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农场,自然体验,快乐成长

2018-06-24汤慧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农场

汤慧娟

【摘 要】 “亲自然”是指亲近自然,与自然亲和之意。亲自然教育就是老师通过教学、幼儿实践活动、游戏活动、家园合力教育等方式,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亲和的关系,产生良好行为的教育活动。

【关键词】 农场;自然体验;快乐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明确指出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一、幼儿方面

1.自然体验——爱上大自然

开心农场作为我们的资源优势,在孩子们心中也是备受欢迎。每天吃完饭,孩子们总是要去农场走上一圈,看看自己种的菜,看看农场的瓜果蔬菜,看看农场的野花野草,怡然自得。孩子们在大自然中,直接感知空气、温度、绿色,发现美的眼睛总是那么敏锐。

春天,农场里面桃花开了,孩子们走在桃花树下,一阵微风吹来,桃花片片飘落,孩子们说这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夏天,农场里处处都是虞美人、曼珠沙华,孩子们见状,纷纷想拿起画笔将这美丽的一幕永久的记录下来;秋天,孩子们散步时,弯腰捡起一片片树叶,然后往天空中一扔,孩子们瞬间沸腾,“下树叶雨喽!”冬天,农场里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孩子们抓起雪,揉成团,開始打雪仗,其乐无穷。在农场的一年四季里,孩子们感受四季的变换,更直接受益于农场,在农场感受美、欣赏美,时而更是记录这农场的自然美,在农场的世界里,孩子们爱自然,初步锻炼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2.自然体验——提高“绿色”意识

幼儿是自然保护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水平将决定其将来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城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美轮美奂,农村幼儿的环境创设也能有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结合农味,收集乡土资源,创设乡土情结的、适合本地条件的、经济又适宜的环境。为此我们在平日生活中积极发动家长与孩子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结合课程游戏化去小学化的课桌椅摆放这条原则,我们对课桌椅进行了重新规划,将整棵树“搬”进了教室,钢筋水泥与自然气息再次紧密融合,孩子们坐在树下游戏时,总是那么容易地想到自然界中的事物:用彩泥做一只小蜗牛爬上树;有的孩子做一只小鸟放入鸟窝,有的孩子则说一只小鸟太孤单了,还要爸爸妈妈、朋友的陪伴;有时候游戏结束时,树干上总是爬满了各类小动物,孩子们仍不想结束游戏,因为他还要跟朋友介绍一下今天自己做的作品故事。无形中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了孩子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在与朋友的讲述中,社会性进一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这一切都是自然带给孩子们的改变。这一切都是大树带给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如果没有自然中的放松,没有自然中游戏的经历,老师灌输再多,对于孩子来说都难以接受。

3.自然体验——培养“绿色”爱心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谈不上爱心和同情心了。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而我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则是向幼儿强化爱心教育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雨后散步时孩子们惊奇地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于是孩子们将它带回了教室,给它找来小盆当作家,孩子们区域活动时间时,孩子们看见小蜗牛爬出来玩了,一个个叫了起来,晨晨则一下抓住蜗牛:“怎么跑外面来了?快回去!”说着把小蜗牛使劲一捏一抓,往盆子里一扔,班里的女孩子看得都要哭了,用手指着晨晨,嘴里念叨着:“你!你把蜗牛弄疼了!”有时候对于孩子来说,说一百遍不如让其亲身实践的效果来得好,孩子们对于自己带回的蜗牛犹如自己的宝宝一样爱护,在日常的照料中,感情与日俱增,孩子们的爱心也会油然产生。

4.自然体验——培养“绿色”习惯

小班的孩子都是初入幼儿园,犹如一只小蜗牛,身上背负一个家庭的缩影,背负着在家所养成的一系列习惯,比如挑食。基于孩子们挑食的习惯,小班开展了“青菜”系列主题活动,我们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共同收集青菜种子,将种子带入幼儿园后,孩子们开始讨论起自己的青菜种子,有的孩子说:“我的是神奇的种子,会长出青菜宝宝。”有的孩子说:“我的青菜种子小小的,可是我奶奶说了,它会长大。”带着期许,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播种,每天来看看青菜宝宝,每天来和青菜宝宝说说话,唱唱歌。青菜宝宝长出来的时候,孩子们欣喜万分,我们把收获的青菜扎成一小捆一小捆,让孩子们带回家品尝,有的家长是感慨万分:“我家孩子以前一点绿色的菜都不吃。可是今天却大口大口地吃青菜!”

孩子们亲身参与了青菜的种植过程,亲自给青菜宝宝除草、浇水,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孩子们喜爱自然中的事物,在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身心充分愉悦体验,原来挑食的孩子居然大口大口地吃青菜,这不正是生活教育的体现么?问题从生活中来,伴随着自然种植中的亲身体验,解决问题。

二、教师方面

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要求下,在自然体验中,教师转变观念: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突破传统的教师观,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是支持者,不是支配者;教师是合作者,不是干预者;教师是引导者,不是决定者,把真正的自由还给孩子。

以往孩子们在教室活动,游戏天性无法得到施展,孩子坐不住,老师管得也累。现今,师生转变角色,追随幼儿,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实践“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我们不能确定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时,宁愿从积极的一面去相信,相信他是有潜能的,这种相信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待幼儿的方式,我们尊重与热爱幼儿,坚持这一法则,作为引导者我们更耐心、更从容。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教师们灵活采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确定主题、明确目标后让孩子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追随孩子的兴趣点,从而生成新的活动,促成孩子的发展。在这种期望中,孩子的行为与能力也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培养目标方面,教师转变观念: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使幼儿成为爱学、会学的终生学习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增进知识,更不是粗暴的替代、决定。

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与游戏,教师转变观念:强调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幼儿加以尊重、关注、期许,以母亲的慈爱、教师的威严、伙伴式的平等紧密糅合,形成一种平等、和谐、双向互动、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学习、游戏、交往,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获得和谐、自然的发展。

依托农场,在自然体验中,孩子享受着阳光雨露的同时实现着发展,教师则陪伴着孩子,追随着孩子,在自然体验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农场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无人农场丰收日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爱”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