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中心与轨道站区耦合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2018-06-17邓世传张淑怡刘世溢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7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邓世传 张淑怡 刘世溢

摘要:通过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耦合模式的研究,探索不同耦合模式下站区用地功能布局、开发强度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将该理论应用到《番禺区地铁口开发规划研究》项目中的公共中心发展趋势研究专题当中。

关键词:轨道站区;公共中心;耦合模式;发展趋势

1.研究背景

城市公共中心用地布局是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中心与轨道站区在空间布局上关系密切,因此探索轨道建设与公共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各大城市轨道站区的建设经验,探索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在不同空间耦合模式下,在轨道站点不同建设阶段会对站区用地功能布局、开发强度和交通组织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提出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耦合模式理論,为公共中心用地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建议。

2.理论基础

在城市建设相关理论研究中,学者一致认为轨道站点与城市公共中心在空间上存在耦合关系,轨道站点体系与公共中心体系在空间上高度重叠。其中,惠西鲁、姜翠梅两位学者曾在《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各级中心网络耦合发展理想模式,即耦合单元通过轨道交通线路连接形成网络体系,站点间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实现城市内部经济、社会等效益最大化,最终形成“以点带线”、“点线结合”的,高效、稳定的网络耦合格局。

然而,现有规划理论更多的是研究轨道站点体系与公共中心体系空间布局关系,对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用地功能布局之间的关系缺乏更为细致的研究。

3.理论延伸

笔者分析了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台北等多个城市的轨道站点发展历程,并将这些轨道站区与城市公共中心的耦合状态归纳为四种类型。

A类:香港的九龙站、将军澳站等站点。特点:公共中心重心和轨道站点核心区一体融合,公共中心重心距离站点小于400米,并逐渐向站点核心移动,直至站点与公共中心完全耦合。

B类:香港九龙湾站、广州的公元前站等。特点:公共中心重心和轨道站点核心区略有错位,距离站点400-800米,当公共中心能级影响力有限,公共中心用地见缝插针进行布局,当公共中心能级影响力足够强,通常是通过站点核心区的用地改造等措施,围绕站点核心区形成公共中心新的极核,公共中心重心会慢慢向轨道站点核心区移动。

C类:上海浦东大道站、源深体育中心站以及香港东涌站等。特点:公共中心重心和轨道站点核心区空间上错位,距离站点800-1200米,公共中心重心向站点中心靠拢的趋势不明显,当公共中心能级影响力足够强,公共中心与站点间也会衍生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

D类:香港天水围站、香港彩虹站等。特点:公共中心区与轨道站点地区的空间发展基本独立,互不影响。

规划结合TOD相关理论,将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的四种耦合状态总结为一体集聚型、近域内聚型、近域分离型、独立分离型等四种耦合模式,并提出在不同耦合模式下的建设特征。

4.理论实践

虽然番禺区仅仅是广州市的一个区,但是番禺区却承担着提供市级、区级、镇街级、社区级等多层级公共服务职能的使命,具备构建多层级公共服务体系网络的条件,笔者把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耦合模式理论应用在《番禺区地铁口开发规划研究》项目编制当中,对广州市番禺区公共中心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该规划项目在公共中心用地布局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4.1番禺现状公共中心与规划轨道站区的空间关系

番禺区公共中心网络体系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高能级公共中心(城市次中心、专业职能型公共中心、片区级公共中心)已成稚形,但公共中心体系尚未健全,主要体现在外围地区普遍缺乏低能级公共中心(组团级公共中心、社区级公共中心)。

从整体上看现状城市公共中心体系基本与轨道网络基本耦合,大部分公共中心与轨道站区的空间耦合程度较高。(图2)

4.2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相关要求与述求

广州市总体规划、广州市公共中心专项空间布局规划、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对番禺区公共中心的规划安排基本一致,均提出了建设“三个区域特色职能中心、三个综合服务中心”,同时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还提出了构建“八个街镇公共中心和多个社区服务中心”的规划要求,通过总结形成了上位规划对番禺区公共中心的规划要求示意图(图3)。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一些新的建设情况出现了。①广州市在2010年之前提出在番禺东南部建设广州新城的想法已渐渐被人遗忘,在广州市新一轮总规草案中提出着力建设南沙新区作为广州市的城市副中心,从广州市最新规划层面上看广州新城没有再被提及;②顺应广州市新中轴线的规划思路,番禺区应考虑对接广州市新中轴线南端的功能构建可能性,在厦滘站周边地区强化城市轴线南端的空间意向,提升站点地区的业态层级;③随着番禺区各功能片区的控规编制顺利推进,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提到的“多个社区服务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已不符合实际建设的要求。

本次规划研究需要在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番禺区实际规划建设当中的新情况,统筹确定番禺区公共中心功能布局等相关内容。

4.3公共中心的用地布局与建设指引

结合相关规划对番禺区公共中心体系进行优化,提出规划公共中心与规划轨道站点的耦合体系图。(图4)

以“表1”作为理论基础,结合番禺区城乡发展规划、番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等法定规划,以轨道站点与公共中心的耦合模式进行分类,形成了番禺区轨道站区公共中心总体建设指引表(表2)。同时对番禺区公共中心用地规划布局进行优化,形成了番禺区城乡用地优化规划建议图(图5)。

规划研究对番禺区各个轨道站区的公共中心建设均提出具体的规划建议。以市桥站为例:①功能发展方面,提出以零售、行政办公、商务办公、体育、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为主;②空间布局方面,提出以市桥站为核心,主要沿着光明北路两侧向南北延伸发展,同时延续清河路与番禺广场站之间的商业、商务功能发展;③开发强度方面,通过旧改轨道站区整体强度,南向400-800米区域和东向、西向150-400米区域均有可能实现旧改;④交通组织方面,结合站点北侧公园改造,落实公交首末站建设,同时加强百越广场、易发商业中心、番发商业中心等重要节点之间的公交联系,结合旧改通过地下空间及立体天桥等设施的建设将站区各功能区联系起来,尤其是加强站点与市桥汽车总站之间的步行交通系统建设,结合旧改加强公共停车场的配套建设。

5.结论

轨道站区的开发建设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轨道站区与公共中心的耦合模式理论提出了轨道站点不同建设阶段对城市公共中心空间布局的影响,为轨道站区公共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进一步保障了轨道站区的规划与建设能的科学合理性与前瞻性。

参考文献

[1]惠西鲁,姜翠梅.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节点耦合规划设计研究[J].规划师,2014,30(01):116-120.

[2]廖骏.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李春亮. 轨道站点地区与城市公共中心区空间耦合程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龚晓芳.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09.

[5]朱才斌,林坚.现代城市中心区功能特征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0(04):47-50.

(作者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