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适性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540的选育与应用

2018-06-12蔡克锋马荣荣王晓燕陆永法周华成唐志明王亚梁陈惠哲

中国稻米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季叶枯病杂交稻

蔡克锋 马荣荣 王晓燕 陆永法 周华成 唐志明 王亚梁 陈惠哲

(1宁波市农业科学院,浙江宁波315040;2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101;3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第一作者:nbseed001@sina.com)

利用籼粳杂交集聚优良基因育成优良品种是广大育种家的追求,但籼粳杂交组合普遍存在植株偏高、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米质差、适应范围窄等问题[1-5],这也是当前籼粳杂交水稻鲜有综合性状优良的广适性组合的主要原因。甬优1540是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15A和F7540杂交培育的感温型籼粳三系杂交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作单季晚粳或连作晚稻种植,在广西南部、福建南部和广东中南部适宜作早稻种植,广西中部适宜作中稻种植。甬优1540是目前适应区域最广的甬优系列籼粳杂交水稻组合。

1 选育过程

甬优1540系由不育系甬粳15A与恢复系F7540配组育成,其父母本均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其中,甬粳15A(浙育鉴2012002)为早熟晚粳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滇Ⅰ型细胞质源,具有配合力强,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较高,矮秆、包节、大穗,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特点。恢复系F7540为早熟中籼稻,具有恢复力强、恢复面广、中抗稻瘟病、株矮、米质优、熟相清秀、后期耐寒性强等特点。甬优1540于2009年春季海南小区制种,2009年秋季参加宁波市新组合比较试验,2010年参加宁波市晚稻区试,2010-2011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籼粳杂交稻品种区试,201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试,2013年参加浙江省生产试验、南方稻区续试和广西桂南早稻初试,2014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4017),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0)和广西审定(桂审稻2015006号),2017年通过浙江连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稻2017014)。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甬优1540为弱感光性,属熟期偏早中熟晚稻。浙江省单季籼粳交组区试全生育期146.5 d,比对照甬优9号短7.7 d;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试全生育期151.0 d,比对照常优1号短1.2d;广西桂南早稻区试全生育期118.9 d,比对照特优63短6.7 d;浙江连作粳(籼)区试全生育期144.7 d,比对照宁81短0.5 d。

2.2 形态特征

甬优1540属三系籼粳交杂交稻,半弯穗型,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长势繁茂,茎秆粗壮,抗倒性好,剑叶挺,叶色淡绿,后期青秆黄熟。不同地方区试结果(表1)表明,甬优1540株高平均108.0 cm,穗长21.4 cm,有效穗数15.5万/667 m2,每穗总粒数234.4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3.1 g。

2.3 稻米品质

浙江省单季籼粳交组区试送样检测,整精米率71.1%,长宽比2.3,垩白粒率28%,垩白度5.1%,透明度2级,胶稠度71 mm,直链淀粉含量16.0%,达到食用稻部颁3等标准。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试送样检测,整精米率70.2%,长宽比2.3,垩白粒率18%,垩白度3.0%,胶稠度75 mm,直链淀粉含量14.3%,达到食用稻部颁2等标准。甬优1540聚合了籼稻米饭的蓬松清香和粳稻米饭的柔滑甘润的优点,稻米适口性广,既能适应喜食籼米人群又能满足喜食粳米人群。2016年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浙江好稻米”十大金奖产品之一,2017年在浙江“好味稻”评比活动中得分名列第一。

表1 甬优1540在不同地区区试的形态特征

2.4 抗性表现

2011-2012年抗性鉴定表明,穗瘟平均4.5级,穗瘟损失率9.6%,综合指数为4.3,叶瘟平均3.2级,白叶枯病6.0级,褐稻虱9.0级。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试鉴定,稻瘟病综合指数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中感白叶枯病。广西桂南早稻区试鉴定,苗叶瘟4~5级,穗瘟损失率19.4%~27.0%,损失率最高级9级,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5.8~6.0。白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经浙江省农科院植微所2015-2016年抗性鉴定,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综合指数5.3,白叶枯病最高5级,褐飞虱最高9级。

