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8-06-22赵丽霞

商业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房价

赵丽霞

[摘 要]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全国或省际层面来展开的,较少有文献剖析特定省份内部的城市消费差异特征,为此在剖析房价波动对消费影响的预算约束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三条传导路径基础上,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在太原、大同两城市体现出正财富效应,而在其他城市体现出负财富效应,且作用力度存在显著差别。据此,从实施房地产分城调控政策、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就如何提升山西省的居民消费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房价;居民消费;预算约束

[中图分类号] F2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044-02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速开始换挡回落,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如何从出口和投资导向转至内需推动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须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对于经济落后省份山西而言,有效扩大内需更是解决其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途径。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居民消费持续低迷,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0.81下降至2015年的0.59,边际消费倾向在整体上也呈现出下降趋势,消費不足成为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自1998年以来,我国住房价格持续攀升,政府屡次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不佳,甚至陷入了越调越长的怪圈。现阶段,虽然房价继续全面上涨的动能已经削弱,但许多城市的房价仍处于高位运行。从山西省来看,当前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5:1的国际警戒线,房价泡沫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各城市房价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那么,房价上涨是否会抑制山西的消费需求?其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城市差异?上述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厘清山西省消费不足的内因,对相应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现有研究结论存在分歧。首先,部分学者认为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具有正向影响。Iacoviello(2004)认为房价上涨能够缓解有房居民的预算约束,从而提升了其消费需求。Aron(2012)基于日本、美国和英国等经济体、杜莉等(2013)基于我国季度数据的研究得出了相似论断;其次,部分学者认为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Muellbauer(2008)认为在非有效信贷市场中,房价上涨会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周晓蓉等(2014)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抑制了居民的长期消费水平。另外,李春风(2014)、廖海勇(2015)发现房价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全国或省际层面来展开的,较少有文献剖析特定省份内部的城市消费差异特征,这正是此研究的突破点。

一、影响机制与理论模型

(一)影响机制分析

从我国现实来看,房价主要通过3条路径影响居民消费:预算约束效应,即房价上涨增加了租房家庭的租住成本,预算约束收紧势必会对其消费性支出产生挤占效应;流动性约束效应,即房价上涨增加了有房家庭的财富总量及可抵押贷款的数额,从而缓解了其流动性约束,并最终提升了其消费水平;预防性储蓄效应,即当房价上涨时,一方面有房者的潜在财富会增加,其势必会减少储蓄而增加消费支出,另一方面有意买房者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储蓄,从而降低了消费需求。由上述分析可知,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取决于上述3条路径的合力。

(二)理论模型构建

结合LC-PIH理论,构建基于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模型如下:

其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在u(·)为二次函数,yt为AR(1)过程假设下,消费模型最终表示为

由上述模型可知,消费可以看作是房地产财富(以房价表示)和收入的函数。

二、实证研究

(一)变量与数据

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水平(InCS),用城市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对数衡量;核心解释变量为房价(InHP),用城市商品房销售价格的对数表示;控制变量为收入(InDPI),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衡量。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跨度为2000-2015年,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计量模型构建

为剖析房价波动对山西省居民消费的影响,构建计量模型如下:

(三)平稳性检验

首先,为避免伪回归,须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3个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进一步协整检验结果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符合建模要求。

(四)实证结果分析

首先,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为考察房价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城市异质性,最终选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房价对山西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从作用方向来看,房价对太原、大同2个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从而体现出正财富效应,而对阳泉、长治、晋城、朔州、晋中、运城、忻州、临汾以及吕梁等9个城市的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体现出负财富效应;从影响力度来看,房价对太原居民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最大,而对晋城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最大。

同时,居民收入的回归系数均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居民收入对山西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居民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影响山西居民消费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是非常迫切的。鉴于此,从房价波动视角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提炼出房价波动对消费影响的3条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依据LC-PIH理论构建了分析框架,随后通过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城市异质性。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在太原、大同两城市体现出正财富效应,而在其他城市体现出负财富效应,且作用力度存在显著差别。由此,就如何提升山西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实施房地产分城调控政策,维持房价的平稳运行。对于太原、大同两城市而言,不能一味的打压房价,政策落脚点应保持房价在合理范围内的平稳上涨,这样才能发挥房地产的正财富效应功效。而对于其他城市,应采取措施抑制房价的高企;其次,应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一方面能够提升有房家庭的房屋抵押品的变现能力,进而能够缓解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计划买房家庭的融资成本,从而有利于其消费水平的提升;最后,应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教育、醫疗以及社会保障的提高,变相增加了家庭的持久性收入,从而能够缓解其预防性储蓄动机,有利于消费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Iacoviello M. Consumption,House Prices and Collateral Constraints[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4(4):304-320.

[2]Aron J,Duca JV, Muellbauer J. Credit, Housing Collateral, and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Japan, the UK, and the US[J].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2012 (3):397-423.

[3]杜莉,沈建光,潘春阳.房价上升对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基于上海市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3):44-57.

[4]Muellbauer J. Housing,Credit and Consumer Expenditure[R]. CEPR Discussion Papers, 2008.

[5]周晓蓉,张萌旭,李霞.我国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61-70.

[6]李春风,刘建江,陈先意.房价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14(12):32-40.

[7]廖海勇,陈璋.房地产二元属性及财富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贸研究,2015(1):47-54.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房价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研究
2016房价“涨”声响起
《公积金额度让你瞬间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