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8-06-15王永芳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轻症年龄组毛细

王永芳

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年龄组儿童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患儿生命。近年来研究发现[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针对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研究较少。该文旨在探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特点,以便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1例,其中重症组50例,轻症组51例。两组患儿均为第1次喘息,诊断标准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2]。并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正常对照组选同期本院门诊体检的2岁以下健康儿童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分组:按疾病分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 (重症组)、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轻症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按年龄分为:<6个月组、>6个月组。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来院后当天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EDTA抗凝,送检淋巴细胞亚群。

1.2.2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BD 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每个血标本对应标记两支流式专用管,分别加入20μl BD Multitest CD3 FITC/CD8PE/CD45 Per CP/CD4 APC和 20μl BD Multitest CD3 FITC/CD16+CD56 PE/CD45Per CP试剂于试管底部;将50μl充分混匀的抗凝全血移取到各管的底部,震荡混匀于室温(20~25℃)环境下避光孵育15 min;向每个管中添加450μl 1×Multitest溶血素,震荡混匀于室温(20~25℃)环境下避光孵育15 min。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由BD Multi SET软件自动获取,测定CD3+、CD3+/CD4+、CD3+/CD8+、CD19+、CD16+/CD56+细 胞相 对计 数及CD4+/CD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比较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CD3+、CD3+/CD8+、CD16+/CD56+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5),且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最低,与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CD4+/CD8+、CD19+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最高,与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不同年龄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比较 两年龄组中,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淋巴细胞各亚群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个月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 CD3+、CD3+/CD4+、CD4+/CD8+比值均较>6 个月组高,CD3+/CD8+、CD19+、CD16+/CD56+比值均较>6 个月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与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比较

表2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不同年龄组淋巴细胞亚群比值比较

3 讨论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以6个月内婴儿多见,其发病机制除与病原体直接侵害有关外,可能还与此年龄段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免疫功能不完善有关。机体免疫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各淋巴细胞亚群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免疫应答。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进入外周血,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参与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外周血成熟T淋巴细胞均为CD3+细胞,其为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亚群,主要由CD4+和CD8+组成,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及相互反馈调节状态。当机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免疫平衡破坏,引起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

重症患者T淋巴细胞大量凋亡使总数降低,其亚群的变化造成免疫功能紊乱,且病毒等感染又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在该研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重症组、轻症组)患儿CD3+、CD3+/CD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最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组CD4+/CD8+比值高于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以对照组最低,提示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且病情越重失衡越显著。该研究还发现,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年龄<6个月组CD3+/CD4+、CD4+/CD8+比值较年龄>6个月组高,提示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小年龄组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更重,即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易发生在免疫功能失衡的小年龄组人群中。与董贺婷等[1]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研究结果一致。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该研究中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3+/CD4+、CD3+/CD8+比值下降,CD4+/CD8+比例失调,CD19+比值增高。此与贾莉婷等[3]研究结果一致。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小年龄组患儿CD3+/CD4+比值增高,CD3+/CD8+比值下降,CD4+/CD8+比例失调,与李建木等[4]研究哮喘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一致。而CD19+代表B淋巴细胞水平,在病原体作用下,B细胞表达水平增加,活化、分化增强,促进IgE合成,而CD3+/CD4+可辅助B细胞合成、分泌IgE,引发喘息。CD16+/CD56+为NK细胞的表面标记,可参与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和杀伤受感染细胞。该研究中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16+/CD56+比值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能因NK细胞比例低下而致疾病发生、发展和/或疾病免疫应答过程中消耗过多,不利于机体清除致病原,致使感染持续及加重[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尤其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后,由于以上免疫状态持续存在,易发生反复喘息。约有34%~50%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会继发气道高反应性疾病[6]。因此,在临床早期对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尤其是CD4+/CD8+比例失调及B淋巴细胞失衡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免疫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以后反复喘息及哮喘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以小年龄组患儿为著,可指导临床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结合免疫治疗,以利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1]董贺婷,季伟,顾文婧,等.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与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2):920-924.

[2]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99-1201.

[3]贾莉婷,李静,岳小欣,等.婴幼儿常见下呼吸道感染型疾病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6,18(3):229-232.

[4]李建木,李琼林.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及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13-315.

[5]朱晓华,陈强,柯江维,等.支气管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3):175-178.

[6]《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14)[J].中华儿科杂志,2015,53(3):168-171.

猜你喜欢

轻症年龄组毛细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大柴胡汤对肝郁气滞型急性轻症胰腺炎的疗效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