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大学涉农学科SCIE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

2018-06-21

农业与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论文期刊

王重阳 王文东

(1.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62;2.吉林大学科技处,吉林 长春 130062)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创新与发展,整体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科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许多高校已将科技论文作为科学研究定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SCI 作为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学科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析评价工具,在国内外已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广泛应用。据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统计,2016 年,我国机构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共 29.06 万篇,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中,高校年度科研论文数量达到全球1/8,被引用次数高于学科均线的论文中,也有80%出自高校,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也同步提升[1]。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即《 科 学 引 文 索引》,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出版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由于SCI数据库具有学科全面、学术影响大、覆盖国家广泛等特点,因而被其收录检索的期刊或论文常被称作为国际主流期刊和主流科学。刊物或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刊物或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2]。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是SCI 的网络版。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的产出状况及科研成果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旨在为本校涉农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提供一个量化的客观评价依据。

1 统计信息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吉林大学涉农学科主要集中在吉林大学农学部所属各学院,包括兽医学、农业机械化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还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作物遗传育种等多个涉农省级重点学科。本文以Web of Science 中的SCIE 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数据按参与作者计算,即只要作者地址署名中出现有吉林大学农学部所属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植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人兽共患病研究所的文献,均在本次统计范围之内,并且全部文献类型都予以计算。本次检索利用多个“地址”字段,并用布尔逻辑算符“OR”组配。具体检索策略为“Address(jilin Univ.same Veterinary)OR Address(jilin Univ.same Animal)OR Address(jilin Univ.same Plant)OR Address(jilin Univ.same Food)OR Address(jilin Univ.same Zoonosis)”,时间跨度为2008—2017年,数据截止到 2018 年 3 月 20 日。

1.2 方法说明

依据上述检索策略,利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平台提供的统计功能以及“分析检索结果”、“创建引文报告”功能,以文献计量学作为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检索出的文献从论文数量、文献类型、合作机构、合作国家、学科分布、作者、期刊来源、被引情况等多字段进行计量分析,讨论吉林大学主要涉农学科论文生产力发展现状,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学校涉农学科SCIE论文的产出实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2 统计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SCIE收录文献数量与增长情况

至检索截止日, 2008—2017年间有吉林大学涉农学科研究人员参与的SCIE收录文献总数为2412 篇。学校由原解放军军需大学与吉林大学合校转隶为吉林大学农学部后,自2008年起SCIE论文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7年接近400篇,年均增长率为20.707%,见图1。其中,2009年(87篇)较2008 年(63篇)增长24篇,增长率为38.095%;2010年(129篇) 较2009年(87篇)增长了42篇,增长率高达48.275%;2011年(208篇)较2010年(129篇)增长了79篇,增长率最高达61.240%;2012年(268篇)较2011年(208篇)增长60篇,增长率达28.846%。以上年份的论文增长率均明显或大大超出10 a间的年均增长率。上述论文数量及比例的逐年增长与近年来吉林大学重视涉农学科科研工作,尤其是在2008年前后吉林大学农学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科研奖励政策以及相关高级职称评定条件等有直接的关联。

图1 SCI-E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数量

2.2 文献类型

SCIE 收录的文献类型有很多种,其中,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会议文摘4类文献类型普遍被各高校认定为标准的SCI 收录论文,广泛应用于职称晋升、科技奖励评选、项目结题验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等涉及科研成果评价的活动中。从表1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被SCIE 收录的文献类型主要有7 种: 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会议文摘、书信、更正、社论,其中,期刊论文有2251篇,占论文总数的93.325%;会议论文有69篇,仅占论文总数的2.861%,比例偏低。学校应继续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唯此才能产生更多、更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表1 文献类型统计

