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2018-06-21李玉波江丽杰胡镜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人才指标

李玉波,江丽杰,吴 朦,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1]。所谓人才是指能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进行创造性活动,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强、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引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发展”,《中医药战略规划发展纲要(2016-2030年)》也提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这都说明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培养和选拔人才离不开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因此,本文基于我国中医药人才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1 我国中医药人才评价的现状

中医药人才评价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才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5],具体表现为职称评审和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工程)评选等。

2014年,孔翊翌等[6]学者提出从职称晋升与人才发展相结合、提高评审业绩条件、调整医与研的平衡度、重视传承与教学评价、整治学术风气、以及聘用后考核6大方面探索中医药人才职称评审、聘用制度改革思路。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和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7],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我国各类人才职称评审改革的最新成果。

洪净等[7]认为在打造卓越中医药教育的大环境下,基于第三方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原有高等中医药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适用性、院校发展个性化、人才培养过程化等问题,尝试率先在中医学本科教育专业层面探究以行业主导为特征的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建立基于动态性、过程性特征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预警体系。田维珍等[9]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相对重要度两两比较,根据专家问卷结果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出了高职中医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指标的权重,找出了影响高职中医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刘懿等[10]提出重视医学学科带头人评价指标体系来引领中医药人才的评价工作。项莹等[11]根据中医药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中医药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式在全面质量控制的指导下包含输入、转型和输出模块,输出模块评价体系以创新为导向,从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表现、荣誉奖励等四方面对学生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吴小文等[12]基于国内外都有关于文献计量评价人才、人才团队的研究及实践提出用文献计量的方法评价科研创新人才。

江云等[13]结合近十年69位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问卷调查和关键人访谈,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评审和提问,初步确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形成初始框架,在所建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利用专家咨询法,建立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评价指标按层级不同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并把这些指标进行系统地组合优化、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结构。

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工程)是引进、培养和加速人才成长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市纷纷推出各种人才计划,如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学名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青”、“杰青”;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各省市各类人才计划“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楚天学者”等。这些在吸引、培养创新中医药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4][15][16][17]。

2 我国中医药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医药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中医药人才的能力水平令人担忧,由于标准不科学、评审不公平、管理不完善,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工程)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正日益凸显。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指出[18],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合理,要用评价机制的改革来促进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使评价机制改革与培养机制改革协同推进。

2.1 套用现代医学方法评价中医药人才

现代医学人才的评价指标主要有课题、发表论文、著作等,由于中西医学范式不同,中医药人才的评价指标不能完全套用现代医学人才的评价指标,例如把SCI论文作为所有中医药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对于中药学相关研究、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循证中医药研究等学科是有利的,但是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古籍文献研究和中医临床等具有中医药传统特色的学科是极为不利的,会导致中医药传统特色逐步走向衰弱,甚至被现代医学“和平演变”。

2.2 人才评价标准单一

现行人才评价制度对不同领域、不同门类的人才都使用学历、资历、论文数量等进行简单、量化衡量,评价标准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分层、分类的科学评价体系。例如:临床医师要晋升职称,理应更强调实际诊疗能力,现在却要花费大量精力发表论文,而晋升了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却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诊疗能力,这也是导致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

2.3 中医药人才评价约束机制不健全

2.3.1 当前人才评价机制“行政色彩”较浓[20]

行政干预往往会使人才评价结果向少数人偏倚,这会降低评价体系的公信力,打击部分优秀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使中医药向前进步的速度减慢。

首先,现行人才评价方式还主要依赖行政命令,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评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评价受行政权力干预强,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市场认可的多元评价机制还未形成,出现大量“评在此岸、才在彼岸”的脱节现象。

其次,当前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不清晰;在科研院所职称评定及人才工程遴选中,“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拘一格”的人才选拔机制还没有建立。

2.3.2 评审专家约束机制不健全,评审结果缺乏公正性[21]

现阶段,中医药人才评价指标主观、缺乏科学性,评价手段过于简单,同时又缺乏评审专家信用机制,人情评价现象时有发生,使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评审专家不公正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不回避、泄露保密信息、送礼、宴请、串通信息、利益互换等。

