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成才观

2018-06-23周如东王丽萍

关键词:三有习近平

周如东 王丽萍

摘要:习近平有关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论述,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成才观。有理想是青年成才的精神之钙,有本领是青年成才的搏击之能量,有担当是青年成才的青春之责任。“三有”青年成才观是对青年成才过程中地位价值的认同,是对青年成才过程中教育的目标导向。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的召唤、青年成才的本质要求和特点的内生驱动、青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凝炼成的精神财富等,是习近平“三有”青年成才观生成的主要源流。

关键词:青年成才;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616;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8)02-0008-0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党的十八以来,在习近平有关青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回信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以下简称“三有”青年成才观)是他对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寄语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十九大召开后不久,2017年12月,在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时,再次重审了这一论断。

深入研究“三有”青年成才观的本质要义和深刻内涵,对于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成才观,深刻把握当代青年的成才规律,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三有”青年成才观的核心要义

(一)有理想:青年成才的精神之钙

有理想是青年成才的目标方位。有理想,从广义上讲,就是指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种观念形态。“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2]理想和信念同属于精神的范畴,二者的关系是理想的实现靠信念的力量支撑,信念的坚定基于理想的选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融交锋,对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市场经济形成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了思想上的多元主义,使得各种矛盾或热点问题叠加出现等等,这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形,习近平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在青年成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视之为青年成才的精神之钙。要求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做好青年引导工作。他把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理想、树立坚定信念视为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在强调了理想信念对青年成才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他还深刻指明了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习近平认为,中国梦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习近平对青年在成才过程中如何树立理想信念的方法进行了诠释。他指出,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3]21。首先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加强中国梦的引领教育,用中国梦打牢青年的思想基础。其次是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帮助青年从历史的发展变迁中,正确认识规律,不断树立青年一代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再次是加强对青年一代基本国情的教育,使他们清醒认识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现实,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为实现伟大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有本领:青年成才的搏击之能量

有本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条件。本领即能力,是个体从事某项活动所具备的技能水平。青年一代在成才过程中,除了有理想,还必须具备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本领。习近平多次给青年提出希望,要求青年一代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2013年在同青年代表座谈时要求,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要牢记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2014年5月4日,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认为,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除了有理想信念、优良品质和丰富的知识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青年要有过硬的本领来担当起历史的责任;2014年12月,他对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作出指示,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坚定理想、增强本领,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016年,他在安徽调研时,勉励大学生努力练好人生和事业的基本功,做“六有”大学生等等。如此重视青年成才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殷切期望青年练好人生事业的基本功,掌握过硬的本领,是因为在习近平看来,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

2017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4]。尽管这是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而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同时也指明了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当代青年在成才过程中,至少应该具备如下本领:一是终身学习发展的本领。习近平认为,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和追求。他用圆和半径的关系来形容青年学习本领掌握知识的重要性;用弓弩与箭镞的比喻关系说明学问与才能的重要性。要求广大青年如饥似渴地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在学习时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不断提升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二是科学思维的本领。创新性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科学思维。他认为青年成长中,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益。三是砥砺坚韧的本领。他强调,青年一代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要培养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历练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四是掌握专业技能的本领。习近平要求,广大青年要练就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作贡献的能力。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2016年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他分别对广大农村青年、广大企业青年、广大科研单位青年、广大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建功立业提出专门要求。希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五是国际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当今世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高度重视国际间的青年交往,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鼓励各国青年在交流沟通中增强理解和合作。“要让青年人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在,学习对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心灵的沟通。只有多交流、多接触,认识才能更全面、更深刻。”[5]希望各国青年增强合作与沟通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

(三)有担当:青年成才的青春之责任

有担当是青年成才的价值体现。担当就是指承担责任。习近平要求青年履行起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青年在成才过程中,如何做到有担当?习近平指出,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6]。这一论述不仅是对青年成长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希望,也是对当代青年所应有的担当精神的最好解读,是当代青年实现成才目标的价值追求。这一论述包含了三层要义:一是要求青年一代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二是青年一代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三是青年一代要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首先,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这是青年有担当的政治方向。习近平认为青年坚定跟党走,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和人生航向。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跟中国共产党走,就是承担中国共产党赋予的使命。换言之,青年一代有担当就是要肩负起党赋予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其次,青年要走在时代前列,这是青年有担当的坐标方位。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在报告中对我国所处的新时代的内涵特征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其本质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时代。因此,当代青年要在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引领新时代中珍惜韶华,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再次,青年要做一个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这是青年有担当的素质要求。所谓奋进就是指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勇前进。习近平希望青年人不因循守旧、不满足现状、不坐享其成,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驰而不息奋斗。所谓开拓意为不断扩大和扩展,从小到大地发展。青年一代勇做开拓者就是要从点滴做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不断开辟出人生和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奉献是一种担当的境界,习近平对青年做一个奉献者同样寄予了厚望。他认为,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勉励越来越多的青年,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书写青春担当的华章。