2.3 合作发文

据统计,吉林大学涉农学科与国内外800多家机构有科研协作关系。其中合作发文20 篇以上(含20 篇)的科研机构有21个,合作发文总量共计 1229 篇,占收录论文总量的 50.95%,在这21个合作发文机构中,吉林省内的有 4 所,合作发文共382 篇,占收录论文总量的15.84% ;另外,还与3所国外大学合作发文 87篇,占3.61%,见表 2。对吉林大学涉农学科的合作范围与合作机构分析,表明吉林大学涉农学科非常重视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国外涉农高校的合作,充分说明通过横向科研交流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整合资源的目的。

表2 合作机构统计

通过对 SCIE 收录论文作者的署名单位分析,可以充分了解科研合作范围和合作伙伴。统计结果表明,吉林大学涉农学科除与国内合作发文外,还与世界上47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发文 581篇,占收录论文总量的24.087% 。其中,合作发表论文数居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267篇,所占比例为11.070%),韩国(42 篇,占1.741%),加拿大(41篇,占1.700%),德国(31篇,占1.285%),法国(23 篇,占0.954 %),日本(23篇,占0.954%),瑞典(21 篇,占0.871%),英国(17 篇,占0.705%),澳大利亚(11 篇,占0.456 %),几内亚(11篇,占0.456%),见表3。有研究表明,针对同一作者,论文的署名中含有国外合作者,其被引频次明显高于仅含国内作者的论文[3],因此,与国外学者进行合作,既有利于同行了解和关注,也有利于相关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2.4 学科分布

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覆盖面较广,涉及 78 个研究方向,其中数量在 100篇 以上的学科论文,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兽医学、农学、食品科学、病毒学、植物学等学科,见表 4。统计数据表明,被收录的论文多集中在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上,但也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均衡发展的态势。

表3 合作国家或地区统计

表4 论文学科分布统计

2.5 作者情况

按作者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2008—2017年间,吉林大学涉农学科研究人员参与发表的2412篇SCIE收录文献中共涉及4508位作者,其中发文数量累计超过60 篇的多产作者有26 位,见表5。以上作者集中在本校动物医学学院,多数是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论文第一作者一般多为其指导的博硕士研究生或其学科团队中的中青年教师。因此,充分发挥中青年优秀教师的作用,加强培养在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本校论文被SCIE 收录的一项有效措施。

表5 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26位的作者(忽略作者位次)

2.6 载文期刊分布

统计表明,至检索截止日,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分布在755种期刊上,其中,刊载论文数量超过20篇(含20篇)的期刊共 15种,发文数量为506篇,见表6,分别占刊载期刊数和收录总数的 1.99%和20.97% 。对15 种期刊载文情况及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刊载论文最多的期刊是《PLOS ONE》(87篇,占3.607%),对这755种期刊以吉林大学涉农学科研究人员为第一作者进行发文统计,发现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SCIENCE》,其2016年影响因子为37.205,这是来自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杨振明教授团队的学术精英左泽乘副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2016年354卷6310期)上发表的蓝光受体蛋白研究成果,该 文《Photo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of Arabidopsis cryptochrome 2》首次解析了植物蓝光受体原初光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未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精准调控作物花期等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对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表6 载文期刊分布统计

2.7 论文被引频次

ISI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能够反映论文的水平及其在该领域被重视和应用的程度[4]。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的2412篇文献被引频次共计19345次,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8.02。图2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涉农学科 SCIE 收录论文的被引次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统计表明,在被引频次超过50次(含50次)以上的42篇论文中,被引频次为3040次,占总被引用频次的15.715%,在对这42篇论文统计分析中,发现以吉林大学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有23篇,被引频次为1621次,占这42篇论文总共被引频次的53.32%,其中单篇SCIE论文被引频次最高是人兽共患病研究所周玉教授发表在《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2009年 24卷 8期) 上 的《Colloidal gold probe-bas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brevetoxins in fishery product samples》论文,被引65次。数据表明论文被引频次与个人第一作者被收录的论文数量趋势一致,充分反映了本人及其学科团队的科研水平正在稳步上升,论文质量逐步提高,学科影响力逐年扩大。

