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微信群,需回归教育的初心

2018-06-23王晓东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信群家校交流

王晓东

多媒体时代,家校联络已从以前单一的模式走向了立体多元化,尤其随着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家校联系变得更加快速、便捷。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班级群”本该更便于家校联系,促进家校形成合力,教育和管理好学生,让其更好地成长,却出现了诸多与班级管理、学校教育不相称的现象,渐渐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有的甚至还导致老师和家长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学生。

现象导入

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搞推销的、做股票的……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17日)

《人民日报》列举的种种现象,在“班级群”中确实较为普遍。“班级群”交流的便利和无孔不入,也使得“班级群”逐渐背离教育的初衷,成为了家长和老师的负担。

部分家长开启刷屏模式,有的过度讨好老师,频刷感谢问候语;有的炫富显摆,晒各种生活照;有的过度担心孩子,不停地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有的发布无关信息,如投票、集赞、买东西等;更有甚者,在群里搞推销,卖衣服、卖糕点、卖土特产、卖面膜;有些家长喜欢炫耀,动不动就在班级群里晒孩子成绩、证书、国外旅行照片;还有些家长因为一些小事在群里和老师、其他家长发生争吵……这些都让本是用于沟通孩子学习情况的平台一下子“变了味”,而学生也并未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青春论坛

袁雨熙:“班级群”的创立,是家校合力、共同教育孩子的需求,是利于家长相互汲取经验,促进孩子共同成长,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绝佳渠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群”有了“公约”的约束,家长的心会更纯,劲儿会更大,孩子们前行路才能更宽更远!

侯雨辰:“班级群”,顾名思义,就是家长们与老师讨论交流的一个平台。时至今日,科技迅速发展,通讯方式的快捷成为人们的新要求。“班级群”便由此诞生了。

如果没有“班级群”,老师便很难与家长快速有效地交流,而家长也很难与其他家长讨论,但有了“班级群”,家长不仅可以与老师进行更多有效的交流,还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从而有的放矢。

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们班就在微信中组建了一个家委会,它使家长们可以了解并参与学校的活动。这既团结了家长,加强了凝聚力,又为老师们分担了许多工作。

但“班级群”里出现的也不全都是有益的,极少数家长会在群中发出例如股市信息或商品广告之类的信息,扰乱了家长群的秩序。但目前家长们已起草了《微信群公约》,我相信能很快解决问题。总的来说,“班级群”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我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好地遵守群规。

缪嘉汉:不可否认,有的班级微信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逐渐变味,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原有的规则被打破。比如,有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广告、拉票、集赞,扰乱了班级微信群应有的秩序;有家长为了小事在班级微信群里吵架,或者為了个别问题在班级微信群里刷屏;还有一些担任群主的班主任、老师,把班级微信群当成了自己为所欲为的私人地盘,只要家长稍微反驳班主任或老师的观点,就有可能被踢出班级微信群;还有人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商业推销……这些都不利于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不能促进学校和家长的良好互助。所以,大家应该注意这些情况,并改变现状,让原有的初衷“重现光明”。

深度分析

如何让变味的“班级群”回到正轨,回归教育管理的初衷,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需要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站在管好班级、教育学生的角度,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共同维护好“班级群”的干净清爽。

首先,班主任老师对一些发无关信息,尤其是推销、炫富、显摆的内容的群成员要及时提醒,委婉告诫。“班级群”可委托家长委员会某家长建群,其他家长以实名制加入;老师有通知可直接发家委会成员,由家委会在家长群发布并注明“某老师”或某学科,并试着在每一条通知后加上“不用回复”或类似的话语;普遍问题可以在群里与家长交流,不在群里单独谈论个别孩子的问题,若个别交流可选择私聊。

其次,家长们也要提升自己的网络文明素质。当自己发送与孩子教育无关的内容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想一想自己的内容是否影响到别人;要学会体谅和包容,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别的家长,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因为这也是在给孩子做好示范和榜样。

此外,老师也应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老师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并有效运用到“班级群”的维护和管理上,才能有效应对并及时化解“班级群”中出现的矛盾和危机。

最后,班有班规,校有校规,群也应有群规。2017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提出“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等规范管理要求,对“班级群”如何规范运行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不少地方也纷纷出台了应对措施,发布了诸如“班级群拒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集赞;杜绝批评学生、公布成绩与排名”等内容,建立一个以孩子学习成长为中心的群规,引导老师和家长自觉遵守。

教师观察

“班级群”作为新时代联系学校和家庭纽带的同时,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群立公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问题、化解矛盾,但也许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因此,在建立班级群的同时,也需要多方考虑,不能光依赖于冰冷的公约规章,而是需要多一些人文的关怀,贴近学生,多走近家长,联系老师,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同时,求取教育与管理的最大“公约数”,做到既注意个别,又关注全体。应多想一下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如何更好地让多方放心和满意。

猜你喜欢

信群家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警惕以微信群为媒介的诈骗
假如亡国之君有微信群
利用微信群营销猕猴桃的启示
在线研讨:教师专业思考的引发和深入——从“扬州历史教师”微信群的一次争论说起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