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教学机智 彰显课堂魅力

2018-06-11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运球陈老师重难点

陈老师、魏老师合作的教学案例《碰撞的启迪,实践的智慧》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文笔精炼,在如沐春风的拜读中豁然顿悟,收获丰硕,在此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一、运动源于生活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出发,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指出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提倡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运动(教育)也理应如此,本案例中陈老师、魏老师利用自制圆纸片做成“飞碟”与“红绿灯”,以此为载体有序完成了她们的“游戏教学”,在惊叹2位老师灵动教学设计的同时,呈现给广大读者的还有一幅幅生活场景:“飞碟”曾是学生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红绿灯”曾是学生们遵规守纪的化身,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正是他们的生活。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应该树立“运动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倾力将课堂变为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所,让学生们在“生活状态”下学习运动技能,这样可以有效缩短学生对学练内容认知的陌生感,让他们尽快地消化与吸收,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真知来自实践

教学案例中的情境生成于体育身边的点滴,可谓无时不在,只是有些人“视而不见”,而“有心人”却能敏锐地捕捉到,陈老师、魏老师就是2位“有心人”。她们的教学案例基于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即如何才能解决学生在直線运球中存在的“落点控制、两步一运的运球节奏、运球成直线以及抬头意识”等问题,通过她们多次的实践、反复的推敲,最终设计出“3个关卡”,有针对性地去攻克重点、突破难点。这种问题意识、实践悟真知的工作作风值得广大体育教师学习与效仿,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忙于体育教育教学以及课余训练工作,遇到问题一定是常态的,倘若都能像陈老师、魏老师一样做个有心人,在工作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实践中多用几个“怎么样”,久而久之,体育教师的“真知”一定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三、商榷与建议

1.憾缺课例实物图片

本教学案例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以“纸片”为实物支撑的游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特别是2位老师在案例中谈到“我设计了辅助器材——自制圆纸片,它既能当球托,又能当障碍物或标志物,且球落在上面也不会影响反弹效果”,这让笔者费解:常规认为球托应是客观存在的实物,且能将球托起,必然是立体的、突出地面的(有支撑作用),假如这样的话,“球落在上面也不会影响反弹效果”如何成立呢?遗憾的是2位老师没能依据案例的表述,巧妙而适时地配上课例图片,反之则会让原本抽象的表述变得更加具体与直观,更易于读者对本案例的认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用。

2.拟定重难点过多

该篇教学案例虽然安排了3个层层推进的“关卡”,作为辅助手段服务教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案例中两位老师谈及“直线运球”中学生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运球落点控制、两步一运的运球节奏、运球成直线、运球抬头意识以及运球急停急起手触球部位”等重难点。诚然,这些重难点在小学教学中也是客观存在的,但笔者认为应该将其作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并合理地将其分解于若干课次之中,一堂体育课之中能务实地解决1~2个问题(重难点)是可行的,也是合理的,倘若在一课次想一蹴而就地解决所有问题似乎较难,几乎是不现实的。

以上简析仅是一孔之见!最后,诚挚感谢陈老师、魏老师的教学案例,普惠天下同路人!

猜你喜欢

运球陈老师重难点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我的科学老师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