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育中融合职业素养的若干思考

2018-06-11苏欣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体育

苏欣

摘 要:本研究根据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需求,提出具有体育特征的4个基本职业意识形态养成,包括健康意识、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及竞争意识,同时以探究体育活动需求的分层培养路径为平台,以竞技体育文化宣传为突破口,转递、渗透体育的精神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创新高职体育教育模式,实现高职院校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 体育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a)-0102-02

无论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还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磨砺、坚实的团队合作以及不断挖掘融合的实践经验,才能形成培养优质学生的长效机制。高职体育教育中研究职业素养的目的是补充、拓宽体育教育关于培养职业素养的理论研究,从而探索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促进体育中“体”与“育”的重要作用发挥。

1 现状分析

1.1 职业素养内涵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职业素养的研究侧重点和定位不同导致出现了差异,但总体的研究趋势是相同的。一般职业素养划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4个方面。其中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服从服务和谦虚低调。有学者认为作为对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服从意识、敬业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均属于职业素养内涵。综上,这几个因素是影响学生就业和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优化职业技能的关键因素。

1.2 大学生职业素養缺失原因

1.2.1 缺乏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

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时,通常以坚持德育为核心,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实施德育时,往往过分倾向于向学生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制定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而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反而缺乏重视,盲目地热衷于抓典型,造成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缺乏合理性。

1.2.2 教师参与意识薄弱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出的结论,目前专业任课教师已经认识学校教育教学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当下的大部分教师习惯性思维,认为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才是教师的职责定位,认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素养内容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授任务,专业教师不关注、不注重、不了解等问题导致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没有很好融入在专业课堂教学中,也导致职业素养培养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体育精神的传递出现瓶颈

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大学生体质下滑现象,大学生竞技水平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下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2014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曾在南京体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在很多国家,体育在教育体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的作用被很多教师和家长低估,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在中国更为严重。”寻找一个“兴奋点”,树立一个标杆,将体育的精神力、凝聚力或是吸引力转递、渗透,形成独具魅力的自身特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精彩的校园体育文化。这将是体育教育中开展职业素养的新使命。

2 高职体育教育中融合职业素养的意义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职业素养,主要从职业素养中的职业意识培养着手,依托体育活动平台,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将过于理想化的教育目标、过分倾向高标准、高要求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体育本身是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校园体育文化培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学生自身活动需求角度出发,建立以体育活动为导向,树立标杆、分层培养的研究路径,推动学校群体体育开展,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加深体育文化的浓度,形成优质学生培养的长效机制。

3 高职体育教育中融合职业素养的思考

3.1 着眼于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紧密衔接,促职业素养的培育

高职体育是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载体之一从2006年始,学院体育开启了主动融入职业人培养的改革,现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同类高职院校中较具特色的是《民航空乘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申报了杭州市精品课程,在同类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以专业群为职业特征开展的第二阶段《职业实用体育》开发,是第一阶段的衍生。为了更紧密结合体育教育实践,从课堂内衍生到课堂外的精神培育,根据学院师资条件和硬件条件,正在思考与酝酿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内容,进一步加强现代高素质职业人所需的健康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等职业品质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职业身体素质与职业心理素质,通过体育选项普及与强化,以体育竞赛为载体,并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养成。

3.2 树竞技体育文化标杆,创高职体育教育新模式

高校竞技体育文化的形成,竞技体育是一种精神力、一种凝聚力或是一种吸引力。高校竞技体育在提炼总结高校竞技体育文化、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以及高校竞技体育训练竞赛等方面,形成独具魅力的自身特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精彩的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培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育本身是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竞技体育的标杆作用,推动学校群体体育开展,在体育精神与职业精神品质的碰撞中,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品质养成,加深体育文化的浓度。是高职院校需要的,现代职业人需要的,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所需要的。

将目光投向竞技体育,集中有限的竞技体育资源,办特色竞技体育文化,形成品牌效应,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特色竞技体育文化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软实力的提升。

3.3 重需求,探索分层次培养路径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参与才会有影响力。职业素养的培育需要时间和土壤,这样的意识形态形成不会停留于抽象的理论,不会是纯粹空洞的东西。高校体育是一块等待开发的黑土地,当体育活动成为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它的需求就产生了,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就会收获相应的财富。对于不同运动投资者,学校体育教育就是投资顾问,必须提供科学、明确的指向性。不同体育活动参与度的学生在接收信息、参与时间以及接触群体等都存在差异。以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为标准,分为体育精英人群、体育群众人群(主动积极参与体育人群、具备一定兴趣或抱有尝试心理的人群、有一定目标需求参与运动的人群等)以及普通学生(没有运动经历,只在上课时接触体育活动),调查不同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分层次科学地制定有效的培养路径和可依据的培养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与“育”。

浙江省职业教育高度发展,高职体育的改革也走在前列。吸收国内和省内开展较为成功的高职体育改革经验,着眼于学生职业人培养,以此为据创新体育高职教育模式,为构建高职体育大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为高职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丹.从民族个性看我国竞技体育的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31-34.

[2] 杜光宁,卢志成,程士钧.后北京奥运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策略分析——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大众体育发展的启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4):41-44,123.

[3] 何智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课程对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12):186-187.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体育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