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态课堂 促进师生发展

2018-06-12邵建洪

教育界·上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课堂

邵建洪

【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价值观念的改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课堂教学,重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在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一种和顺、协调、融洽的关系,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文章从生态课堂的含义入手,在构建生态课堂具体实践及其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生态课堂;和谐发展;《历史与社会》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自己近几年所经历和看到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变化。

(一)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主角,一举一动都是权威,主宰着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成绩好的学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听众,甚至是过客。教师“满堂灌”“满堂问”,学生被动接受。

(二)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为了扭转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课堂教学开始流行“满堂动”。特别是有些公开课,课堂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然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实。例如,书未读熟,就让质疑,讨论刚入门,即令停止;学生置疑后,教师匆匆解答,接下来还是按教案的既定环节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备课相吻合的就称赞,反之就否定或含糊而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倚重优生等。这些现象说明形式上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实际上还是把学生置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求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而教师的一切活动安排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这一思想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

(四)师生和谐发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的确一度改变了教学中“满堂灌”“满堂动”等一些弊端,但也应认识到有“主”就有“次”,有“主体”就有“客体”,有“主动”就有“被动”。

在反思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

二、何为《历史与社会》课的生态课堂

所谓课堂教学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时空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因此,笔者认为,以人为本观念指导下的《历史与社会》生态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上教学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等)之间是一种和顺、协调、融洽的关系。生态课堂呈现给人们的应是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尊重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禀赋得以发挥,教师的智慧与才能得到展示,教材得到科学、合理、灵活的处置和利用。

三、生态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动态灵活性

一切先进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成功的法宝,这些法宝的灵魂是“活”。生态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课前依据教学大纲、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编写教案,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变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调整教学设计,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动和教学场合、内容、对象的各种变化衍生出多种变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自主创新性

1.学生层面。学生在自己主动学、合作探究中,有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敢于问自己真正想知道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教师层面。教师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到根据学生试学情况进行教学再设计,再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以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活跃在课堂上。

(三)和谐发展性

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就是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即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教材的和谐、教师与方法的和谐、学生与教材的和谐、学生与方法的和谐。可见,在生态课堂中,师生都会得到和谐发展。

四、构建生态课堂的具体实践

以人为本的生态课堂教学宗旨是“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教师在“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也在“点化”自己,学生和教师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同提升学习质量。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环境是课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环境会对师生的教与学造成不同的影响。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师生和谐发展。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是一个高品位生态的营造者、生命活力的调节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各种不同的生态角色,以发挥多样的教育功能。我在课堂组织上立足于生态的多樣性、平等性和开放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多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参与到他们中间,努力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多向交往,建立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谐、平等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建立师生“学与导”的互助教学模式

在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种群关系。这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其间充满了丰富、多向的信息与能量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相互激发,一致努力,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师诱导入课、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因势利导、师生合作探学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

构建生态课堂任重道远,势必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转变广大师生的观念。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和谐的生态课堂要求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总之,构建生态课堂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指导,若教师的教学观念不经过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师生和谐发展只能是一种幻想。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忆春.生态主义课堂教学观的再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01):5-8.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课堂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