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分析

2018-06-13胡朝霞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承习近平

胡朝霞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由此可见,习近平主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中华文化是中华人民精神的摇篮,是中华传承数千年保存下来的精粹。习近平主席积极弘扬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以身作则诠释了何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位中国人,正确把握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习近平 传统文化观 传承

前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精神支柱,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在中华人民前进的方向,如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多次在讲话中提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应当紧抓习近平主席演讲的关键,深入了解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在其带领下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使自己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前站稳脚跟。

1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

1.1习主席传统文化观的形成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传统文化经受了千锤百炼,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却坚守这自己的传统文化观,习近平主席传统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復杂的过程。在全球化的当今,文化传播也愈发迅速,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意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是在对当今社会发展进行分析后总结出来的,吸取了西方文化传承时的教训,结合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面对外来文化侵袭所形成的观念。

1.2习主席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内容。

习近平主席传统文化观的理论内容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如今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其中以和为贵是中国发展一直坚持的传统文化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同样体现了天下大同这种思想,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所坚持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习近平主席在进行外交时,也坚持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去干涉他人,但同样不允许别人的干涉,稳固地发展着本国经济,总而言之,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最主要的内容便是一个“和”字,坚持以和兴邦的传统文化思想。这种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便引导了影响世界的一带一路的实行,提高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经济水平,使中国如今在世界的威望不断提升,确保了中国如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1.3习近平主席传统文化观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具有独特的特征,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具有条理性,从其演讲中可以看出其文化观是梳理了历史中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后总结而成,在进行宣传时更具有层次性更容易深入人心。此外,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与时俱进,将科学方法与传统文化结合,不拘泥于过去落后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依旧带领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而没有被多元的文化冲击的支离破碎。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也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适合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的传承,系统的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保证了延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会遗失在时代的潮流中。

2习近平主席的传统文化观的有利方面

2.1有利于加强中华人民的精神建设

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积淀,为中华人民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是人民群众精神成长的摇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华传统文化给予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使人民具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完全照应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而习近平主席强力推广的实干兴邦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知行合一”,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此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爱国理念在当今社会更是加强了社会凝聚力,所以在发生天灾人祸时,只要一方有难便会有八方来支援,将整个国打造成了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给予了人民群众归属感。同时,精神文明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支撑,人民通过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使祖国在世界上强大起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

2.2有利于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习近平主席传统文化观的内容主要以一个“和”字为主,一个良好的,和平的环境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然而我们不仅要自己和平发展,还希望和其他国家一起迈人一个百姓可以安居乐业的时代,我们穷是要独善其身,但达时也要兼济天下。因此,在恐怖组织横行的地方,便能看到人民解放军在危险中拯救百姓。中国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其他国家解决国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他国家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官员贪污受贿造成的,而这些在我国都得到有效的治理,传统的中国文化,教导人们讲诚信,路不拾遗,注重伦理道德建设,从人性本身解决潜在矛盾,这些都值得其他在动乱中的国家学习,从中找到根治问题的方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同于美国的霸道,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一家独大,而是让世界人民参与到世界的管理中去,实现天下大同的最终目标。

2.3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们民族每个人自信心的根本来源,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便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坚信的天下大同。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改革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习近平主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引导着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给人民带来了自信,使人民更加憧憬未来。除却民族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也是不得不发展的自信,有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指引,发展这三个自信也就简单得多了,我们要科学的定义这三个自信的意义,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形成道路。文化自信是这三个自信形成的基础,我们要坚守民族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在社会思潮涌动时起到引领的作用。

3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根基,习近平主席所坚持的传统文化观,不仅有利于本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还能在进行国家外交时,拥有更多话语权,获得他国尊敬。习近平主席没有单纯地去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通过自身行为将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展现出来,习近平主席以身作则呼吁大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更是为实现天下大同的目标不懈的奋斗。

参考文献:

[1]刘伟,论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形成根据与实践要求[J].理论与改革,2016(9).

[2]奚玲,崔楠,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价值与现实运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8).

猜你喜欢

传承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