2.3.3 学术风气还不够纯净[22]

具体表现为《学术行为违规处理管理规定》和《学术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执行欠到位,科研数据造假、抄袭代写甚至买卖论文论著、伪造评审专家等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选拔出的优秀中医药人才队伍里有名不副实、滥竽充数之流,危害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表1 中医药人才分类

3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3.1 建立中医药人才分类评价体系

王倩等[23]提出从纵向层面和横向层面建立人才质量标准,纵向层面包括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面,横向层面包括普通全科型、传统型、临床型、对外型、跨学科型中医人才。笔者认为,中医药人才可以分为六类(见表1)。中医药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选择一类评价体系。

3.2 根据不同分类设计评价指标

3.2.1 客观指标

客观指标设计的总体思路[24-27]为:运用德尔菲法,邀请本地区中医药行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进行咨询。首先进行一致性检验,即对客观指标的选择形成专家共识。然后根据中医药人才分类,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最终形成六类人才评价客观指标体系。

以某三甲中医院临床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例,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各层次指标组合权重,再经专家咨询与问卷调查形成包含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及其权重的三级甲等医院科研型人才选拔标准(表2)。

3.2.2 主观指标

在实际中,有些人才的工作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十分重要,但是出显性成果的周期很长,因此人才评价体系有必要设立主观指标。主观评价的形式主要包括同行评议、小同行评议、学术委员会的评议等,其结果主要为评价等级、投票票数等,将评价等级或者投票票数等量化为分数,即为主观指标。

“公民记者”的概念是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被大家熟知的,单从字面上来看,“公民记者”这个词的中心语是“记者”,而“公民”只是一个修饰语。一般地,人们把非专业化新闻传播者或公民新闻的提供者称‘公民记者”。公民记者同我们之前所熟知的专业记者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在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过程中,可能发挥着记者在某一方面的作用,但并不是专业的新闻传播者,只是普通社会公众。“公民记者”的背后所体现的是“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因为他不是专业的记者,而是出于民间,因此也被称为“民间记者”。

3.2.3 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的统一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评价结果的加权总和即为该类中医药人才的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类的人才两个指标的权重不同,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座谈的形式运用德尔菲法计算出。

表2 某三甲中医院临床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3.3 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廉政建设

在评价工作实施的全过程中,当前仍存在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极大的打击了人才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廉政建设很有必要。

3.3.1 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

3.3.1.1 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的流动机制

人才评价的初衷是对人才过去工作成果的肯定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激励,但是实际操作中人才评价绝大多数与各种职级和待遇挂钩,通过人才评价即意味着名利双收,使得人才评价具备了很强的荣誉性和经济效益,导致投机和腐败现象大量出现。因此,健全人才评价的流动机制,建立人才“能上能下”的通道,强化人才评价的“责任性”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可以探索与各类人才签订量化任务书并进行考核,如果在规定期限内通过考核,则可以保持甚至晋升一级职级和待遇,若未通过考核,则视完成任务情况对职级和待遇进行降级。这样的人才评价流动机制可以加强人才的责任感,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并且能很大程度的让投机和权力寻租者望而生畏。

图1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

3.3.1.2 健全中医药人才评价的保障机制

人才评价应该遵循民主性和法律性的原则,要规范人才评价的流程,建立健全申报、审核、公示、反馈、申诉、巡查、举报、回溯等制度[28]。适时公布申报情况、组织情况、评审规则、评审结果等,提高人才评价过程的透明度,畅通人才评价全过程的信访通道。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对参与评审的人才进行纵向跟踪和统筹管理。

3.3.2 加强中医药人才评价廉政建设

3.3.2.1 推动第三方专业化机构评审评价[29]

第三方评价是指委托方邀请独立于委托方和被评价方以外的专业科学技术评价机构对被评价方进行中医科技评价活动。第三方评价机构,遵循实事求是、科学民主、客观公正的原则,对评价机构、团体或个人的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相关事项进行论证、评审、评议、评估、验收。第三方评价更强调了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3.2.2 探索建立评审专家监督制度

