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视语言训练资源,促进感悟能力培养

2018-06-23李志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规律性语言训练相似性

李志

【摘要】阅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它们对于促进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研读教材时,教师务必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与开展与语言相关的实践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判断与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关键词】语言训练;感悟能力;相似性;规律性;对比性;引用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训练资源,它们对于促进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价值。研读教材时,教师务必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与开展与语言相关的实践活动,借此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判断与解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素养。

一、珍视“相似性语言”训练资源,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笔者所说的“相似性的语言”,是指出现在文本中的形式相同但内涵却迥异的一些语汇。这是由汉语言表意功能的多样性造成的。不同汉字、词语乃至句子,所处的语境不同,它们的语言内涵也存在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于语言的细微处进行揣摩、推敲、欣赏、品味,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能力。

比如《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同样是“终于”这个词,却在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而由于所处的语境不同,意思也不一样。这就为语感训练创设了一个契机,提供了一个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这两个词语,而要充分运用它们,让学生反复琢磨、体会。对于此语言训练的生长点,可以贯彻落实徐州市教育局所推行的“学讲”方式来进行,即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感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碰撞,以形成共识。笔者在课堂上就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了彼此的见解,让笔者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意见是:“终于”这个词语由于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因此,在语气和表意上皆存在着差异,所起到的作用亦有所不同。第一个句子中的“终于”,巴金意在强调自己在写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给孩子们回信,他对孩子们的理解与关爱全都融入到了这个词语中;第二个“终于”旨在说明巴金对生命意义的领悟是自己通过“思索”与“追求”获取的,是自己的切身体验。假如句子不用这两个词语,则失去了强调的功能,表情达意则不到位。无独有偶,《烟台的海》一文描写了海水一年四季的景观变化及渔民们活动的特点,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扑”字:一个是描写冬天的海浪,一个是描写春天的海浪,同是一个“扑”字,内涵却大不相同。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比较,学生达成了共识:第一个“扑”是凶猛地扑,像饿虎扑食一般,表现出了海浪之巨大;第二个“扑”是轻轻地扑,像孩子投向母亲的怀抱,表现出了海浪之温柔。通过这样的咬文嚼字,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提升了感悟能力。

二、珍视“对比性语言”训练资源,领悟作者的表情达意之妙

文本中的“对比”,是为了“烘云托月”,是为了达到“红花还需绿叶扶”的效果。“对比性语言”是指文本中运用对比的写法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特点的语句。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欣赏能力来说,此种语句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课本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课文有很多,比如《三顾茅庐》叙述了刘备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的故事。课文中将刘备的言行与张飞的言行进行了对比,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重。《夹竹桃》中,国学大师季羡林将“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的场景”跟春、夏、秋三季一直盛开,且不畏清冷、不畏暴雨的夹竹桃进行了对比,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青海高原一株柳》中,作家陳忠实则用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之柳与经历风霜雪雨、雷轰电击的高原之柳进行对比,借此表现这种柳“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截然不同”,进而凸显高原之柳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对其身处逆境但却不抱怨、不畏怯的精神品格进行了热情的讴歌。

对于运用“烘云托月”手法的语句,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推进阅读活动的开展,比如学习《三顾茅庐》,可以让某一学生或一部分学生读读张飞的话语,再让另一学生或部分学生来读读刘备的话语,要求通过各自的语气、表情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除了朗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删除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构思之妙,即教师可以故意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将用来对比的语句删除不读,来体会“有”与“没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

三、珍视“规律性语言”训练资源,欣赏表达上的音乐美与和谐美

语言的运用是有规律可循的,小语教材中编选了好多名家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语言风格各有千秋,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作家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底,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欣赏性。笔者所说的“规律性的语言”,是就语言运用的形式或其本身的意蕴来说的,这些语言具有一定的共性或规律。综观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规律性语言训练资源并不少见。像《在大海中永生》《理想的风筝》等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句子,像《孔子游春》《山谷中的谜底》等课文中出现的语意双关的句子,像《安塞腰鼓》《草原》等课文中出现的句式整齐的短句,等等,这些富有规律性的语言都是需要教师用慧眼去识别并加以有效运用的。

比如《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一样,是×××;×××一样,是×××”,这个长句子是由结构相同的短句构成的,且每个短句都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教学此句可以运用替换式品读、生生接读等方式,引导学生领略语言的节奏之美、诗意之美和气势之美,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之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同时,还可指导学生通过仿写来促进语言的内化与运用。笔者在教学此段时,在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创造性写出了“铁锤一样,是舞动的手臂;火苗一样,是飘飞的红缨”等语句。再如《草原》中的“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舞的舞,唱的唱”,《麋鹿》中的“角似鹿,×××似×××,×××似×××,×××似×××”等句子,都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并通过阅读来体会它们朗朗上口的音乐美与和谐美。

四、珍视“引用性语言”训练资源,增进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所谓“引用性语言”,是指文本中直接引用人物话语的句子。俗话说,“言为心声”,通过描写人物的话语能够真切地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让读者借助话语窥视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写人叙事类课文中不乏引用人物话语的句子,但作者也是惜墨如金,不会让话语泛滥,即“该出口时就出口”。比如《最后的姿势》一文中,描写谭千秋的话语有两处,一处是他上课时给学生阐述“人生的价值”的话语,一个是大地震来临时,他指挥学生“快跑”的话语。用心审视这两处话语,可以发现前者是他的“言传”,是他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这为下文写他在危难之际毅然献身的壮举埋下伏笔。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敬仰的心情朗读描写“最后的姿势”的语句时,就要跟谭千秋说过的话语联系起来,才能领略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同时,《最后的姿势》一文还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即借助他人的话语来评价、赞美谭千秋老师,使其形象呼之欲出,更加感人。作者在文中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先后“说”了话,一个是救援人员,一个是获救学生,一个是谭老师的同事。这些直接引用的語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课件加以凸显,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品读,进而让谭老师的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定格”在学生心中。

再如《钱学森》和《詹天佑》两篇课文中,主人公都说了话,尽管话语不多,却能够力透纸背,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生动地体现出了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课文中钱学森的话语只引用了两处,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读好这两处句子,通过语言文字来触摸科学家钱学森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詹天佑在课文中只“说”了一句话,这句话是对工作人员的勉励,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工作人员要求之严,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语依然是爱国之心使然。此外,《詹天佑》中还有一处是詹天佑内心的无声语言,即心里所想。这句话表明了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所在,体现了他无所畏惧的担当精神及拳拳爱国之心。当然,课文中还有引用外国记者嘲笑“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的话语,这是对中国的极端侮辱,也告诉读者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中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困难之大。这跟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心里所想形成了对比,詹天佑是在化压力为动力,并最终给予了帝国主义以“有力的回击”,变藐视为赞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文本中不同人物的话语呈现出来,进行对比性、探究性的阅读,借此来促进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领略人物勇于担当、精忠报国的崇高的精神风貌。

综上所述,文本中“沉睡”着诸多的语言训练资源,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一双慧眼来发现,并引导学生投之以关注的目光,引导他们去品味、揣摩、欣赏,领悟作者表情达意之妙,这样才能“唤醒”它们,使之能够服务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规律性语言训练相似性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V4国家经济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