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坏就收

2018-06-26游宇明

做人与处世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金余名声熟人

游宇明

老家有句俗话叫“见好就收”,意思是说,一个人获得了某种意想不到的物质利益或荣誉之后,应该知足,不要再生贪心。我的老乡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威望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许多人劝他做皇帝,这些人中有他的部下、挚友甚至亲弟弟,但曾国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毫不犹豫地解散了大部分湘军,以换取慈禧太后的放心。他是懂得“见好就收”的人。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讲的是两种自然现象,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水满了就会漫溢出来。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于是自然让人联想到“人满则骄”,有半字歌说:“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智半愚半圣贤,半醒半醉半自在。”看来,懂得见好就收的人当然是生活的智者。

不过,我觉得一个人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有时我们更要懂得“见坏就收”。曾国藩一生特别刻苦,在咸丰十一年3月13日给两个儿子的信里,还曾提出“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其实,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很好玩的,剛入京城为官那段时间,几乎天天跟朋友吃饭聊天。我留心过他的日记,道光二十年(1840年)11月有9天没有标注“晏起”“早起”之类,其余21天里,早起的只有10次,晏起的有11次。12月只有22天写了日记,记载“晏起”的就有15次。后来,曾国藩觉得自己这样做将一事无成,决定痛改前非,他再也没有晏起了。比如同治元年(1862年)4月、5月的日记,没有一天记载过“宴起”。每天吃完早饭,不是看士兵操练,就是清理、批阅文件,读书、习字。曾国藩见劣习而知自省,这份心性,正是奠定了他一代明臣的基石。

朋友在论坛里碰到一个极缺教养的人,一言不合,此人即骂出极其污秽的话。朋友见有人污及自己的父母,也忍不住反骂了回去。但接着朋友马上自责起来,他觉得与这种人对骂,客观上降低了自己的品位,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因此立即退出了骂战。

坏的习惯、坏的情绪需要及时收住,不能任其泛滥成灾,坏的念头更要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一个熟人在交通部门做主要领导,经常有工程项目需要招投标,个别心术不正的人总是盯着他手中的权力,有送钱的、送物的,要说熟人完全不曾动心也是假的。然而,熟人的前任就是因为贪污下马的,这个前车之鉴时时警醒他不要胡作非为。因此,当局长这些年,他没有为工程打过一个招呼,批过一个条子。

人活在世上,是需要好名声的,就像鸟需要一身好羽毛一样。好的名声可以让别人感觉舒服,使他们不自觉地生出对我们的帮助之心。而好名声天上不会掉、地上不会长,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修炼,“见坏就收”,就是修炼的方式之一。要做到“见坏就收”,也不容易。所谓“坏”,主要是相对社会而言的,就个人而言,有时“坏”可以让他获得即时的利益,满足感官的刺激。只有对利益不那么在乎的人才可能去选择,才可能长久坚持下去。

人永远是在克制自我的欲念中不断成长的,见坏就收与见好就收有异曲同功之妙。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张金余名声熟人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灞水流芳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