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中笔力 深挖意蕴

2018-06-23冯慧敏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笔力老妇雨丝

冯慧敏

范文示例

江南雨

凤潇

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肯定是那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地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地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

(选自《美文选萃》,2016年8月版,有改动)

亮点借鉴

这篇散文以家乡的“雨”为线索,集中笔力描绘了冒雨游园和水乡老妇两件往事,深入挖掘出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之意蕴,主要有两点写法值得借鉴:

一是形散神聚,意蕴深刻。开头提到“雨丝”,结尾再提“雨丝”,事物和情感前后照应,使思乡之情首尾贯串,情感得到升华。作者回忆网师园的往事时,先对下雨“口里抱怨”“几分扫兴”,接着是“佩服”“‘惊艳不已”,最后是惊奇、折服、沉醉,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写水乡老妇,年老仍坚持种花、卖花,表现了她勤劳的思想品质;写水乡老妇在丈夫去世后承担起家庭重担、卖花供儿子读大学,表现了她坚韧刚强、勇敢面对挫折的坚韧性格,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人的深切思念。这样写,形散而神不散,可见文章意蕴之深刻。

二是集中笔力,借景抒情。作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自己浓烈而深沉的怀乡之情写了出来。譬如文末“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一句,把思乡之情比作“一方冰纨”,表示“我”要把思乡之情留在心底,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珍视和深沉思念。

练兵文题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佳作展示

回家

苏冯睿

“母亲,我想回家,母亲……呜呜……”

又一次,她从睡梦中惊醒。

胡帐中,火炉旁,温暖的火焰跳躍着,而她的心却随着一年又一年的月圆月缺而一层一层地冷冻起来,怎么也化不开,即使披着厚厚的貂皮大衣。

她唯一的乐趣就是看那皎洁的月亮,仿佛那月亮的表面可以映射出她的家乡,留住她对故乡那仅存的记忆。

又一次月圆时分,她想起很久以前的这一刻,她正要跟家人团圆,却被匆忙地召到殿上,她看到元帝用渴盼的眼神望着她,她知道不久前匈奴兵踏进中原,此时的她似乎预感到什么,突然一股凉气迎面扑来,她知道这是匈奴和亲的队伍带来的。

月圆时分,没来得及告别父母,告别热恋的故土,告别每次都会使她开心的圆月。她带着琵琶,弹拨着心事,缓缓地坐车走进大漠。此时的她望着圆圆的月亮,却望不到故乡的脸。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一次次地拨动,一次次地撞击着破碎的心。

昭君,你那如花的容颜,却在故乡的脂粉中慢慢凋谢、枯萎。你身旁的儿女唤不起你儿时的记忆,唤不出你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因为故乡已被冻结在你的心里,成为永恒的冰点。

“回家,我要回家……”她无力地躺在床上。

“母亲,这儿才是咱们的家呀。”

夕阳中的花儿是那样的衰败,离开枝干的花瓣在异乡枯萎。

“回……家……”她面带微笑,静静离去。只有在此刻才回到了久违的故乡,回到了热恋的故土。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江苏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

点评

这篇佳作的亮点主要是:

一、想象合理。小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通过对王昭君独特“人生旅途”的浓缩,写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故人和怀念故土的真实心理感受和体验。

二、意蕴深邃。开篇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主体部分通过对“月圆”的生动描写,使作文陡然生辉,意境升华,文末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诗句作结,既是对作文内容的概括,又是对作文主题的升华。

写作提示

一是快速打开思路。可从“人、物、时、地”等角度铺开:人——谁回家,是爸爸、妈妈、海外游子,还是历史人物?物——“家”往往跟许多物象相连,是久违的乡音、村边的大树,还是一盏温暖的灯、一座小木桥等。时——是双休日返家、寒暑假归家,还是背井离乡几十载后叶落归根?地——是乡下的老家,还是城里的新家?是那个高达30层的建筑物,还是心底的精神家园?

二是集中笔力,优化结构。写“回家”,材料众多,因而动笔时必须集中笔力,布局谋篇。既可以采用中心句回环反复,又可以用问答形式构架文章骨架;既可以选取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又可以总分的形式相互呼应,等等。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深挖意蕴。如果写记叙文,那么“回家”决定了作文必须以心理描写为主要手段,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为辅助手段。心理描写方法主要有:内心独白法、心理剖析法、幻觉呈现法、间接显示法等,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写“回家”的心理,要注意心理流程须真实细腻、变化自然、前后连贯、照应周密,切忌粗疏与简单化。另外,自古诗文多涉“回家”,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与“回家”相关的也有不少,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以提高作文的文化含量,升华意蕴。

猜你喜欢

笔力老妇雨丝
入木三分
雨丝儿
老妇干陈秀琴和她的伙伴们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圣母子》和《老妇》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加点笔力,你的书法会更美
——齐鲁书社《中国书法笔力详解》介绍
如何才能安全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