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的“三有”向度

2014-04-22周荣斌

中小学德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有王丽品德课

周荣斌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实现课程的德育价值,就是要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而德育是一种尊重,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责任,要培养完整的人,为“赢得世界、赢得未来”做出点滴努力;更是一种态度,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完善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教学品质的内涵。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须尊重德育规律,以德育价值引领课堂教学。

南通市三中的王丽老师,是2011年南通市初中思想品德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也是 2012年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思品)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以下,笔者以王丽老师“勇敢地承担责任”(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对思想品德课德育价值的领悟。

一、价值认同要求“有意思”

基于学生的视角,“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没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则感觉时间漫长。相较于“没意思”,“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有三个特点:

一是“近”,对学生亲近,摸透了学生的好恶,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飞行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有一种风险连飞行员也难以预料。面对飞机坠落对群众造成的生命威胁和自己的生命安危,飞行员冯思广为什么会作出那样的选择?如果教学楼突然发生火灾,你会怎么做?有人认为,救人有风险,还是算了吧。有人认为,危急时刻,不能袖手旁观。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怎样看待肇事司机的母亲勇担责任的表现?冯思广、勇担责任的肇事司机的母亲为什么能勇敢地担当责任?在班级中,谁是你心目中担当责任的明星?王丽老师着力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引领学生在不断参与中思考与质疑,不断生成新的认识经验和道德情感。

二是“活”,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运用鲜活的教育资源,善于激活教材文本。在王丽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有“视频播放”和“录音播放”,有“情境再现”和“故事延伸”,有“小组合作”和“即兴采访”,有“考考你的智慧和勇气”等活动环节,呈现了“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缩小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

三是“爽”,爽快地推进学习过程,学生学得轻松踏实。设疑启思,激活体验;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巧用情境,创造教材;深度思考,情感升华;走进生活,明理导行。王丽老师创设的五个教学环节渐次推进,循循善诱,随性地将学生的主体性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率真地使教育教学目标由头脑贯彻到心灵。

“有意思”的思想品德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然会亲近教师,亲近课堂,也才会认同教师所讲的“道理”,进而萌发智慧的思考,更会产生对于下一节课的强烈期待。“有意思”是学生价值认同的基石,思想品德课堂应该从“有意思”出发。

二、价值引领要求“有思想”

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总有一个时间差。因此,教材的逻辑是过去式,而生活的逻辑则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教材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的差距,正是思想品德课价值引领的触发点和生长点。教师须用现在和未来的视角去包容和发展教材的逻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作创造性重组,扩充教材内容的教育意义。

在王丽老师看来,“勇敢地承担责任”一课的教材逻辑有三:一是强烈的责任感,帮助我们在危急时刻理智面对自己的责任;二是临危不惧的态度,这是临阵不乱、勇敢承担责任的前提;三是将责任根植于内心,这是临危不惧、临阵不乱的根本原因。但是,伴随着学生对于生活情境的体验与感悟进程,生活素材的教育意义需要扩充到新的境界:“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勇敢承担责任的表现。”

基于教材需要“思想”智慧,高于教材也需要“思想”智慧,课程创新更需要“思想”智慧。将“承担责任”置于多种情境中,真实的冲突和思想斗争迎面而来,于是,学生就有了新的探究欲望,有了新的理性思考,有了新的道德认同和情感共鸣,有了新的思维飞跃和智慧生成,也就有了“感受、体验、思考、顿悟”意义上的价值引领。王丽老师利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勇担责任的意识;依托情境,递进分析,帮助学生感悟勇担责任的意义;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行为选择中,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担责为荣,逃避责任为耻”的价值观念;直面学生可能的思想矛盾,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直面生活化情境,努力生成“勇敢地承担责任”新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说学生身边人,评学生身边事,用学生的言行丰富和完善“承担责任”的德育内涵。

守望学生完整的生命发展的需要,思想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决定着课堂的高度,思想是价值引领的灵魂。

三、品质提升要求“有超越”

学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变化发展着的天地,有属于自己的变化发展着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近”“活”“爽”的学习诉求。于是,思想品德课的“近”“活”“爽”需要不断超越,实时跟进,适度超前。有“超越”,才能更“有意思”,才能不断夯实价值认同的基础。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矛盾不断产生。教材逻辑与生活逻辑是一对矛盾,需要在“磨课”中,在教材的相对稳定与生活的无限变化的对立统一中,不断更新课堂矛盾冲突的面与点。有“跨越”,才更“有思想”,才能在德育生命的体验中生成新的道德情感,铸就良好的道德行为,实现更有效的价值引领。

教学设计中有一个“整合素材”的环节:

冯思广:哪怕有一秒钟的犹豫,飞机必将坠入居民区。刁娜:当时,第一反应就是下车救人,没有功夫想其他事情。杜女士:得知儿子撞人后,一定要当面道歉。即使委屈,也不放弃。

设问:冯思广、刁娜、杜女士是如何做到“勇敢”二字的?(因为他们已将“责任”根植于内心)

为什么王丽老师会想到这样的安排?她的解释是:2011版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开发、利用情境材料,通过精心设问,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其实,“超越”只是源于变化了的生活。

在评委眼中,王丽老师的这堂课是非常成功的。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现实”中学;注重道德认识形成,让学生在“探究”中学;注重道德行为养成,让学生在“做”中学。这里的“现实”“探究”“做”都实现了出彩的“超越”。这种“超越”有其教育学观照,有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有班级的文化建设,有学生的成熟参与,有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生命的视角看,这种“超越”是对学生生命成长更好的呵护。从发展的视角看,这种“超越”抓住了现实与未来的差距,发现学生发展的未来,从而找到德育发展的真正方向。这种“超越”彰显了德育生命力,立足生活,对话生活,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带来的软弱无力,又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作者单位: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南通 22600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三有王丽品德课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浅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踏实
从“三有”课堂到幸福学校
主题党日活动中的“三有”机制探索
“三有”模式:服务汽修专业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