应该指出,这三个层面的担当要求,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有机整体。青年一代的奋进、开拓、奉献必须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一种担当状态,落后于时代或者不合时代要求的奋进、开拓、奉献不是一种担当,而且这种走在时代前列的担当状态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目标和使命,承担的是中国共产党赋予的青春责任。

此外,在对中国青年的成才提出希望和要求时,习近平还以世界的眼光洞察全球,对世界青年的成才同样提出了希望。“世界的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7]这是习近平全球青年观的体现,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过程以及世界青年如何成才所作的深层次思考。

二、“三有”青年成才观的价值旨归

(一)“三有”青年成才观是对青年成才过程中地位价值的认同

“三有”青年成才观既是对青年未来成才发展的目标期待,也是对青年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地位的认同。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对待青年,是确保青年在成才过程中健康成长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对广大青年提出的“三有”青年成才观,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

马克思主义者都十分重视青年在成才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地位和作用。1893年,恩格斯对社会变革中知识青年所担当的使命进行了历史的定位。“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8]。列宁也认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要由青年来担负。因此,他强调:“需要青年的力量……必须更广泛和更大胆地、更大胆和更广泛地、再更广泛和再更大胆地把青年组织起来,不要对青年存戒心。”[9]“我相信青年们一定会顺利地成长起来,到未来的世界革命成熟的时候就能够完全胜任自己的任务。”[10]列宁充分肯定了青年的积极力量,对青年承担起的历史责任给予了高度肯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同样十分注重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重要价值地位。毛泽东认为,青年是人民革命队伍中一支重要方面军,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他对革命战争年代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精神给予赞许。“现在的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青年们在这个阶段里,是负担了重大的责任的。”[11]他多次谈到不要忽视青年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力量,没有青年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不能胜利。青年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要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更是为青年的全面发展打开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你们有一切机会学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本领,你们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贡献给祖国。只要你们方向正确,你们的任何一点积极性都应当受到珍视,都应当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12]这是邓小平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年的重视和珍视。江泽民认为,我们党取得的成绩都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青年的不断探索和英勇奋斗相连的。“青年中有一大批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人,他们代表了当代青年的主流。”[13]他对青年有理想、有担当给予了认同。胡锦涛认为,我们事业取得的全部成就与一代又一代青年英勇奋斗分不开。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這是我们党历经九十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14]

因此,习近平多次反复强调的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成才观和我们党青年成才理论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青年成才过程中价值地位的最好体认。

在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回信时,他对抗战时期南开学子主动奔赴沙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爱国奉献情怀,所体现出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优良传统给予了肯定,对当代青年应征入伍、继承光荣传统精神给予了勉励。也就是说,在习近平的青年成才观中,我国青年一直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石,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他把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视为一个国家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及主要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成才观新时代的诠释和解读。理想信念正是青年有理想的要求,青年一代有本领而具备的能力,则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青年有担当的责任意识,正是青年精神状态的重要方面。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时,他认为支教毕业生怀着执着的理想,扎根基层教书育人,事迹令人感动。对当代青年有理想、有担当,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些希望和要求都是对青年成长成才中,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价值定位。

(二)“三有”青年成才观是对青年成才过程中教育的目标导向

在青年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总是用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行为规范教化青年。“每个社会为其自身的巩固与发展总要向人们,特别是向青年进行该社会要求的文化、道德、法律、价值观、习俗与生产、生活技能的教育,希望把他们培养成该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的认同者、传承者。”[15]66青年的成才当然离不开社会化,在这一进程中,青年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规定着青年成长的方向,而“三有”青年成才观则规定着青年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总体方向。