人才评价作为一种权力运用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没有监督的权力极易会导致腐败。当今学界学术评审活动中的腐败行为之所以发生,与对评审专家的监督制度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建立评审专家的监督制度势在必行。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专家遴选制度,要有科学合理的专家遴选标准。第一,专家必须是同行,也就是说专家必须是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分化,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越来越细,因此,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那种“无所不知”的学者在当今社会是不存在的。人才评价主客体各自研究方向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决定了同行评价的必然性。第二,专家必须有较好的学识和研究能力,要充分了解与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和前沿发展。第三,评审专家要具备合格的学术道德素养。只有“德”与“才”兼备、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才可能保证评审过程的公平性与结果的科学性。如果评审专家道德素质不高,评审过程中不遵循客观公正的标准,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要贯彻施行评审专家信用积分制,如有评价不端、人情评价或评价失误等情况出现,则据情况进行减分,后续评价工作将根据专家个人信用积分决定该专家是否胜任相关评价工作,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

此外,在专家评审中,还可以尝试利用统计学原理,计算达到最大公正程度所需的专家数量,从客观上保证评审结果的公正性。

3.3.2.3 严格实施《学术行为违规处理管理规定》和《学术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净化学术风气

为推进学术风气建设,提高中医药工作者学术道德水平,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学术行为违规处理管理规定》和《学术道德准则》等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并可以考虑由学术委员会根据《规定》和《准则》设立一票否决制。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关键在人才,因此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本研究从实际出发,探索出评价体系建立的关键点在分类评价和机制建设两个方面,这样有利于公平、公正、公开的识别、评价中医药人才,有利于激发中医药人才的创新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现代中医药人才和组建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1 孙凯洁,班志森,张华宇,等.某三甲医院十年间人才引进情况分析.中国病案,2016,17(3):21-24.

2 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北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

3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

4 《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

5 徐珊.中医药人才素质教育概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1.

6 孔翊翌,陈裕,邓庆平.中医药院校职称评审聘任制度改革思路探析.中医药导报,2014,20(5):154-156.

7 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北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8 洪净,严世芸,胡鸿毅,等.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评价与预警体系构建的实践与展望.中医教育EC,2013,30(1):20-24.

9 田维珍,吕文亮,马维平,等.基于AHP的高职中医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1):123-127.

10 刘懿,陈跃来.医学学科带头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对中医药人才管理的启示.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1):81-83.

11 项莹,黄家卫.中医药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11-12.

12 吴小文,文雯,牛丛丛,等.文献计量在科研创新人才评价中的研究进展.江苏科技信息,2017,26:17-19.

13 江云,马俊坚,朱梅萍,等.研究型中医院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探.上海中医杂志,50(1):31-34.

14 黄抗生.三大计划吸引留学人才为国服务.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

15 高阵雨,陈钟,刘权,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周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基金,2014,3:175-178.

16 倪伟波.“百人计划”20年要览.科学新闻.2014,8:46-47.

17 赵秋丽,李志臣.“泰山学者”打造“人才泰山”.北京:光明日报,2010,05.

18 田雅婷.改革评价制度提高中医药人才水平.光明日报,2014,01.

19 秦立栓,牛洁珍,陈建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管理办法改进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17,4:8-9.

20 张星海.行政对学术干预太多.北京科技报,2010,08.

21 汪才华.细说评审专家的权利和责任.中国政府采购报,2016,04.

22 朱剑.学术风气、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7-13.

23 王倩,于远望,范文涛,等.中医药专业人才多元化_特色化质量标准的建立与评价.才智,2013,23:351.

24 谭骏.海洋人才现状分析及评价体系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48-49.

25 郭丽环.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6:32-33.

26 韩霜雪,魏红,刘艳亭,等.医院临床科室中层干部绩效管理考评体系的探索.中国医药,2014,12(9):1847-1849.

27 李苏英,陈蓉,王继红,等.影响人才评价公正性原因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1,4(118):60-61.

2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北京,2018.02.

29 郑祥慈,房迈莼,苏国华.科技评价中如何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科研管理,2015,S1:340-345.

猜你喜欢

中医药人才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人才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