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质疑的主动性

2018-06-15张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学习主动性

张艳

摘 要:质疑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流行的一种教学互动创新模式。其以学生自主学习存疑、教师引导析疑和师生合作释疑为主线,在教学活动中深刻掌握基础知识,进而实现问题的研究解决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关键词:质疑教学;主动性;历史学习

学贵有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主动参与教学动态过程的关键。可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死水一潭,在课下却是滔滔不绝的提出质疑,很有见地的。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学生不愿意质疑不愿意回答和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质疑乐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本人比较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质疑

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与学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能成为学习的障碍,也能成为学习的动向。学生的学习更多偏于情绪,和那个老师亲近就愿意在那门课上表现的比较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为学生质疑提供必须具备的前提与基础。

二、树立自信,让质疑成为习惯

不少学生心中有疑,但往往顾虑重重,害怕教师的讥讽、同学的嘲笑。这需要我们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顾虑,通过教学激励评价机制恢复其质疑的信心,逐步养成主动质疑的习惯。如教学《太平天国》时,有同学质疑太平天国和今天政府打击的传销组织很类似,如组织性质是反政府,对成员存在人身有控制等。这个观点很新颖,我知道他最近是注意看新闻了。他能把课下得到的知识点和上课老师的观点比较。我立刻带头鼓掌,充分肯定他有独立的思考,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此为契机,要求全班学生以他为榜样,大胆质疑,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这样,上课的时候就很少有人睡觉,很少有起哄的现象。学生质疑求异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爱每个学生,让质疑成为每个人的事

学生的成长环境各异,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因此有的学生活泼点,有的木讷点。针对比较拘束的同学,要以鼓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以及时的表扬、随机的称赞使学生亮开嗓子。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懂,表示自己的异议,表达自己的见解。

切勿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同学,而对后进生置之不理。往往后进生表达观点、疑问会以“接下语”的方式呈现,我们要善于利用“接下语”中点滴质疑信息,给予鼓励并以适当的引导,使其走上自主质疑的正规。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对成绩好的质疑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肯定,宽容地对待那些成绩差的质疑能力差的学生,允许学生出错,鼓励争辩,让质疑成为每个人的事。

四、抛弃一言堂,让学生有时间质疑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強调“教”忽视“学”,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冰封了了学生的智慧。为了体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有的老师也让学生质疑,但又为了不拖堂,只留给一点时间思考,这实际上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达不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做得不好,而是没有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如果主观臆断学生不行,就会导致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无拘无束,师生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才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及由此萌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生命飞扬的活力,触摸到质疑有效性的高度。

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辛亥革命有没有成功,认为成功的同学和认为失败的两组同学向对方质疑,提出问题让对方同学回答。我和学生一起质疑,一起讨论,仿佛就置身其中,我们彼此平等,互相学习,完全沉浸于课堂氛围之中。

五、科学指导,注重历史学科思维的养成

历史学习体系繁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制度措施、原因、结果、性质、作用、影响等等,皆需识记。内容相似却又相互干扰,现象相同却又本质区别迥异,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学科思维的引导。

如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就要分析历史事件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大体说来可分为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等几种表现形式。例如多因一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就属于多因一果,经济原因:日本遭受经济危机打击,要对外转嫁经济危机;外因:中国蒋介石大打内战为日本提供进攻时机,欧美正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顾及;历史原因:日本传统的“大陆政策”。分析历史人物与事件的交互作用,就要根据当特定的历史环境去分析,如李鸿章这个特殊的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其作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可以说他是镇压天国的刽子手,“洋务运动”时期,他是办洋务最多的人,洋务运动虽未使中国“自强”和“求富”起来,客观上对外国的侵略尤其是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不过这种单纯学习西方“利器”的做法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而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其对外妥协退让的求和政策,直接导致中法战争前期的失利和甲午战争的惨败。再如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必然性是通过许多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如蒋介石1927年下台和1928年上台都有必然性的,1927年由于国民党派系斗争以及蒋汪争权,故蒋成为众矢之的,不得不以退为进而下台,1928年由于各派之间又出现新的矛盾,各怀异志,加之这时蒋宋联姻和美国日本的支持,故能上台。因此我们在分析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赵艳梅《浅谈历史教学中的“质疑”》:《吉林教育》,2005第11期;

[2]刘建新《历史教学须重视“质疑”》:《内蒙古教育》,2003第11期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239400)

猜你喜欢

历史学习主动性
关于高考历史复习策略的分析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新探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
新课标下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困难原因及转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