图2 SCI-E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被引频次

3 结论与建议

3.1 适应高校发展,优化涉农学科

吉林大学涉农学科多在合校时并入,合校前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是办学的宝贵学科资源[5]。从2008年起,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量逐年递增。其中,学术论文占到总收录量的93.325%,表明学校涉农科研水平正在持续上升,这与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等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学校要充分重视涉农学科建设,全面评估现有涉农学科,紧紧抓住涉农领域的“高、精、尖”学科,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构建相关专业学科平台,制定并完善科研奖励政策,进一歩激发涉农研究人员开拓创新的动力。

3.2 加强对外合作,提升科研水平

对外科研合作是开放办学的重要因素,与国际同行交流协作是科研人员了解学科或专业发展动态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对促进高质量、高水平论文的产生、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整体科研能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增强与高水平合作伙伴的学术联系等均有重要作用[6]。发文合作机构统计表明,吉林大学涉农学科与国内外研究机构有着广泛的密切合作,学校为广大科研人员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通过横向科研交流合作达到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目的。

3.3 重视论文质量,完善评价指标

目前评价论文影响力的指标较多,如发文期刊影响因子、特征因子、H 指数和被引频次以及目前热点研究的综合影响指标,而被引频次是引文分析中用于绩效评价最具代表性的指标,通常被看作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7]。笔者通过对SCIE 收录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论文的载文期刊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发现载文量多的期刊相对集中,但影响因子不高。另外,通过比较SCIE收录论文总量、被引用频次以及平均引用次数等指标,吉林大学涉农学科与同期国内外重点涉农高校还存在着很大差距[8]。学部要想提高 SCI 收录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必须合理定位、突出优势,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更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本校涉农科研工作者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及声誉。

3.4 扶持交叉学科,制定创新计划

吉林大学涉农学科被 SCIE 收录的论文学科覆盖面较广,涉及78个研究方向。统计数据表明,被收录数量居前的主要集中在生化、细胞生物学、兽医学、农学、食品科学、病毒学、植物学等学部优势学科上,并且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趋势明显。对学校而言,应该在突出传统科研特色的前提下,整合学校涉农学科资源,加强交叉学科的扶持力度,制定合理的学科发展计划,使其尽快成为学校未来科研工作新的生长点或增长点。通过论文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分析可以看出,近10a学校涉农学科发文最多以及论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均是在国内相关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并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创造优越的条件与环境。

3.5 强化学科服务,促进学校发展

分析高校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工作,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拓展读者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9]。图书馆涉农学科馆员应及时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做好学科态势分析以及科研评价工作,有针对性地提供符合实际要求的个性化学科信息。如定期推送学校涉农学科SCI收录论文统计与学科分析年报、相关SCI 收录期刊投稿指南,开展涉农馆藏数据库利用培训,提供检索查新、课题鉴定等,通过针对性的推送及个性化服务,帮助学校涉农科研人员及时了解 SCI期刊收录最新动态、分析国内外涉农学科发展研究动向,进一步挖掘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潜力,最终达到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目的。

[1]教育部: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 [EB/OL].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9167. html.2017-09-28.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urce Publication[EB/OL]http: //ip-science Thomsonreuters.com/mjl/.

[3]朱星,吴锜,郑英姿,等.高水平科研论文与研究型大学评估:兼论北京大学历年高被引频次科研论文[J].高等理科教育, 2004(3):1-6.

[4]董亚杰,杨迪.北京林业大学发表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139-141.

[5]杨振明,丁洪浩,马利凯,等.“双一流”背景下综合性大学涉农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7(6).

[6]张菊,方永才,刘艳阳.分析SCI论文探讨合作研究对提高高校科研水平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32-134.

[7][9]刘敏惠,郝一沁SCI-E收录云南农业大学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9(3):55-59.

[8]孙会军,周群,陈仕吉,等.国内外6所涉农高校的科研绩效研究——基于WoS论文视角的比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231-240.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论文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