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018-06-24陈明振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殊学生自理培养

陈明振

【摘 要】自理能力,是指通过自我控制和调整、约束和管理自已生活的能力,既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一般能力,又包含手脑并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靠顽强意志的支撑。对智障儿童而言培养这种能力比正常儿童艰巨复杂的多,要经过提高认识、学习尝试、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的艰难过程。所以需要对教育者的信心、爱心、细心和耐心,才能找到适宜他们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特殊学生;生活;自理;方法;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智力受损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智力受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简言之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对智障生而言,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智力受损儿童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该如何让弱智儿童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在学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智障学生除了在智力方面有缺陷外,还伴随有其他的行为缺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我们的学生,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其中包括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学生智力障碍的原因,伴有哪些行为缺陷。目前生活自理的现状,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家长对该生的态度,将所了解到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学生们的共性与个性,以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遇到的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哪些学生需要更进一步加强训练。针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重点,精心设计内容和教学环节。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个别教育计划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目标太低了,学生太容易完成,就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目标太高,学生做起来困难太大,又会影响积极性。因此,让学生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适合学生。

二、把握好爱的尺度,矫治特殊儿童的依赖心理

当智障儿童进入群体时,他们常常感到自己不被他人理解,有被人遗弃的感觉。由此,他们有了自卑感,缺乏自信心,悲观、消极。不少智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先天性智力低下,家长总是另眼看待,事不分大小,一味包办代替。到了学校后,由于惰性习惯使然,自然就妨碍了他们自理经验的积累。于是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的依赖等靠的心理状态随之增强,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家长或老师,致使有些弱智儿童不会自己进厕所大小便。可见培养弱智儿童自理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智障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增强他们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上学了”、“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智障儿童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智障儿童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弱智儿童受到感染、教育。通过增强他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其次,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智障儿童准备不同行为表现图片,让智障儿童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上进的意识。

三、降低难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由于智障儿童的注意力极易分散,思维不能像常人一样有的放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尤其是重度智障儿童。因此,自理训练不能急于求成。教学时要降低难度,根据孩子智商的不同程度,把一个训练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极其简单的操作动作,轻度和中度智障的孩子可以比较连贯的做完,重度智障的学生,老师要让学生从一个简单的操作动作学起,等他们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学会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的练习,最后将分散的操作动作连贯成一个整体操作过程。例如: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分布进行,先把书包内的书按照大小分开摆放,接着把大小相同的书放在一个“房间”,其他的书放另一个“房间”,最后,把文具盒单独放一个“房间”。轻度和中度智障的孩子可以自己一步一步进行。但是重度智障的学生,需要老师说一步做一步,而且自己有的还不能独立完成,老师可以帮一下,然后再让其独立做一次。

四、耐心帮扶,扶放结合,引导独立

智障生面对自我服务劳动,困难重重,程序的顺应,用力的恰当,动作的准确,工具的使用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常人而言轻而易举,对他们而言学步维艰。教师要有耐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地指导、帮助、扶持,不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失败,而灰心放弃。手把手地教,手把手地练,滴水穿石,总会有成功希望。学生不会拿笔写字,教师要示范,还要手把手的教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不厌其烦。

扶的最终目的是不扶,在培养智障生自理能力中,教师要寓放于扶,扶中有放,扶放相济,边扶边放先扶后放。教低年级学生系鞋带,首先从头到尾示范、接着让他们用鞋带穿鞋头上的两个眼,两个鞋带末端对齐,他们能做的不包办代替。交叉穿鞋带发生混淆时,作必要指点。打结时逐个检查、纠正。经过反复练习,再全部放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不能急躁,孩子能学多少是多少,慢慢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結语

总而言之,为了帮助智障孩子树立自理的意识,关键在于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学起,从生活中学习,通过家校配合,逐步培养,反复训练,才能使他们早日获得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陆蓉.让流动的资源落地开花——课程游戏化建设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考试周刊,2017(A4):186.

[2]吴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A4):119.

[3]张艳.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17(12):65.

[4]冯焘.游戏化让幼儿课程灵动起来[J].考试周刊,2017(96):177.

猜你喜欢

特殊学生自理培养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浅谈特殊学生在歌唱教学中对歌曲的情感表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