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流道抽稠泵的研制与应用*

2018-06-13胡英才杨康敏范喜群王学宏胡士章刘若虚

钻采工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油阀抽油泵柱塞

洪 黎, 胡英才, 杨康敏, 范喜群, 王学宏, 胡士章, 刘若虚, 金 伟

(1河南油田分公司 2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3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气田维修中心)

河南油田的春光油田属中深、薄层、出砂、特超稠油油藏,针对高黏原油的举升,目前国内针对稠油常用的特种泵包括普通抽稠泵、偏心抽稠泵和双阀强启闭水平泵。普通抽稠泵从小柱塞内孔进液,进油流道长,过流面积小;偏心抽稠泵采取侧向进液进油流道短,但进液阀和小柱塞处在两平行轴线上,进油孔道空间受限;双阀强启闭水平泵,从尾管进液,进油流道长。同时强启闭的拉杆贯穿了进液阀和出液阀,有效过流面积较小[1-7]。综合比较,河南油田采用了偏心抽稠泵进行举升,但平均泵效也仅有38.5%。在蒸汽吞吐的一个周期内高效采油期短,低效采油时间长。同时,由于油层出砂,部分井因砂卡,砂磨泵造成检泵作业频繁,检泵周期仅140 d左右。针对油稠和出砂制约了春光稠油有效举升的现状,河南油田工程院2015年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大流道抽稠泵。

一、技术分析

1.结构

大流道抽稠泵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的强启闭进液机构由7~12组成。

图1 大流道抽稠泵结构示意图

1大泵筒 2大柱塞 3小柱塞 4连接螺纹 5连接外筒 6进油阀罩 7锁紧螺纹 8强启闭进油阀 9固定进油阀座 10进油连接套 11小泵筒 12扶正环 13下接头

2.工作原理

(1)注汽:将大柱塞提出上泵筒,小柱塞进入上泵筒的同时与小泵筒脱开,让出注汽通道。

(2)上冲程:强启闭进油阀在小柱塞向上运动的摩擦力的带动下,离开进油阀座,实现了泵内吸入液体;大柱塞向上运动,其上的出液球阀关闭,实现了井口出液。

(3)下冲程:强启闭进油阀在小柱塞向下运动的摩擦力的带动下[8],与进油阀座配合,实现下腔的密封。大柱塞向下运动,下腔压力不断升高,其上的出液球阀开启,实现了泵向油管的排液。

3.主要技术参数

大流道抽稠泵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大流道抽稠泵主要技术参数

4.出油阀的设计

普通抽油泵的柱塞端部,一般外径要小于柱塞本体,虽然这样柱塞更易于组装和进入泵筒,但是在出砂井上使用时,该变径区域易于沉砂,导致砂卡柱塞(如图2所示)。因此,为了提高大流道抽稠泵对出砂的适应能力,特设计了等径螺旋出油阀(见图3),减少了沉砂区。同时出油阀螺旋出油,在液流分力的作用下,可带动柱塞产生一定的旋转,使其均匀磨损。

图2 等径出油阀防砂卡原理示意图

图3 等径螺旋出油阀结构示意图

在出油阀处的这两项特殊设计,提高了大流道抽稠泵耐砂卡、砂磨的能力。

5.结构特点

(1)采取了大小两级柱塞串联的设计,具有液压反馈力,可有效缓解稠油井的光杆滞后现象。同时又可实现注采一体化,上提柱塞即可注汽,下放杆柱即可转抽。

(2)采取了等径螺旋出油阀的设计,一方面防止了泵上部沉砂,导致砂卡柱塞的风险;另一方面大柱塞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可在液流冲击力的作用下逐渐旋转,与大泵筒之间形成均匀磨损,延长在出砂井使用时的检泵周期。

(3)采取了强启闭式进油阀总成设计,避免了井斜及井液黏度对进油阀启闭的影响。同时进油阀过流面积由偏心抽稠泵的800 mm2增大到了 3 000 mm2,减少了对特超稠油进油时的阻力。

二、现场试验情况

大流道抽稠泵自2015年8月起,在春光油田特超稠油井展开试验应用。截至目前已累计试验应用45井次,试验井成功率100%,平均泵效达44.8%,与使用偏心稠油泵相比,提高了6.3%。目前最长机抽生产时间已达247 d仍继续有效,平均检泵周期仍待观察。最大工作井斜在68.6°时,平均泵效仍可达49.5%。

