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兰亭集序》的同课异构引发的思考

2018-06-15卢少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多元解读兰亭集序新课导入

卢少炜

摘 要:新颖的导入对于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同课异构活动中选手精心设计课题导入非常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课堂追问、自主展示等方面要有做侧重,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写练中来感悟升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个环节就很好地落实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教学,既要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又不能脱离文本,华而不实。

关键词:同课异构;新课导入;因材施教;多元解读

2017年12月,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如期举行。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与专业素养。赛课采用的同课异构形式,执教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兰亭集序》。笔者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有幸观摩了青年教师们的同课异构赛课活动。静心思考这次活动,收获颇多。

一、新课导入——第一分钟就迷住学生

新颖的导入对于一堂课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课堂教学需要艺术,新课导入更需要艺术。一节课的开始就想一台戏剧的序幕,好特定的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就为公开课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因为是“同课异构”,选手们为了展示亮点,各显身手,大秀花样。一位选手以独山县“悠悠独山,醉爽天堂”的旅游宣传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也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激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来配合参赛的老师唱完这出戏。因此,同课异构进行活动中选手精心设计课题导入非常重要。

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方法

同课异构,教授的虽然是同一篇文章,但是由于是借班上课,上课前是随机抽签确定班级,对大多数参赛选手来说,都无法充分了解学情,占不了“地利”和“人和”。我们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永远不是一句口号。公开课活动最能把我的也是学生的差异。对先参赛的选手来说,预选对活动承办校的班级基本学情做个了解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心里做好一定的“预设”,才能有教学中的“随机应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课堂追问、自主展示等方面要有做侧重,对发展层次高点的学生,教师要创设更高的平台,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做适当的拓宽。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文本,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元解读——用发展的眼光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人教版主编袁行霈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中华文化精神”一文中谈到:“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1]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成为两岸中学教材皆选取的范文。它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命的关怀。但大部分选手都是从王羲之的书法导入,以“乐——痛——悲”的情感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少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多远解读,来体现了解古人对时间生命的认识,启发学生对生命终极目标、生命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对文章的多元解读,能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合作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越多,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越快。但是多元解读并不是随心所欲地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他首先必须是哈姆雷特。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又要合理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又要给学生解读文本一定的度。

文言文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人文性。《兰亭集序》在忧生叹逝中包含着对美的幻灭的悼惜。兰亭雅集中聚会的“乐”、“欣”随着王羲之的生命感悟而向“悲”、“叹”转化。由此及彼,不难想象人之一生“修短随化,终归于尽”。“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2]《兰亭集序》本身蕴含着众多的美学元素,浸透着深邃的生命哲理。在《兰亭集序》课堂接近尾声时,参赛选手设计了一道表达题,让学生在写练中来感悟升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个环节就很好地落实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学生在学习了这篇颇具美学意义的文章之后,自然感同身受,精神焕发,神采飞动。

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激发和调动教师的潜能,进而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赛选手在大秀花样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些也是同课异构活动中的共性问题。诸如对文本的人文价值挖掘不够,只停留在对文本的机械解读上,少有教师的独创性见解;部分选手,以PPT播放代替板书,授课中没有板书、少有板书或板书不规范;导入新课时间过长;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呈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略显单调,语言僵硬,缺乏亲和力;不能有效解决课堂中超出教者“预设”的问题,缺少一定的教学睿智等等。

当前语文教学,既要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又不能脱离文本,华而不实。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教材美学的挖掘与渗透,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理想,进一步提升审美能力,自觉养成美学追求,做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并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一起迈向人生的美好时代,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兰亭集序》的教学研讨暂时结束了,但关于同课异构的尝试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p104.

[2]宗白华.艺境:论世说新语与晋人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p131.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p2-p3

(作者单位:贵州省独山县民族中学 558200)

猜你喜欢

多元解读兰亭集序新课导入
书画名人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走进作者,多元解读阅读文本
多元解读文本 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语文阅读教学融切入点于板书设计的探讨
绍兴风物志
辩才和尚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