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解读让秋意更浓

2018-06-23曾艳萍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天净沙教学目标

曾艳萍

【摘要】多元解读,让学生领略秋天里的人生理想,让学生的诗词学习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便能走出我们母语的阅读困境。

【关键词】多元解读;《天净沙·秋》;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诗词,缘情言志,是集中体现古代经典之所在。“秋”,一个在古代文人笔下充满灵性的季节;它和“愁”是谐音,又是一个映射寄托着历代游子羁旅情怀或思念愁肠的意象。对于“一生九患”的元代白朴来说,他的愁绪就显得更为强烈。《天净沙·秋》是一首描绘秋景的元散曲,编排在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阅读材料中。本文以领悟语言经典为切入点,体验作者情怀为着力点,我对《天净沙·秋》作了这样的解读:

一、选择与聚焦秋之意象

在作者白朴的记忆信息里,关于秋天的意象必然很多,那么在形成文字时,他必然会有所选择与聚焦,选择那些能凸显所写景物的重点和特色的意象。这首散曲韵味典雅,婉约清丽,意境新颖,被誉为“秋意之圣”。曲中撷取了十二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西沉的残阳,残留在天边的晚霞,映照着孤村;老树寒鸦之间青烟缥缈;忽然,一只鸿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秋风中一齐摇曳着。

作者用韵紧密,几乎每句都押韵,极富节奏与诗韵。除此还匠心独具地对“蒙太奇”艺术手法加以运用,通过对表达萧瑟和鲜丽的秋景意象——“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草”“红叶”“黄花”等,进行剪辑和组接,以并列式意象组合排列了多个画面: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接着用“一点飞鸿”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使全曲静中有动;最后诗人借助青、绿、白、红、黄五色,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由此,教学时,可抓住作者用不同意象勾画出前后两幅巨大反差的秋天之景,让学生在诗韵中整体感知这首曲描绘的画面及意思,体会作者在秋景中的情致。

二、驱动与追求秋之情意

白朴在曲中所选择与聚焦的意象的呈现,必定与他的情意高度关联,所写的文字也一定会受到情意的驱动,由此创造出动人的、有生命力的文字。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曲全篇写景,那这些景语又传递了哪些情语?“一点飞鸿影下”扭转了曲风,形成前后不同的曲调,这让读者难以理解同样的秋景怎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到底白朴的内心世界是怎样呢?白朴一生九患的身世,加上他面对朝代更替、江山异代,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常有山川满目之叹,官场厌倦之心,从而放弃官场名利的追逐,这些使他倍感伤怀与感慨。

通过这样的纵横联引,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景的驱动下,着意追求心中的那片希冀之地。曲之情调也由冷寂惆怅变得开朗希望起来,没有一点儿消极之感,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教学《天净沙·秋》时,我们借助白朴身世与“一点飞鸿”的内蕴,就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散曲所表现出作者的态度与胸襟,引发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的同时又关注作者的命运。

三、比较与延伸秋之境界

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要真正读懂中国诗词,非通过比较不可。比较见出不同,不同反映矛盾,矛盾隐含价值。因此,揭示矛盾就能揭示价值。无论是诗词的审美价值、认知价值还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最终确证。”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天净沙·秋》,这两首散曲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相异之处,可比性强,可以放在一起比较阅读。

(一)在比较中可以见出“同”来

同样是写秋景,开篇“轻烟老树寒鸦”与“枯藤老树昏鸦”,选择相似的意象,表达相近的情感象征;同样是撷取众多密集的意象,运用“蒙太奇式”的艺术手法,组合排列了多个适应情境的画面;同样是寓情于景,两首曲中景物,既是作者眼中景,又是情感的载体,他们将抽象的情感借助于自然万物之间天然具有的情感联系,实现物心合一、景情妙合的动人的艺术境界。

(二)在比较中也能见出“异”来

不一样的色调:《天净沙·秋》里有“青、绿、白、红、黄”等明快艳丽的色彩营造的暖色调画面,让人顿觉作者的心情欢快开朗,而《天净沙·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却因“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等意象,整体看是灰褐色的冷色调画面,让人倍感孤独、凄冷;不一样的意境:《天净沙·秋》通篇写物,没有一句写情,乃是“無我之境界”,在“一点飞鸿影下”带动之下,构成一些美丽的秋天的自然图景,含蓄优雅地表达了人生态度;但是在《天净沙·秋思》最末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有我之境界”,一个羁旅他乡的孤独寂寞、内心伤痛的游子浮现在读者眼前,凄凉悲苦的强烈情绪宣泄而出。

基于上述的文本分析,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散曲的语言魅力和感悟古人的秋天情怀,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通过声韵吟诵,感受多个画面,想象情境;2.借助作者创作背景及“一点飞鸿”表达的意象内涵,感悟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怀;3.引导对比阅读《天净沙·秋思》,积累优美语言,感受古人不一样的秋思。

让学生领略秋天里的人生理想,让学生的诗词学习有更大的格局和空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便能走出我们母语的阅读困境。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天净沙教学目标
天净沙·冬
天净沙·春
天净沙·秋思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