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健康教育专员运用多样性护理方式改善糖尿病治疗效果

2018-06-14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冠心病血糖满意度

钟 珍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广东广州 51000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上升。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采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糖尿病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参考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疾病患者、低血糖昏迷患者、严重并发症患者等[2]。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60岁,平均(45.6±2.3)岁,病程1~15年,平均(6.3±2.3)年。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45.0±2.3)岁,病程 1~ 15年,平均(6.0±2.3)年;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5.5±2.1)岁,病程1~15年,平均(6.2±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各项检测指标比较(x ± s)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但主要是床边口头教育的方式,非立体、直观、详尽。观察组:设置1名糖尿病健康教育专员,在责任护士常规护理外运用多样性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包括一对一、开展讲座、播放PPT、录像、运用健康教育工作包、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工具等方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危险影响因素,强调自我管理、合理用药、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鼓励患者每天记录自己的血糖水平和行为习惯,并且告知患者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重视程度。并进行胰岛素注射理论讲解、操作演示、考核病人操作合格。(2)饮食指导:模型饮食搭配、演示。根据患者体重和饮食习惯,计算热量,设计7~10个套餐菜单。告诉患者正确的体质量计算方法,为体重超标患者制定运动方案,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和饮食习惯,指导患者和家属合理运用饮食疗法协助血糖控制,建议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给患者发放血糖监控单,把每天血糖情况进行记录。(3)生活干预: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放松自我的方法,组织患者定期开展户外运动,每天3次,每次10min踝泵运动;每天3次,每次30~60min积极运动。叮嘱患者保持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对生活和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定时休息,戒烟戒酒,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进入血糖控制良好稳定期的时间、住院期间和出院3个月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糖尿病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知晓率、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录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糖、血压、血脂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等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 BMI、SBP、DBP、TC、TG、FPG、2hBG、LDL-C明显更低,HDL-C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治疗前对比,观察组 BMI、SBP、DBP、TC、TG、FPG、2hB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和对照组(60.0%)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进入血糖控制良好稳定期的时间、住院期间明显更短,出院3个月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明显更少,糖尿病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知晓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其病因在于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3-4]。长时间高血糖容易对患者的器官功能、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为环境因素,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糖尿病具有遗传的特点,尤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环境因素包括进食过多、活动过少所致的肥胖。相关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有利于改善其预后情况[5-7]。常规护理也是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但主要是床边口头教育的方式,无法做到立体、直观、详尽,患者及家属掌握程度较差。同时,因责任护士工作量大,宣教和评价工作都容易做得比较粗糙[8-10]。多样性护理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作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护理方案,需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各方面资源进行协调,给予合理化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并且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11-12]。其设置经过专门培训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专员,学习最新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可拥有更加灵活的时间用于健康教育、指导和评价[13-15]。本研究采用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并有效地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血脂水平,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予以应用。

[1] 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16.

[2] 杜玲丽.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27-128,144.

[3] 陈燕.多样性护理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25-26.

[4] 于倩.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464-2466.

[5] 王小群.多样性护理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干预作用 [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4):100-101.

[6] 李英.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4):181-182,186.

[7] 郝丽华.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213-214.

[8] 王芸.PDCA循环法在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111-112.

[9] 陶文平.糖尿病护理中多样性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研究 [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0):90-92.

[10] 关剑玲.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9):193-193.

[11] 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

[12] 范聪聪,汪敏.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6):149-150.

[13] 康霞.多样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814-816.

[14] 连红.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17-118.

[15] 时立伟,李璐莹,金淑云等.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14,(32):152-153,156.

猜你喜欢

冠心病血糖满意度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