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雕女王,石头上绣花

2018-06-20青格

莫愁 2018年17期
关键词:惠安石雕雕刻

文/青格

艺术的精神底色,是包容与创新。

若不是三十多年前的“叛逆”,李雅华现在可能穿着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在家相夫教子或出海打鱼。她与父亲一路“斗争”,打破定规,从端不起“石饭碗”的福建惠安女子,变成发扬传统技艺的“影雕女王”。

名门之后,却没资格学艺

海边小城惠安位于闽南,盛产花岗岩,特别是青斗石、黑胆石。这些石头适合雕刻,催生了著名的惠安石雕。经过300多年发展,石雕呈现出多种形态、风格,惠安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认定为“世界石雕之都”。

李雅华的祖上李周,是清末南派石雕一代宗师,被称为“闽南圣手”。父亲李走生也技艺高超,被人们尊称“石头李”,参与创作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出身名门,李雅华却没有学雕刻的资格。在惠安,重男轻女的思想挺重。长期以来,雕刻技艺也都传男不传女。李雅华出生时,父亲失落得头也不回就走了。母亲相继生了两个女儿,因身体原因不能再生育。父亲怕一辈子抬不起头,便抱养了两个儿子。

这种家庭氛围令李雅华变得要强、倔强。或许是血脉相承,她从小就爱听老人讲石头的传说,喜欢敲打石头发出单调却富有节奏的声音。她求父亲教她雕刻,父亲一口否决:“只有男人才端得起‘石饭碗’。”李雅华混在石匠堆里偷艺。父亲很不满,看见她一次赶一次。

拉锯战中,父女俩越闹越僵。一天,父亲再次呵斥:“这不是你们女人的事,不准学!”李雅华当众顶撞:“凭什么他们可以?”“他们”指的是父亲的两个养子。父亲下不来台,直接下令不准她进雕刻房。

为了表达对父亲的不满,李雅华常常一身男孩打扮,把父亲气得够呛。可是不管她怎么折腾,父亲就是不松口,认为不能打破“传统”。

高中毕业后,李雅华一气之下跑去学开车,学成后去了一家国营单位,当司机兼秘书。大家都喜欢她的豪爽,叫她“小李子”。一次机缘巧合,公司总经理知道李父是鼎鼎大名的李走生,便劝她:“你脑子活络,又有闯劲,应该去继承你父亲的事业。”总经理上门做起和事佬:“时代变了,老观念要改改。小李子有灵气,如果给她机会,一定能有一番作为。”

这次,李走生听进去了,同意李雅华回到身边跟着他学,主要方向是形式细腻的影雕。

石头堆里,有苦也有甜

惠安影雕是一个衍生产物。与其他雕刻形态不同,影雕更像刺绣。它采用黑色、青色等纯色花岗岩,水磨抛光后,先描绘图像,再用特制的合金钢针,运用腕力调节疏密粗细、深浅实虚,或轻或重地凿出数以亿万计的点。这些点最终构成精美生动的作品,民间素有“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的说法。

重新回到石头堆里,李雅华没兴奋两天,就发现学艺特别枯燥。影雕的点很细,要一直盯着石板,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比一般女孩有腕力,细心静心却不足。

大大咧咧的性格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一天,父亲见她没认真学习,顺手拿起一个小石狮砸了过去。幸好母亲在一旁,迅速拽住她的衣服往后拉,小石狮从身旁擦过。小石狮足有十几斤重,如果砸在身上,后果不堪设想。母亲吓哭了,李雅华却倔强地昂着头,瞪着父亲。

父女俩在一起久了,发现彼此很相似。两人都脾气大、执拗,相处中充满火药味。这也激励着李雅华认真学艺,想让父亲刮目相看。一段时间后,她掌握了精湛的技艺,还有所创新。她的作品不限于摄影、绘画的照搬,而是再创作。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湖里公园等处的影雕都出自她手。她的《纤夫》《指挥家郑小瑛》等,成了经典。

