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月村来了位奇 村长

2018-06-20浦东

莫愁 2018年17期
关键词:村长村民孩子

文/浦东

这是个热闹的村庄,外来的教村民与原住民一起读书耕耘。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相互遇见,相互激荡。一切得益于一位返乡青年。她是明月村荣誉村长,被称为“奇村长”。4年里,她引进40个文创项目,招来100多名新村民创业。

遇见

明月村位于绿色蒲江,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隋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皈宁驿站。7000亩生态雷竹,3000亩生态茶园,古松俊逸,古窑静默,民风淳朴。

陈奇是土生土长的蒲江人。从四川大学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成都文旅集团,先后参与过西来古镇、西岭雪山项目的策划、运营。

2014年,陈奇还在成都一家商业地产公司做高管,也是民办公益阅读推广机构“3+2”读书荟的志愿者。4月的一天,读书荟通知她,说理

事会在明月村举行。

明月村村民自古烧陶,至今仍保留着四口老窑。其中,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老窑

2008年才停产。2012年年底,陶艺家李敏离开扎根的景德镇,进驻明月村,成立了一家公司,正式接管、修复明月老窑。

以前这口窑主要烧制土碗、土花盆、泡菜坛子等,一个产品卖几元钱。李敏入驻后,以纯手工制作、天然矿物釉为特色,在传承唐代邛窑古风的基础上,开发出多样化的茶具、餐具等,进入现代人的生活。

读书荟活动在明月老窑的拉坯区举行,和煦的阳光下满是柚子花的香气,眼前摆放着自制的木头长条凳,还有松林间的展厅和茶室……

陈奇喝的是明月村地里的茶,用的杯子是明月村古窑烧制的。那天夜里,她梦见自己穿着古朴的布

衣衫,行走在明月村茶田间,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故乡。梦境如此真实,让她不由地开始牵挂明月村的发展。

也是有缘,陈奇回成都几个月后,蒲江县政协主席徐耘打来电话,畅聊明月村的发展:建成知名陶艺村,以旅游合作社为主题,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载体,打造理想的乡村。他希望陈奇利用专业特长,协助实现美好蓝图。

2014年12月,陈奇辞去工作,成了明月村项目推进工作组组长。刚到村时,文创和乡村旅游还只是图纸上的概念,引进项目成为陈奇的主要工作。

在这里,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互遇见,相互激荡。

激发

四川电视台原主持人,时为作家、服装设计师的宁远,2015年偶然随朋友来到明月村。在一户村民家中,她看到了一个老式脸盆架,觉得适合做服装展的布景。女主人见她喜欢,二话不说就送给了她。事后,她才知道这是女主人的陪嫁之物。

一个脸盆架的情谊,让宁远留下来。她租下了村民罗大爷的老宅,整修改造后,开起了草木染工坊“远远的阳光房”,在竹林菜园间搭起T台和高高的晒布架,粉丝们追随而至。

陈奇每天都会去查看工坊的改造进展。工坊完工后,随即发起了村民草木染发展计划,村民可以在这学习、工作、创业、辅导游客体验,既传承乡土工艺,也配置当地产业。

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落户明月村,与两棵青菜有关。他第一次进村时,陈奇陪他闲逛。一位大姐提着镰刀,跟着他俩走了一里地,就是为了在自家菜地砍两棵青菜给“奇村长”。赵晓钧一看,这里的新老村民相处融洽,情同姐妹,非常感动。到村只有3小时,他就下决心投资买地,让呆住堂艺术酒店、乡香明月坊、明月剧场项目落户这里。

此后,陆续来了很多新村民,他们来自上海、北京、台北……有陶艺家、画家、作家、诗人、美食家、摄影师、建筑师……他们有的来访朋友,有的来考察,有的来看星星,缘由不一,却都因为这片淳朴的土地留了下来。

