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

2018-06-11尹程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

尹程

摘 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正在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却不能阻止其被人们遗忘的命运。本文重点基于非遗保护的背景,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的困境,并提出了以下策略: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改革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完善的保护传承机制,以期激发起全社会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理念。

关键词:非遗 民族体育 保护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6(b)-0183-02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一直流传在民间,只有少数体育项目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放风筝、打太极、抖空竹等,大多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只在一些节庆活动时才出现,比如舞龙舞狮、赛龙舟、民族摔跤项目,还有一些项目早已成为历史,只存在于文化研究工作中,比如蹴鞠。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在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也很少主动想起要去保护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正在逐渐消失。虽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录让人们了解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还不够充分,像这些平时不太常见的民族体育项目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1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收录现状

我国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些经典项目收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照,帮助相关部门和人员认识到哪些项目的保护迫在眉睫。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的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0项传统体育项目,具体分为民族体育、杂技、礼仪节庆活动三类。这些项目有一些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比如太极拳、抖空竹、蹴鞠、少林功夫、围棋、象棋、赛龙舟、十八般武艺等,还有一些是人们并不太熟悉的,比如回族重刀武术、朝鲜族跳板和秋千、蒙古族搏克、挠羊赛等。而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多的类目就是武术类的,这里面基本上把我国的传统武术项目都容纳进去了。在非遗名录中收集的很多传统体育运动都蕴含了我国人民的情感、智慧,是群体联系的纽带。

2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困境

2.1 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

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西方体育文化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在新时期,人们大都认为西方体育运动更加具有科学性,并且通过电视和网络观看奥运会、全运会、NBA、澳网、马拉松、环法自行车赛等比赛项目,对这些体育项目都比较熟悉。而且想要参加世界性的体育赛事,我国必须按照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要求来培养体育人才。就当前来看,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并没有我国的任何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我国系统化的体育训练中也没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即便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接触羽毛球、篮球这类体育运动比较多一些,还在坚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往往只有一些老年人。可见,西方体育文化已经渗透到我国人民的思想和对体育的认识中,而且想要和世界接轨就必须了解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现代体育项目。

2.2 国内体育教育的片面化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就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为基础,以田径类的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现代体育教学体系非常完善,能够系统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养,但是这种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片面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已经片面地认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是体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具有的体育价值。

2.3 缺乏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

虽然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都被列入非遗名录中,但是并没有建立起相应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人们往往只看到了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现代体育项目,很少有投资帮助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和传承的。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和人员,想要依靠社会自发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意识也很困难。

3 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策略

3.1 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通过宣传民族体育文化的手段可以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群众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为了符合现代人的信息接收习惯,这些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遺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形成一个文化宣传专题。比如建设一个非遗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站平台,并衍生出相应的宣传微博、公众号、APP等,并招募平台管理人员,定时更新和发布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为了吸引年轻人的注意,相关部门还可以与一些综艺节目进行合作,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综艺节目中的一些挑战环节,从而实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

3.2 改革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

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中没有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因此有必要从这一方面入手,改革现有的体育教育体系,尤其是要从义务教育阶段入手,重新编纂中小学体育教程,选择一些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学。这样一来,至少可以保障一些体育项目能够得到传承。而且特别还要重视大学体育教育选修课的改革,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纳入进来,推动大学生形成相宜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3.3 构建完善的保护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下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完善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首先应设立一个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保护机构,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拨款作为保护和传承基金,以实现一些活动的开展。像杭州彭埠就已经连续几年开展非遗体育项目运动会,参加活动的人员每次都超过千人,极大地激发了当地人民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也给其他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和传承政策和法规,帮助人们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项目的保护意识,并组织公益保护团队来进行相应的宣传。最后,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当地寻找并培养传承人,对相关的正统传承人记录在册,并给予一定的社会津贴,鼓励相关传承人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非遗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相关的体育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各地政府都应该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从文化宣传、教育融合以及构建保护传承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对列入非遗名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宣传和保护工作,在社会中多开展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在全社会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氛围。

参考文献

[1] 王卓,钱江,胡峰.民族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7(11):89-90.

[2] 王晓.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的若干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1):145-146.

[3] 陈勃嘉,赵忠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7(25):147-148.

[4] 韦李,殷晓辉.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山东体育科技,2017(3):102-103.

[5] 曾小娥,肖谋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7(5):21-22.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