 二道桥周边主要的人车交叉点

2 二道桥地铁站现状分析

2.1 二道桥地铁站概况简述

乌鲁木齐市地铁1号线二道桥地铁站位于解放南路的天池路口至团结路口段。站点周边有国际大巴扎、二道桥交易市场、团结剧场、南大寺,以及众多医院和学校。地铁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1号及2号出入口均面向解放南路与天池路交叉口,主要服务来自解放南路和天池路商业街的客流;3号出入口与团结剧场合建,3号及4号出入口服务来自南面胜利路和团结路的客流。地铁站4个出入口均位于团结路与解放南路交叉口北侧(见图4)。

2.2 二道桥地铁站出入口存在的问题

2.2.1 地铁出入口通达性较弱,周边空间狭小

地铁出入口的设置应该与周边人行流线紧密结合,从而使客流能够迅速疏散或聚集,到达相应的目的地。在二道桥地铁站的4个出入口都设置在解放南路上,其中1号和4号出入口虽与国际大巴扎相通,但其出入口的方向却与国际大巴扎出入口的客流方向不一致。

图4 二道桥地铁站总平面图

地铁站与商业建筑的出入口附近空间狭小。大中型商店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前,应留有人员集散场地,且场地的面积和尺度应根据零售业态、人数及规划部门的要求确定[2]。二道桥地铁站1号出入口紧邻国际大巴扎北侧出入口,并紧靠沿街店面,疏散场地难以满足疏散要求。

此外,地铁进出站客流、商圈内客流、上下班及学生客流均将在出入口附近汇合。平时客流量已十分巨大,如再遇瞬时大客流,则难以迅速引导疏散。可见,地铁出入口周边交通拥堵概率很高(见图5)。

图5 二道桥地铁站位置及周边人流

2.2.2 地铁出入口与周边建筑距离过近

解放南路两侧的人行通道较为狭窄,难以负荷巨大的客流。地铁修建后,一方面,其出入口等又挤占了原本有限的空间,进一步降低了步行通道的疏散能力;另一方面,二道桥地铁站会面临日益增加的客流压力。可见,在地铁站运营期间,尤其是高峰期,地铁出入口会受到瞬时大客流冲击,而现有疏散空间明显不足。

二道桥地铁站的1号和4号出入口都紧靠国际大巴扎设置,未满足文献[3]中国家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 m的标准要求,存在地铁运营安全隐患。其中:1号出入口直接与天池路解放南路路口衔接,在地铁站出入口前并未设置缓冲区,故而疏散空间较为不足(见图6 a));4号出入口附近有一处面积稍大的街角场地(见图6 b)),虽有一定的疏散能力,但其疏散空间依然有限。

二道桥地铁站2号和3号出入口周边空间较充裕,设置了一定的集散空间。其中2号出入口的集散空间与天池路步行街直接连接,而且周边有多个商业建筑的出入口及地下通道出入口(见图6 b))。该出入口不仅要承担地铁站出入客流的集散功能,还需承担当地居民、办公、购物及旅游等客流的疏散功能,存在紧急情况下的客流疏散隐患。

2.2.3 与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联系较弱

二道桥地区公交系统较为发达,在团结路和解放南路上分布着多处公交站点。而地铁出入口所在的解放南路只有二道桥公交站和天池路BRT(快速公交系统)站台,其余站点则分布在团结路和和平南路上。地铁与公交的换乘客流大多需穿越路口,故相应路口的疏散压力较大。

a) 1号出入口

b) 2号出入口

c) 4号出入口

2.2.4 地铁站无障碍设计较欠缺

随着医疗设施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加。据统计,2016年乌鲁木齐市常住户籍老年人口有38.48万人,达到常住户籍总人口的14.91%,已经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5]。因此,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

车站应设置无障碍电梯,且无障碍电梯应设置在付费区[6]。在二道桥地铁站仅有3号出入口附近设置了无障碍电梯,但付费区并未设置直达站台的无障碍电梯。自动扶梯和出入口步行梯也未考虑其他无障碍辅助设施。此外,地铁内步行通道与城市无障碍步行系统也未作衔接。总体而言,无障碍设计较为欠缺。