陈奇申请了一个名为“奇村长”的微信公众号,随时记录村庄成长的点点滴滴,也向每一位游客介绍明月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明月村接待中心的规划展示厅,挂着新村民的照片、简介。他们入村,都带着丰厚“嫁妆”:李清带着自己的品牌蜀山窑工坊入驻,水彩画家YOLI有绘画工作室,诗人阿野带来了朵云艺术咖啡馆……村民生活由此大大改变:猪圈被改造成艺术工坊,孩子们能上免费的绘画课……以文创为杠杆,村产业正在被撬动。

当然,陈奇也遭遇过困惑,项目引进的难题、五倍薪资挖角的诱惑。“但很奇怪,现在这些都不成问题了。”陈奇说,4年的历练,让生命变得开阔,感觉人成长了,遇到困难也更愿意以热忱的态度去解决。

村里还有两大产业:雷竹和茶叶,都因为新村民的到来,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雷竹的竹笋特别鲜嫩,难以保存,必须当天挖出,三四天之内吃掉。卖不掉的笋制成笋干,但因成本高,不好卖。2017年,村旅游合作社筹备首届“雷竹春笋艺术月”,持续一个月,尽量现采现吃。另外,开发了鲜笋真空包装、零食、下饭菜等。当月底,明月村就在成都召开发布会,正式推出“远山物话”雷竹笋品牌。

对茶园,明月村已经将其有机化,并教村民制手工茶。陈奇邀请设计师出身的新村民廖天浪设计品牌、包装。这些都是义务劳动。廖天浪说,他要在这儿生活20年呢,至少为了自己能喝到更好的茶。

交融

在明月村村头,美籍华人设计师施国平设计的接待中心“石头房子”里,有一间明月书馆。村民周明忠几乎每天都来看书、做笔记。

每个月,村里至少举办一期“明月讲堂”,外来的大咖与村民面对面,探讨乡村发展。周明忠总坐在第一排。对每一个来做讲座的文化人,周明忠都邀他到自家坐坐。“他们可能没时间,但我要表明态度,我们欢迎他们。”

高中毕业、自幼爱读书的周明忠,以前在贪恋麻将桌的同龄人面前,常常感到苦闷孤独。他说:“如今来了新村民,有了知心朋友,处处觉得开心。”

2016年春节后,夏莉莉和丈夫——青年规划师、清华同衡乡土景观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庭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带着14个月大的孩子搬到了明月村。他们倾尽积蓄,买下一小块地,建起自然教育学校——明庭,让自己的孩子、村民和游客的孩子近距离接触、认知自然。

夏莉莉给邻居们办家庭音乐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带孩子们用厨余堆肥,还给孩子们办合唱团。孩子们把合唱团取名为“信仰之月”。

夏莉莉又找来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中心执行主任罗丹,培训村民学习垃圾分类。暑假里,她邀来研究儿童建筑启蒙教育的文静博士,为村里17个家庭组织了一场绘本工作坊。

“我的女儿也参加了工作坊。”陈奇的女儿周末、寒暑假就从县城来到明月村住。陈奇惊奇地发现,孩子出现了很多变化,她的作文有了润泽的水汽,有了电影般的画面感。

2017年中秋节,明月村举行有史以来第一场诗歌音乐会。合唱团的孩子们自制道具,表演了憨态可掬的音乐剧《拔萝卜》。台下的村民们看着,脸上自豪得乐开了花。

这也是新老村民的一次联欢。村里学音乐的大学生罗喻溪和设计师赵晓钧合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陶艺家李清和村旅游合作社负责人双丽合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奇村长”和搭档李华、刘燕朗诵了诗人阿野写给明月村的诗歌。

日出东南隅的村庄,采菊东篱下的村庄。当艺术重返村庄,明月,好似又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奇村长”和村民朝夕相伴,在她看来,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忙碌一天过后,听风掠过竹子的“沙沙”声。

猜你喜欢

村长村民孩子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原因
丢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