3 产量表现

浙江省单季籼粳杂交水稻区试平均产量675.2 kg/667 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5.7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8.5 kg/667 m2,比对照甬优9号增产6.70%。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区试平均产量714.8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20.4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83.7 kg/667 m2,比常优1号增产13.30%。广西桂南早稻区试平均产量561.6 kg/667 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5.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44.6 kg/667 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4.77%。浙江省连作粳(籼)稻两年区试平均产量684.9 kg/667 m2,比对照宁81增产21.4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46.3 kg/667 m2,比对照宁81增产23.60%。2017年浙江天台单季百亩示范方由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超级稻认定产量验收,平均产量853.2 kg/667 m2;2017年浙江江山连作晚稻百亩示范方经浙江农业之最办公室组织专家实割测产,平均产量793.48 kg/667 m2,最高田块产量818.75 kg/667 m2,创浙江连作晚稻高产之最。

4 栽培技术要点

甬优1540以“粳不籼恢”模式配组育成,其种子为粳稻谷,吸胀萌动期长、前期淹水环境发根能力弱、高节位分蘖成穗率低,短秧龄壮秧前提下的前期早发是该组合高产栽培的关键。

4.1 适时播种,稀播壮秧

作早稻3月中旬播种,作中稻5月中旬播种,作晚稻6月25日前后播种,播种前用使百克或浸种灵浸种48 h,保湿催芽,每667 m2播种量早晚稻12.5 kg、中稻10 kg,1叶1心期喷0.03%多效唑,秧田肥水双促,严防蓟马和飞虱。

4.2 适时移栽,少本浅插

早稻秧龄25 d左右,中晚稻秧龄22 d左右,本田每667 m2用种量早晚稻1.25 kg、中稻1.0 kg,种植规格早晚稻20 cm×20 cm、中稻27 cm×27 cm,双本插。要求大田平整洁净,浅水浅插匀插。

4.3 合理施肥

每 667 m2施纯 N 15~18 kg,氮∶磷∶钾为 1∶0.5∶1,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早施促蘖肥,施好保花肥。切忌氮肥偏施、重施、迟施,防止植株贪青,影响结实率。氮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早晚稻 5∶4∶1、中稻 4∶4∶2,钾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 2∶4∶4。

4.4 科学灌溉

采用好气灌溉技术,插后4 d后自然落干,晒田3 d,复水施肥除草后,浅水促蘖,至有效分蘖终止期搁田,搁至田板开裂,看到白根长出后复浅水,孕穗至扬花结束前保持浅水层,后期薄露灌溉,干干湿湿,养稻到老,切勿断水过早,促进灌浆充分。

4.5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恶苗病(施百克等药剂浸种)、病毒病(防治飞虱)、纹枯病(中后期用井冈霉素等)、稻曲病(破口前5~7 d和破口期用拿敌稳等药剂)、稻瘟病(苗期和抽穗期用三环唑)。台风暴雨后要严防白叶枯病。除草剂要选用籼粳兼用型,严禁在水稻拔节或幼穗分化后施用化学除草剂。虫害重点防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

[1]林建荣,宋昕蔚,吴明国,等.籼粳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培育[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207-218.

[2]石庆华,徐益群,张佩莲,等.籼粳杂交稻的氮素吸收特性及其对库源特征的影响[J].杂交水稻,1995(4):19-22.

[3]张佳,程海涛,徐海,等.籼粳稻杂交后代蒸煮食味品质与亚种分化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15,29(2):167-173.

[4]陈建明,卢王印.穗肥施用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6,22(3):96-97.

[5]李晓芸,孟天瑶,戴其根.中熟类型甬优籼粳杂交稻组合产量优势形成及其形态生理特征[J].中国稻米,2017,23(1):10-16.

猜你喜欢

单季叶枯病杂交稻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籼粳杂交稻甬优538单季不同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