首先,“三有”青年成才观是对青年成才教育目的进行的高度概括和凝炼。“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規定。”[16]也就是说,它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人的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状态的观念呈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意识和行动有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因而教育目的同人的其他活动的目的一样,虽是由人们所制定的,看起来似乎是主观的,但归根到底是客观的,“是社会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更具体地说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17]。教育目的具有不同的层次结构。习近平把对青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结构。我们试把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主体结构分为“根本目的、培养目标、基本任务”三个不同的层次。“强调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强调中国梦的引领,着力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的培养目标;强调提升青年人生与事业的基本功,着力培育‘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基本任务,这三者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体系的主体结构。”[18]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成才的规格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构成了其核心关键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要求,所体现的是培养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打造生力军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中国梦的引领,用中国梦打牢青年的思想基础。而这些,正是青年成才有理想的要求在教育目的上的体现;强调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力军的教育培养也是对青年有本领的解读;青年培养的基本任务,则是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目的体现,是对青年有担当的培养目的的具体要求。

其次,“三有”青年成才观是对青年成才教育内容进行的高度浓缩和升华。教育内容由教育目的和任务决定,解决的是用什么教育培养青年成才的问题。教育目的和任务内在规定的丰富性,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多样性。习近平有关青年教育内容同样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其主要教育内容也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结构体系。这一结构体系,我们也试分为三个内容层次:一是融理想信念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核心内容结构。二是融四史(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三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三方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为一体的重点内容结构。这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这一教育内容尽管是针对高校青年大学生提出的,但对全体青年同样适用。三是融创新精神、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一体的拓展内容结构。这些教育内容包含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素,体现了系统性、导向性、科学性、时代性等特征。和教育目的结构一样,对这些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系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了青年教育内容的一个逻辑起点,“三有”青年成才观成了其教育内容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要求。

三、“三有”青年成才观的根源生成

诚然,习近平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成才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弘扬,有着深刻的理论之源。除此之外,还有下列主要的源流。

(一)时代召唤: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四个伟大”历史使命

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同时作为我们党要认真担负起的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神圣使命向世界宣告。

历史反复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承担起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此,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伟大斗争的内容十分广泛,表现形式也复杂多样,对此,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碰硬,不在原则面前让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阻力面前退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一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这一伟大工程重点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全面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必由之路。推进伟大事业就是要坚定不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四个自信”。

“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整体。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正确方向;伟大斗争是动力,昭示担当精神;伟大工程是保证,宣告革新勇气;伟大事业是路径,展示辉煌前景。“四个伟大”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党要完成“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离不开青年的奋斗。因此,“三有”青年成才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当代青年的新时代召唤。有理想,就是要求青年一代牢记伟大梦想、坚定远大理想和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本领,就是要练就好肩负“四个伟大”使命的过硬本领,具备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应该具备的能力;有担当,就是作为党的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担负起“四个伟大”的历史重任。使命呼唤担当!习近平认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是实现“四个伟大”历史使命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二)内生驱动:青年成才的本质要求和特点

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青年成长成才非常重要的阶段。“青年成才就是处于青年阶段的人们通过不断的自我奋斗与努力,充分利用一切内外部因素将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15]80万美容教授认为,评判一个人成才与否的标准有三:“一是成才就是努力达到所处时代的人才标准,成为所处时代所需的人才;二是成才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三是成才也是一种结果。”[15]79具体而言,首先,成才达到所处的时代人才标准。人才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须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变成自己应该遵循的目标理想去奋斗,因此,有理想是青年成才的先决条件。其次,成才是一种不断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而这一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动态性,这一动态性体现在:一方面,人的素质要经历一个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脱离了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完善,任何人都不能成才;另一方面,成才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曲折与挑战,这种曲折与挑战决定一个人成才就要不断地实践与学习,练就本领来迎接这种挑战。三是成才也是一种结果,其本质就是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成才最终必须要表现为一种结果,这种结果体现在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技巧,可称之为有本领,同时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可称之为有担当,因此,“三有”成才观是青年成才的内在本质要求。

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同时具有社会性、主动性、创新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社会性是青年人才的本质属性。青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等因素也规定着青年成才的内容方向、方式,一个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及社会制度等因素自始至终影响制约着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青年的成长不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打上时代的印记。因此,习近平认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都要在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进行了战略布局,社会性的特点,要求青年一代必须要在这样的背景和视野下谋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体现的就是这样一个青年的成才的社会路径。

