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新时代已经到来

2018-06-14鹤鸣

兵器 2018年7期
关键词:网络战分队战场

鹤鸣

战场智能化对大众而言是个不常被提及的概念。然而比起科幻文艺作品中的设想,战场智能化的时代其实早已到来。为了让读者树立战场智能化的基础概念,并且了解与之相关的算法战、网络战知识,本次专题我们特邀相关领域专家撰写了此文。

战场智能化包括了那些技术?

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前沿技术的创新,未来战争正在走向智能化时代,突出的特征就是战场智能化,要实现战场智能化,智能化战场感知技术、智能化辅助决策技术和智能化武器装备技术等不可或缺。

智能化战场感知技术

战场感知是作战行动的前提。按照技术性能和作战需求,将分布在陆海空天网等不同空间,以及不同工作频域的各种侦察感知装备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全域、全频、全时的战场感知体系,确保各作战单元从不同空间、不同距离、不同频率精确获取所需情报信息,形成以智能为主、人工为辅的感知信息处理模式,提高作战单元战场感知的智能化水平。

当前,以物联网、量子信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战场感知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为战场感知领域的智能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些技术可有效解决战场感知面临的识别力弱、数据量大、复杂度高等难题,保证实时掌握战场态势。

智能化指挥决策技术

指挥决策是作战行动的核心。算法、数据和计算力是当前主流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也是战场智能化决策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化芯片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诸如“云端大脑”“数字参谋”“虚拟物流”等智能机构将不断涌现。

这些智能机构能够对海量的纷繁复杂的作战信息精准识别、提炼、处理和实时传输,能够代替人脑实现快速计算和自主决策,还能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信息联通、要素融合、虚拟协作、并行计算和智能辅助等功能。

智能机构将战场所有单元虚拟“集中”起来,将与作战相关的军事指挥、军事技术、军事工程等专家虚拟“集中”起来,发挥群体认知功能,形成整体认知优势,使得未来军队作战规模更趋小型化、灵巧化,作战编成更趋模块化、一体化,作战平台更趋集成化、精确化,各作战单元、要素可根据作战需要适时适地无缝链接,在不经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即可全方位自主地遂行作战使命和保障任务。

智能化武器装备技术

武器装备是作战行动的关键,智能化是武器装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无人技术、脑控技术和纳米制造技术等。无人技术则是制造无人机、无人战车、无人潜航器、无人战斗机器人等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无人装备能够担负搜索监视、排爆破障、攻击目标、运送物资、救助伤员等一系列作战任务;脑控技术可将人脑与武器装备有机结合,可使装备更加“智能”;纳米制造技术可使装备更加精密、轻便、灵巧,抗毁、抗摔、抗打的能力更强,极大地提高智能化武器装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提出了算法戰的罗伯特·沃克

以此类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装备,可在战斗中能够智能排查目标、智能分配任务、智能组织协同、智能反馈信息,实现指挥高效化、行动精确化、操作自动化和行为智能化的目标。

什么是算法战?

算法战概念2017年4月由美国国防部时任常务副部长罗伯特·沃克首次提出。罗伯特·沃克是美国“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设计师”,以富有远见和善于创新闻名,因此该概念一经提出便备受关注。

对于究竟什么是算法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算法战不是一种作战样式,而是一种作战思想,强调的是算法在战争中的作用,重视的是自主决策和以智取胜。算法其实早已存在,但美军将算法和作战联系在一起,其意图引人关注,影响有待观察。

从基本内涵来看,算法战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即计算机代码表达的“算法”和运用算法的“构造系统”。哈佛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和武装冲突研究小组认为,“算法”是指“任何明确的运算过程,取某些值或值的集合作为输入,并产生某些值或值的集合作为输出”。

而构造系统是算法发挥作用的载体,是一个机器、设备、装备或平台,它不仅能够收集信息,还能够全部依靠或部分依靠“算法”来做出“选择”或“决定”的操作。

信息和情报的获取是智能化武器运行的前提,信息安全同时也决定了智能武器的安全。

总的来看,尽管不同研究对于算法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概括起来都应该满足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代码表示;二是通过构造系统实现;三是具备在武装冲突中付诸行动的能力。因此算法战可定义为:“一种运行某种算法的构造系统无须人工干预即可作出作战行动‘决定或‘选择,以实现战争的技术自主和武器系统能力自主的作战思想”。

算法战在战争中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报分析更快。情报是作战行动的先导,而随着战场网络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快速识别敌方意图和作战目标非常关键,算法在情报分析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

通过先进的算法,构造系统可迅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得出准确情报,从而为后续作战行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指挥决策更优。借助先进算法,指挥机构或自主武器装备能够得到最佳方案或行动策略,并据此胜敌。三是打击目标更准。在算法的帮助下,打击系统可迅速计算出作战目标诸元,并可在打击过程在中目标状态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计算相关参数,确保达成作战效果。四是群体集智更佳。算法可使群体智能发挥最优,达到远远大于单体智能简单相加取得的作战效果。如无人机集群作战就是借助算法才能实现。五是仿真推演更像。仿真推演是军事行动中的必要手段,而算法是仿真推演的核心。正在借助先进的算法,才能判定作战方案的优劣和作战行动的后果,进而做出正确选择。

目前,美军正大力开展算法战研究。2017年7月,美国国防部成立跨部门“算法战跨职能小组”,并于11月开发出首批4套智能算法,预计很快将投入实战应用。首批算法的成功开发,意味着美军算法战研究工作已经走上正轨,预示着美军智能化建设将从军种各自为战的无序状态向国防部“自上而下”有序引导的局面转变,标志着美军智能化建设逐步进入“快进”模式。

什么是网络对抗?