李雅华懂技术会经营,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但两人理念上存在很多分歧。李走生做生意讲朋友义气,不签合同、不收定金也无所谓。李雅华却觉得,企业想发展好,得明算账、讲合同。面对女儿的提醒,李走生不以为然。陪父亲到外地考察过几次后,李雅华发现,南派石雕细腻,北派、西南派也有各有风格。她觉得不可故步自封,要博采众长,盘算着把外地石雕师傅引进来。李走生怒了:“影雕是我们的传统,你叫外地人来干什么?”李走生觉得女儿在破坏传统,一怒之下,把她赶出了厂。

李雅华转身就收拾了东西,离家出走了。不久,李走生的厂正对面,开了一家新石雕厂。令众人吃惊的是,这是李雅华另立的门户。她买了一部旧货车,每天亲自到矿山运石头。开车开得实在太困,她就在路边找个僻静场所,先睡上一会儿,再继续赶路。她来往穿梭于客户和商家之间,风风火火,经过父亲的厂门口时看也不看一眼。

李走生认为女儿在挑衅,几次想冲到对面闹,都被身边人拦住了。他只好下令全家人不准与李雅华来往。虽然赌气,李雅华还是期待和好。她把厂命名为“惠和”,寓意为父女“会和”,可父亲并不买账。

1991年,李雅华结婚了,父亲不准家人参加婚礼。她只好独自跟着新郎坐上车,一路哭到了婆家。之后,李雅华煮了点心,请朋友给父亲送去。父亲却把东西扔到马路边。李雅华伤心极了,发誓再也不去求和。

没了亲情,李雅华把心思都花到了创业上。她对商业潮流嗅觉灵敏,企业做得蒸蒸日上。与此同时,李走生的厂却在新浪潮中衰落下去。

李走生不肯认输,直到有一天病倒了,还呆在厂里不肯去医院。李雅华赶到后,强行把父亲送进了医院。生了病的父亲只听李雅华的话,只要她到场,父亲就乖乖吃药,拉着女儿的手久久不松开。在病榻前,父女俩重归于好。

李走生去世后,他的厂也破产了,家人都来到“惠和”,分开多年后破镜重圆。

开出花儿的是石头,也是人生

影雕对创作者的手、眼睛损伤很大,这是门吃青春饭的手艺,17岁到25岁是事业黄金时段。这个规律限制着李雅华。27岁时,她的视力不再如之前敏锐。

“封刀前,要留下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作品。”李雅华寻思着。主题定什么好呢?她迟迟下不定主意。一天,她在书房休息,瞄到书架上的《红楼梦》,“不如把金陵十二钗雕出来。”

既要创业,又要创作,还要与视力的退化赛跑,李雅华争分夺秒。第十二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石板上时,李雅华激动得哽咽了。这幅《兰闺雅集》,花了一年时间,敲了12亿个点,每敲一下,都是她灵魂的寄托。

封刀后,她着力传授和推广技艺。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影雕面临传承难题,老一辈师傅文化层次不高,缺乏与时俱进的审美眼光,年轻人又吃不了苦。她决定闯出一条“新路”。

别人成长是摸着石头过河,李雅华却扛着石头走路。她怀揣雕刻梦,走遍了祖国的山川大地,学习其他派系的雕刻艺术。一次,几个国外游客来到“惠和”,对影雕赞不绝口,不停地拍照、感叹:“这些东西多么有趣、神奇。可惜太重,带回去太不方便。”这事启发了李雅华,她把动物、人像等传统作品缩小,做成旅游纪念品,很好地推广了影雕。

2006年,惠安影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李雅华也被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随后,她成立了影雕技艺传习中心,发展出彩色影雕。这个平台上,惠安女成了主角。2015年11月,“惠和”成功挂牌新三板,李雅华成了公认的“影雕女王”。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办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李雅华的《兰闺雅集》等也在其列。习近平主席赞其“在石头上绣花”,普京总统也称赞她“美人绣美女”。

舒婷的《惠安女子》描述惠安女:“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这样的画面中,也可以看到李雅华的影子。只不过,她的精神底色,是包容与创新。

猜你喜欢

惠安石雕雕刻
惠安公司出刊系列丛书 献礼党的二十大
基于现代艺术的惠安石雕造型研究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雕刻时光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