主动性和创新性是由青年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青年一代不满足对现存社会的适应。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在努力适应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对社会的改造,而且是主动参与到改造社会之中去。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往往是不拘泥陈规陋习,而是另辟蹊径,敢于创新。从适应社会到主动开拓创新,从边适应边主动开拓创新,显示的正是青年从社会的依附地位成为社会的独立成员的发展轨迹。这一特点,使得青年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为担当起应担当的责任和使命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肯定青年主动性、创新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愿望与行动都是积极的,青年也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他们在克服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时,需要的是坚定的信心,需要的是广博的知识和战胜这些困难的本领。因此,习近平告诫青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引导青年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而这些正是“三有”青年成才观的基本内涵要求。

(三)经验之源:青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凝炼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是从延安梁家河农村劳动锻炼起步,经过了不同岗位的历练而成长起来的我们党的领袖。特别是他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年习近平从一个插队知青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对习近平的成长影响深远,他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章中写道:“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七年。”[19]111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在谈及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等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的作用时,他高度评价学生支教、送知识下乡、志愿者行动等展现青年一代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怀并深情地说:“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许多学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当年,我在梁家河插队,实际上就是在上社会大学,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3]55-56因此,他对广大青年成才提出的“三有”青年成才观,是习近平青年时期,特别是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期间,艰苦磨炼而积累的对青年成才的经验借鉴和凝炼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铸就了习近平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所具备的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与他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尽管他的家庭遭受到了“文革”的迫害,自己除了承担着高强度艰苦的劳动锻炼外,还要承担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对党的坚定信仰从没有放弃,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对理想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插队的经历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更坚定了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坚定信仰,他在困境中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实现了蜕变和精神升华。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告诫青年:“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19]112因此,他殷切期望当代青年在成才的过程中,一定要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来绽放青春的光芒。

梁家河的艰苦岁月,练就了习近平服务人民的本领。在梁家河的七年期间,练就了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的本领,真诚为民的情怀,吃苦耐劳、砥砺坚韧的品格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曾经说过,七年上山下乡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习近平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劳动锻炼,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同时,他把自己的自信不断拓展和提升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梁家河的艰苦岁月,培育了习近平的担当精神。习近平除了劳动和读书之外,积极参加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在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中,敢于直言。在当大队支部书记后,带领大家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处处表现出了奋进、开拓的敢想敢做的作风,练就了担当的高尚品格。他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挑战的勇气。这正是他在梁家河期间养成的敢于担当的精神气概。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插队期间,正是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曾经深情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19]110这充分说明,七年的知青岁月已经让青年习近平拥有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品质,在艰苦的环境中,他认真精读了中国这篇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成功找到了中国青年的成长之路,奠定了他青年成才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可以说,习近平对青年提出的“三有”青年成才观,就是他从一个懵懂少年

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淬砺成长为我们党的领袖的青年成长经历的真实写照,是习近平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的自身成长路径而提供给当代青年成才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新时代广大青年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向青年习近平看齐、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的对标要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6.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8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 强调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 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带动面上改革[N].人民日报,2017-05-24(1).

[5]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N].人民日报,2013-03-25(1).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

[7]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九届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贺词[N].人民日报,2015-10-27(1).

[8] 恩格斯.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5.

[9] 列宁.给亚·亚·波格丹诺夫和谢·伊·古谢夫的信[M]//列宁.列宁全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23.

[10] 列宁.给俄罗斯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代表大会[M]//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36.

[11] 毛澤东.青年运动的方向[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67.

[12] 邓小平.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M]//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133.

[13] 江泽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主流[M]//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增订本.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233.

[1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43.

[15] 万美容.青年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6]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新编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3.

[17]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 太原:山西出版集团,2016:432.

[18] 周如东,王丽萍.习近平青年教育目的论[J].学术探索,2018(1):14.

[19] 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责任编辑:陈可阔

Xi Jinpings "Three Haves" Theory on Youths Growth in the New Era

ZHOU Rudong, WANG Liping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90, China)

Abstract: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ree Haves" theory, namely having ideal, having the ability, having a bear o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which is the contemporary Marxist outlook on young peoples accomplishment. Having ideal is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of youth success, having the ability is the energy of youths success, and having a bear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youth. "Three Haves" theory is the identity of the status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young peoples success, and is the goal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young peoples success.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theory of youth education, the c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Four Greats" historical mission, the endogenous drive of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alent, and young Xi Jinping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from his seven years as an Educated Youth, etc.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this assertion.

Key words: young peoples success; have ideal; have the ability; have a bear; Xi Jinping

猜你喜欢

三有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习近平主席访欧成果
思想品德课的“三有”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