1.典型试验例一

春10II2-11-7H井是春光油田春10区块部署的一口采油水平井,措施前,该井采用Ø70 mm/Ø38 mm偏心抽油泵生产,生产制度3.6 m×4 min-1,在出油温度53℃时,日产液28.4 m3,日产油5.4 m3,泵效50.0%。2015年10月3日下入Ø70 mm/Ø38 mm大流道抽稠泵,措施后,生产制度3.6 m×4 min-1,在出油温度53℃时,日产液36.9 m3,日产油7.4 m3,泵效66.9%,泵效提高16.9%。

2.典型试验例二

K436-38H井是春光油田春17区块部署的一口采油水平井,措施前,该井采用Ø70 mm/Ø38 mm偏心抽油泵生产,生产制度3.6 m×3 min-1,在出油温度50℃时,日产液25 m3,日产油3 m3,泵效60.4%。2015年10月5日下入Ø70 mm/Ø38 mm大流道抽稠泵,措施后,生产制度3.6 m×3.5 min-1,在出油温度50℃时,日产液35.6 m3,日产油8.9 m3,泵效72.3%,泵效提高11.9%。

三、泵型的配套完善

同时针对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特超稠油举升的需求,还设计了适合不同工艺的大流道抽稠泵,现场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分层测试注汽一体化工艺,需过泵下入Ø48 mm的测试仪,因此配套了Ø70 mm/Ø50 mm的大流道抽稠泵。Ø70 mm/Ø50 mm大流道泵与Ø70 mm/Ø38 mm大流道泵比:优化了进油/出汽孔位置,满足分层注汽需求;优化了最小内通径,从Ø38mm扩大至Ø50mm满足了测试需求;优化了进油阀当量直径仅从Ø69mm缩小至Ø60mm,保持了大流道。

(2)直井特超稠油举升,日产液量低,为提高泵效,配套设计了Ø57 mm/Ø28 mm大流道抽稠泵。Ø57 mm/Ø28 mm大流道泵与Ø70 mm/Ø38 mm大流道泵比,日产10 m3时泵效提高了17%。

四、结论

(1)具有较大过流面积的强启闭式进油阀总成的设计,降低了进油阻力,避免了井斜及井液黏度对进油阀启闭的影响,提高了在特超稠油井举升的泵效。

(2)等径螺旋出油阀的设计,提高了抽油泵防砂卡砂磨的能力,延长了在出砂井使用时的检泵周期。

(3)大小两级柱塞串联的设计,具有液压反馈力,又可实现注采一体化,满足了薄层特超稠油开发需求。

(4)按照同一设计思路,还研制出了能满足不动管柱测试的Ø70/50 mm大流道抽稠泵,适用于小液量油井的Ø57/28 mm大流道抽稠泵,满足了不同的现场需求,初步实现了泵径的系列化。

[1]王学忠. 春风油田浅层超稠油注采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J].钻采工艺,2015,38(2):57-58.

[2]尤洪军,蒋生健,王铁强. 耐高温防砂抽油泵在汽驱井组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8,31(3):143-144.

[3]赤增贤,李民乐,郑培峰,等.抽稠泵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9,18(5):51-52.

[4]余铁静,侯双亮,李鹏,等. 稠油强启闭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机械,2014,42(7):89-91.

李鹏,杨瑞莎,林海斌,等.深抽防气杆式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石油机械,2016,44(6):88-91.

蒋发光,张敏,曾兴昌.深井高温抽油泵泵筒-柱塞间隙对漏失影响研究.石油机械,2016,44(6):102-105,112.

王文武,王百战.上交换式防气抽油泵的研制与应用.石油机械,2016,44(6):110-112.

[8]赵洪激.抽油泵柱塞与泵筒摩擦力计算的讨论[J].石油机械,1993,21(2):34-37.

猜你喜欢

油阀抽油泵柱塞
斜盘式柱塞泵柱塞副最佳间隙值的计算与仿真
油田井下作业中抽油泵打捞技术应用研究
开启固定阀球泄油式可泄油抽油泵的研究与应用
一款弹簧式导向柱塞挡块替换方案设计
春耕前农机维护要点
中国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事故排油阀漏油的应急处理措施分析
进油阀参数对大流量高压共轨供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
连续柱塞气举工艺设计及在塔里木凝析气田的应用
高速湿式换挡离合器排油阀临界开启和关闭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