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2018-06-11袁小花张钢郭咚康香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5期
关键词:生物安全防护

袁小花 张钢 郭咚 康香梅

[摘要] 采血量的逐年上升,给血站实验室质量与生物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血站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具有潜在生物安全的血液标本,自身暴露于各种未知危害的环境中。如何对工作人员自身、对血站实验室质量进行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通过学习培训,熟悉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掌握相关的业务标准操作流程,加强实验室员工自身的生物安全意识,做好生物安全防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进行阐述。

[关键词] 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 R19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085-02

2017年全年长沙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5.6万人次,采血总量283 570单位,较2016年的无偿献血人次14.7万高出了将近一万人次,逐年增加的无偿献血队伍,给血站实验室检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也要同等重视。血液制品输送临床前,为保证血液质量,防止经血传播疾病,血站实验室是最后把关的部門,而隐藏在血液标本中的潜在生物危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是一种威胁。最新研究表明,血站检验人员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极易通过采血针刺伤、试管划伤、血液或黏膜污染等途径感染病毒[1]。为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献血者的安全,血站必须建立符合生物安全的实验室,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的同时还要重视生物安全防护[2]。

1 学习和培训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

所有参与实验室活动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都必须参加由地方疾控中心或相关单位组织的病源微生物安全岗前培训班,保证其掌握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操作规程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并进行考核,持证上岗。上岗证有效期3年,3年后重新接受生物安全相关培训。这有助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温故知新,既巩固相关法规条例,又能掌握最新科研进展动态。其中血站主要的质量体系文件“两法一规”(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根据这两法一规可以制定适合自己血站实情的生物安全质量体系文件。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文件主要是《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病源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等[3]。实验室工作人员除定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及职业暴露紧急处置知识培训,还需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提高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4]。

2 BSL-2实验室标准

长沙血液中心自2015年完成新址搬迁工作。在这之前,新址实验室根据BSL-2实验室的标准完成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BSL-2的要求,实验室的基础建设大致如下。

①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台面防水,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5];②实验室分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还有缓存间;员工生活、学习区配备了相适应的生活设施,与作业区相对独立;③每个实验室都安装了洗手池,每个洗手池固定位置安装了应急洗眼装置,如有必要的洗手池边上还接通了纯水通道,统一位置安装,除了缓冲间洗手池是非手触式洗手装置,其他都是手触式。按要求装有生物安全柜、消防、和应急淋浴设施;④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了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设施,满足二级生物安全水平;⑤实验室窗户为透风窗户,可以防蚊虫、防鼠。

3 安全与卫生

3.1 安全防护

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之前就应对照标准进行个人防护,包括工作服(笔者实验室工作服为蓝色的套装,穿在白大褂里面),白大褂,工作鞋,口罩,工作帽,双层手套(里面为一次性薄膜手套,外边为乳胶手套),如有必要时应配备护目镜等。非实验室工作人员授权进入实验室应按照要求穿戴好工作服、鞋帽手套。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工作服和手套被血迹污染,应立即更换;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完样本时,应更换外层手套;实验结束脱去手套,口罩帽子,白大褂,洗手才能离开实验室。

3.2 清洁与消毒

各个实验室岗位工作都要有相关表格记录,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任何实验工作时,都有相对应的记录和文档,主要分为实验准备、前处理、后处理。由相关岗位进行记录填写,如实验室准备岗,主要实验室工作负责标本离心,仪器维护,实验室环境温湿度管理,标本处理室冰箱冰柜的温度登记,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消毒液的配置等,都会形成相关记录,每完成一项准备工作就要如实填写相关记录,保证记录的准确及时性。而每个岗位都是根据岗位记录从事相关工作。而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填写清洁消毒记录时要克服懈怠心理,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

3.2.1 清洁 根据实验室分区情况对卫生洁具进行分类存放,做好标识,防止交叉污染。医疗废物垃圾应该分类集中,应根据废弃物的材质进行分类包装,如使用后的加样尖、玻片等尖锐物品应置于锐器盒中,锐器盒封口后再置于医疗垃圾袋打包。废弃微板其边角极易刮破垃圾袋产生泄露,也应采用纸质锐器盒包装后再打包。所有实验室废弃物应弃于专用的黄色医疗垃圾袋中,所有废弃物不得超过锐器盒、专用垃圾袋的3/4。

3.2.2 消毒 每天定期对各个实验室进行空气消毒,时间为1 h,应选在每天实验室开始前或者结束后进行。应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条例定期对实验室台面,地面配置相应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清洁与消毒。实验中所有产生的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包装处理,如实验后的酶标板视为感染性废物,应在含氯2 000 mg/L的消毒剂中浸泡超过12 h再用锐器盒打包交给相关部门处理,所有标本也应该经过高压灭菌后才能运出实验室,由于实验用房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对所有实验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消毒打包,所以应该与消毒清洁部门做好交接记录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液都由专门的污水通道集中进行消毒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医疗废物间,统一走医疗废物通道。实验设备和实验用品包括文件的消毒根据相关条例上的标准定期进行,并形成记录存档。

4 应急处理

4.1 制定應急程序

首先,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每年更新;制定应急预案然后定期演练。由管理培训岗员每年对实验室员工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让实验室工作人员接受急救培训和紧急处理程序,熟悉撤离路线。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突发事故,例如血液溅洒,离心标本管破裂,皮肤被污染,眼部污染甚至操作不慎被锐器刺伤等。就人身伤害分为两类,如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一般意外,造成或可能造成实验室污染,但未造成人生伤害时,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进行技术处理,并检查处理效果,记录过程和处理经过,形成档案;当遇到造成人身伤害的意外损伤时,首先,应沉着冷静,然后按照应急流程处理,如有血液溅洒在物品表面及地面时,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服,工作鞋,先用吸湿材料去除血液,然后再用含有效氯2 000 mg/L从污染区向中心擦拭污染的表面,30~60 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台面残留的消毒液;如有必要,对溢出区域再进行清洁与消毒。如溅洒在工作人员身上或被锐器所伤,在立即采取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后,还应该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走职业暴露处理程序。

4.2 职业暴露程序

如若发生实验室意外,如刺伤、破损的皮肤与血液标本接触,走职业暴露应急程序。先进行现场紧急处置,保持镇静,快速反应,就地处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大概流程如下:迅速、敏捷地脱去污染的手套、帽子、口罩等—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用肥皂液或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污染的黏膜—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络合碘溶液)进行消毒、包扎处理—若伤口较大时,还需到就近医院门诊进行缝合包扎处理。进行紧急处理后再走职业暴露后的文件程序,先上报科室负责人,质管科登记,填写职业暴露相关记录和抽样体检,期间根据情况适当进行预防治疗,后期持续追踪。

5 心得体会

有相关研究认为,在当前采血步骤中,虽进行专业的初步筛查,但仍有检测出HBV、HIV呈阳性或存在其他致病微生物,对实验室工人员的职业安全造成威胁。笔者认为,在环境设施逐渐完善的同时,生物安全防护重在防而不是护,不管防护设施多好,重点还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有很强的生物安全意识,先以人为本,遵守标准操作规程,然后是防护,清洁消毒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生物安全意识根深蒂固,才能最大程度地努力减少生物安全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申小平.检验人员在血液检验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2):2874-2848.

[2] 邓翠华,薛俊太,魏建林.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及预防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1):123.

[3] 甄志军.加强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D].重庆: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

[5] 王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探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6):132-133.

(收稿日期:2018-09-21)

猜你喜欢

生物安全防护
德尔菲法构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生物安全快速评价指标的研究
木结构建筑的鉴赏与防护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兽医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规模化猪场综合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