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探究

2018-06-13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7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患者

符 浩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可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及活动受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体重减轻、低热及乏力等全身症状。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过去,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使用的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抗风湿药等),但效果欠佳。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本中,笔者主要探讨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WHO关于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均存在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其中,排除合并有血小板减少症、肝肾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不具有进行手术治疗指征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2]。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6例;其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56.72±3.55)岁。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龄为43~75岁,平均年龄为(57.35±3.7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方法是:用塞来昔布、甲氨蝶呤和云克(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塞来昔布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2次/d,连续用药2个月。甲氨蝶呤的用法是:口服,7.5~20 mg/次,1次/周,连续用药2个月。云克(分为A剂和B剂)的用法是:将5 ml的云克A剂注入到云克B剂瓶中,充分振摇,使其充分溶解,静置5 min后即制得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连续用药2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此期间,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3]。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方法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大腿根部捆扎止血带,在其膝关节前的正中部位做一个切口。自患者髌骨的内侧入路,切除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髌下脂肪垫及髌骨上囊,松解膝关节后侧的关节囊和内外侧挛缩的组织,凿除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的骨赘。对患者的股骨、胫骨进行截骨处理,对其髌骨进行修整,确保其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良好、髌骨稳定,确保其下肢力线得到良好的恢复。为患者安装人工假体,用骨水泥对假体进行固定。在此过程中,要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最后松开止血带,为患者彻底止血,置入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治疗后1年,采用自制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此量表的分值为0~15分,患者的评分为0~3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差;评分为4~7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可;评分为8~11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良,评分为12~15分,表示其膝关节的功能为优。优良率=(优的例数+良的例数)/总例数×100%。

从以上访谈结果来看,目前中文翻译版资料最大的问题:一方面是用词不地道,表达不自然。可能使用了非行业术语的表达,或由非行业内人士进行的翻译,令使用者读起来感觉别扭。另一方面,中文表达存在一词多义、不够精确的现象,并不能准确表达英文原版中所体现的含义,往往会让使用者产生误解,不利于工作的进行,甚至造成失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其前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C-反应蛋白(mg/L)红细胞沉降率(mm/h)类风湿因子(IU/ml)观察组(n=36)治疗前 53.42±19.29 57.26±18.29 312.12±142.98治疗后 29.34±12.32#*27.28±11.32#*192.89±73.72#*对照组(n=36)治疗前 53.29±20.07 56.25±19.04 311.04±152.02治疗后 46.31±16.94#41.31±15.94#254.31±108.53#

2.2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年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接受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1年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

3 讨论

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在40~60岁的女性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过去,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保守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虽然能够缓解其膝关节疼痛的症状,但难以有效地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治疗的效果一般。近年来,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该病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切除其磨损、破坏的膝关节面,恢复其膝关节面的平整,改善其膝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状,从而可显著提高其膝关节的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类风湿因子的水平,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