2.2.5 与周边商业空间的连接不足

二道桥地区聚集的大量商业设施被几条主干道分割。为保持道路两侧商业设施的连续性,必须以地上人行道或地下通道进行连接。而二道桥地铁站4个出入口及其地下通道虽贯通了解放南路东西方向,但由于地铁出入口客流方向未与商业设施出入口客流方向协调,故实际上未能实现增加道路两侧商业空间的连续性。

3 建议

根据对二道桥地铁站入口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和现状分析,提出若干建议。

3.1 地铁设计优化建议

由于二道桥地区有多所学校和医院,有大量居民,可以预见地铁的生活客流会有明显的高峰段。所以地铁站的设计不但要考虑一般状态下的客流聚集和疏散,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高峰时段的瞬时大客流疏散问题。此外,对于二道桥地区来说,地铁的开通必然会带动二道桥地区新一轮的商业规模扩张,引起客流的大规模增长。因此应当做好应对预案,采用增设或扩建出入口及通道等方式,来确保地铁站的疏散能力,并提高商业设施的利用率

地铁站的出入口可以逐步扩建。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应尽量避免客流在地面空间的过分聚集。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地规划客流路线,通过预留、扩建或增设地下通道,可将地铁站与客流出行目的地连通。应做好地铁站点出入口相关标志,从而在地铁站内对客流进行合理分流。

地下通道和出入口的优化设置,可参照南京新街口地铁站,依据客流量的增加,逐步增加地铁出入口和地下通道的数量,并在一些重要位置预留好与商业设施衔接的出入口。

目前看来,4号出入口可与团结路与解放南路交叉口的地下通道直接连接,将团结路南侧的客流通过地下通道直接引入地铁站之中。这样既解决了地面道路交叉口步行通过困难的问题,也可增加地铁站的可达性。1号出入口处则建议新增1条地下通道,服务解放南路东西侧的步行客流,使之免受快速车辆的干扰。通过该新增通道亦可增大地铁站的服务范围,同时解决地铁车站出口前疏散空间不足的问题(见图7)。

3.2 与地铁结合的商业开发建议

与地铁结合的地下商业空间有着诸多优点[7]。首先,地下商业街不受城市快速交通的影响,可以保证适合商业空间的客流速度;其次,地下商业空间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可以确保稳定持续的客流量;再次,地铁与商铺可以在客流上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地铁为商铺聚集人气,商铺为地铁提供客流,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图7 地下通道改造及增建方案

南京的新街口地铁站商圈便是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典例[8]。南京新街口路口周边有4个规模较大的商圈,分别是南京世界贸易中心、德基广场、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和南京国际贸易中心。但新街口处的2条地面道路将这4个商圈分割开来,使客流无法通过地上进行聚集。通过地铁站点和地下商业街的建设,该新街口的商业成功地联通起来,并且形成了强大的商业集聚效应。目前,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地铁站,而新街口商圈更成为了中国商贸密集度最高的商圈。

二道桥的地铁站商圈规划也可参考南京的新街口地铁站商圈,充分利用通道和出入口设计,实现商业开发与地铁的共同发展。

3.3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地铁站出入口主要连接城市步行交通系统,所以在地铁出入口建设中应注重出入口与步行交通的连接设计。

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需与其他公共交通设施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故地铁出入口应注意与原有公共交通系统的联系。建议对道路公交站点进行合理的搬移,可缩短地铁站与道路公交站点之间的距离,使地铁站能更好地嵌入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此外,地铁与道路公交换乘客流是地面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铁与道路公交站点的良好对接,还可便捷高效地疏散这部分客流,同时减少地铁站周边的客流压力。

[1] 《乌鲁木齐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0—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4] 徐杭苏,李素莹.上海轨道文通3号线车站站台黄色禁停区的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7):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 曲淑玲.日本地下空间的利用对我国地铁建设的启示[J].都市快轨交通,2008(5):13.

[7] 巫丽娟. 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地区的发展初探[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1:12.

[8] 李婷婷,张冠增.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交通设施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2):14.

[9] 彭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上集散空间设计研究——以广州地铁轨道交通为例[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3.

[10] 苗秋云.上海赛车场站一级方程式赛车散场客流的限流与分流组合方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2):43.

猜你喜欢

大巴扎新街口客流
新街口街道总工会 学习培训重落实 促建会抓服务
耐火砖饰面工艺在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应用与民族文化表达——以国际大巴扎为例
客流增多
喀什城是座大巴扎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以新疆国际大巴扎商业步行街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城市精神探究
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浅析城市商业圈可持续发展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