网络对抗又称赛博战、赛博对抗、网络战。它指的是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网络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网络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行动的总称。

网络对抗主要包括网络侦察、网络攻击和网络防护等三种行动样式。网络侦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军事情报的网络行动,包括口令破解、网络扫描、拓扑探测和网络监听等。

网络攻击是指干扰、破坏敌方信息网络和网络中信息的网络行动,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病毒攻击和欺骗攻击等网络行动。网络防护是指为保护己方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有效所采取的网络行动,主要包括病毒查杀、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软件防护以及系统备份、防电磁泄露等硬件防护。

2006年伊朗“震网”病毒爆发流程示意图

第5维度的对抗是否已经存在?

网络对抗是敌对双方在网络空间的对抗,而网络空间是与陆海空天并列的第5维作战空间,因此网络对抗又称为第5维度的对抗。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战略空间,广泛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經济、社会、文化和军事活动之中。通俗地说,实施网络对抗行动的门槛比较低,活跃在网络空间的行为体如个人、组织、国家等角色都可以参与其中,因此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网络战早已发生,且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网络战有战略网络战和战场网络战之分。战略网络战平时战时都可实施,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支持的网络行为体实施,针对的目标一般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如金融、交通、电力、通信和国防工业等关键业务系统,目的是为了获取网络情报或网络攻击。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斯诺登曝光的“棱镜事件”就是美国针对目标国实施战略网络战的一个典型案例。

堡垒往往都从内部攻破。美国机密部门的保密流程十分严谨,但在斯诺登蚂蚁搬家式的转移方式面前失守了。

借助棱镜计划,美国可监控全球网络中的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等10类信息。在斯诺登后续曝光的机密资料显示,美国已经在全球多种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计算机板卡、芯片等器件中内置监控程序和攻击代码,美国可根据需求随时激活获取情报或进行攻击。

另一典型事例为“震网”病毒成功破坏伊朗核心设施事件。2006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代号为“奥运会”的网络战项目,该项目由美国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和以色列军方联合参与成功开发出了“震网”病毒,并利用特工通过u盘将病毒注入伊朗核设施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离心机高速运转,最终造成数百台离心机损坏,成功推迟了伊朗的核计划。

与战略网络战比,战场军事网络封闭性更好,对其攻击要求的技术门槛更高,目标的防护能力更强,一般只有国家或军方才有物力、财力和人力组织实施,难度很大。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战场网络战还没有出现。鉴于网络空间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积极为未来网络战做充分准备,如美国已经正式将网络空间司令部升级为一级作战司令部,网络战部队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果,北约也正式将网络空间看作作战域,因此在未来战争中,网络战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

通过专家系统,情报机关可以依靠电脑程序提升情报分析能力

美国军队网络司令部标志

美军网络司令部及网络战部队发展

美军网络司令部成立于2009年10月,隶属于美军战略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军网络战作战指挥职责,总部设在华盛顿附近的马里兰州米德堡军事基地,由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兼任司令。

2017年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网络司令部升级为美军第十个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美军最高级别的联合作战司令部之一。这是自2009年网络司令部成立以来,美军推动网络战走向战场、支援联合作战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式事件。

当前,美军正在大力开展网络任务部队即网络战部队的建设,计划到2018年9月30日达到完全作战能力,总人数将达到约6187人。美军网络任务部队共有133支,其中13支国家任务部队,68支网络保护部队,27支作战部队与25支支持部队组成。2017年10月,上述部队已经全部具备了初步作战能力,即能够“执行基本任务”。

在网络任务部队中,国家任务部队主要保护美国国内输电网络、核电站等重要基础设施,网络保护部队主要保护美国国防部的网络与系统,作战部队主要执行网络进攻任务,支持部队主要负责为国家任务部队与作战部队提供分析与规划方面的支持。2017年11月2月,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陆军负责建设的41支网络任务部队和美国海军负责建设的40支网络任务部队提前一年达到全面作战能力。

根据美军公开资料,美军133支网络任务分队在各军种的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美军各军种基本按照现有组织架构配置使用下列1 33支分队:陆军按照旅战斗队的模式,将41支分队配属于两个旅集中建设、训练,在作战演习过程中,这41支分队将会重新编组,以单个班或排小队的方式,用网络要素的方式与现有旅战斗队混合编组,共同完成作战任务;空海军的作战分队则主要部署于全球的主要空军基地、海军通信或情报站,必要时他们也会重新编组,以小分队的样式配置于作战飞机、舰艇或潜艇之上完成任务,他们常驻于美国本土,太平洋战区的夏威夷、日本,中央战区的巴林,负责平时与战时国家、军队网络国防使命。国家任务分队、战斗任务分队每支编制64人,国家支援分队、战斗支援分队和网络防护分队每支编制39人。

在作战运用上,美军主要采用以下三种网络作战模式:一是网络战场预置。主要由情报人员结合平时情报行动实施。即通过网络战场情报采集分析、软硬件供应链渗透、人力情报后门预置、远程物理隔离植入等方式,累积网络战场漏洞知识库,预先开发针对性的网络武器。二是网络电磁行动抵近攻击。即以无人机、濒海战斗舰、潜艇或者前出特种分队物理上抵近目标,以电磁手段搭建网桥、打通物理隔离限制,执行网络电磁行动。三是远程接入操控。在远程作战中心,通过抵近分队构建的网络,实施远程网络控制。抵近网络电磁行动要素与远程指控分队之间形成类似“特种作战+传统火力召唤”式的配合关系。

美国陆军网络部队标志

美军133支网络任务分队各军种分布情况表

猜你喜欢

网络战分队战场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网络战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
俄组建反黑客特种分队
三大战场风云变幻
告别战火丛林女兵换红妆
记忆的奥秘
图片新闻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兰德公司给网络战支招
俄第二批护航分队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