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聚合理论视阈下的电视真人秀价值取向构建

2018-06-09韩其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韩其

【摘 要】由贵州卫视打造的全国首档邻里沟通综艺节目《你好邻居》于2016年7月开播,节目融合社会实验、综艺游戏、真人秀等方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符号聚合理论为理论支点浅析《你好邻居》节目的价值取向构建。

【关键词】《你好邻居》;价值取向构建;符号聚合理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93-02

贵州卫视2016年推出的国内首档邻里沟通综艺节目《你好邻居》可谓匠心独具,将创作视野投向都市高楼里邻里关系,通过精心策划和精彩展现直戳当代社会邻里关系痛点,化解“邻里相逢不相识”都市难题,引发观众对现代人对陌生人态度淡漠问题思考,为真人秀节目创作拓宽了思路。本文将以《你好邻居》作为分析样本,以符号聚合理论为理论支点分析该节目价值取向构建。

一、符号聚合理论用于真人秀价值构建的适用性

人们思想观念在当今网络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也愈加多元化,因此电视媒介要通过寓教于乐方式将主流价值观融入节目传递给观众,引导舆论正确走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综艺节目不能仅停留在“娱乐至死”桎梏中,而是要把正能量润物无声融入节目,提高节目艺术水准。

由此可见故事化叙事策略已成为真人秀节目价值取向构建重要方式。观众在故事化叙事的手法下选择观看,在观看这些温馨、感人、忧伤的故事时,一个个故事中想象性主题最终累积成为修辞性视野,這些故事也反向作用于观众内心世界搭建,与观众达成共识。符号聚合理论又称之为“想象——主题分析”,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形象受到一些故事引导。核心观点即是通过多个想象性主题不断叠加,最终形成修辞性视野。观众通过大量相似主题立意故事,归纳出宏观母题并产生共识,从而引导对于现实生活认知。

《你好邻居》顺应真人秀发展趋势,在节目中通过故事化叙事完成重塑友善和温情的邻里关系选题诉求,传播了“邻里相扶,守望相助”主题。小规模的群体在符号互动过程中产生故事链有利于帮助观众塑造其对于现实合理认知。《你好邻居》节目组历时两个多月,走过北京、重庆、长沙、沈阳、西安、贵阳,每一站都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揉入其中,与城市连接也使得节目人情味更加浓厚。节目每期都在阐释邻里关系主题,还附有多个想象性主题,如亲情的温暖、爱情的坚守、环保的主题等,这些想象性主题积累形成的修辞性视野基本吻合观众是非观、道德观,这就促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不断映射自身心理认知和内心情感。可见一档优秀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定是通过一个个故事形成了观众感兴趣的想象性主题,在积累想象性主题过程中强化既有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从而引导人们达成对主流价值观的高度共识。

二、《你好邻居》价值取向构建策略分析

自古以来邻里关系就被坊间所重视重视,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孟母三迁,择邻而居”,还是当今的“远亲不如近邻”,这些耳熟能详的谚语都是中华民族对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正如节目嘉宾张凯丽所言“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隐私观念和自我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反而让我们疏远了街坊邻居”。这种由陌生而产生的隔阂困扰着当下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居民,邻里情仿佛也成为人类社交关系中的稀缺资源。贵州卫视《你好,邻居》通过深入社区的形式,直戳当代社会邻里关系痛点,通过各位能说会道、亲民且有影响力的节目嘉宾,重塑友善和温情的邻里关系。邻里沟通综艺节目虽然不能如新闻报道那般监督社会舆论、批判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是通过节目中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观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邻里关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称之为了解民生情况的一扇窗口。

(一)内容上以“真”称王

《你好邻居》在内容设置上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第一环节“你好,摄像机”采用隐藏摄像机的“偷拍”拍摄方式,将六位明星乔装打扮后分为三组,模拟各种情景在社区环境中对居民进行测试。比如第一期中苏妙玲化身新搬入的住户,买了太多东西无法独自拎到家里,求助邻居能否获得帮助?李锐与邵明明饰演叔侄二人,邵明明因故不得不立即离开坐在轮椅上的李锐,面对这样的情况邻居是否愿意帮助照顾叔叔并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背至六楼家中?这个环节真实客观记录下面对陌生人求助时小区居民的真实写照。节目立意围绕以往真人秀中鲜少触及的邻里关系展开,以此实现对现代社会邻里冷漠关系破冰。

第二环节 “你好,明星”,来自“破冰天团”六位明星分组对小区居民进行随机拜访。明星“空降”小区做客居民家中,褪去偶像光环,以更加亲民形象,和普通人一样感受居民生活,探访社区居民,与居民分享邻里生活的精彩故事,带着观众加深对“邻居”的了解,也将是节目中最具期待的一幕。透过屏幕,观众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家庭与他们所经历的世间百态,例如第六集中,为了让女儿有更好教育环境而不惜与丈夫异地的全职妈妈萱萱,在谈及独自带女儿在长沙生活时抹着眼泪却始终微笑,正如节目所言,萱萱凭借着一股“霸得蛮”的长沙精神,将独自带孩子的心酸都化成了坚强。通过这些真情、真实、真诚采访,节目也在邻里关系的大主题下延展无数人文关怀主题,这些普通市民阶层的平凡故事构成了一档朴素温馨却不乏社会责任感的节目,将“文明、和谐、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给充斥着炒作、煽情的真人秀荧屏带来了一缕清新。

第三板块“你好,邻居”的环节中,巧妙透过综艺视角观察社会。节目以具有温度、人情味表达方式,立足现实关照,让表现邻里关系的镜头更具力量,也不乏户外实景的情景冲突与紧张悬念。节目每期设置一个挑战环节,挑战环节一般选取接地气的大众活动项目如广场舞、踢毽子、跳绳等,或是结合地方特色如沈阳站的高跷竞技和西安站的面粉大作战等。由六位明星邀请小区居民集体加入,集体挑战成功后赢得友邻公益基金的奖励。这些平时由于工作忙碌而素不相识的邻居们通过赛前训练彼此熟识,为了挑战任务,街坊邻里心结合在一起,大家为了最后成功共同努力,在各种任务及游戏互动中互相了解、互相配合,一路从陌生到熟悉,唤回久违的温情。这是整个节目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温情的环节。节目组为此特别强调了“和睦宴”的重要,每期节目中邻里之间都要聚餐,每家每户通过分享自己的拿手菜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由此创建和谐邻里关系和美好记忆,注入一股暖流。

隐藏拍摄的测验环节、明星串门组织邻居“和睦宴”、社区大型趣味挑战的环节,三大环节叩问现代人心,带着观众一起感受时代变迁后我们邻里关系的真相。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80.9%的人感觉当下邻里关系比10年前越来越冷漠;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41.8%的人坦言如果生活上遇到困难不会向邻居求助。贵州卫视《你好邻居》节目组给出的这些数据,直接而又残酷反映出现如今邻里关系的尴尬现状。城市高楼越来越多,邻里之间关系却越来越远。钢筋混凝土在隔开外界喧扰的同时,也阻隔了人与人之间交流。都市邻里关系的疏离是电视荧屏鲜少关注的领域。贵州卫视一马当先直面社会邻里沟通痛点,并给出解决措施示范,切实拉近镜头内社区居民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带给了镜头外的观众最真诚温暖,引发最冷静思考。《你好邻居》带领观众一起进入邻里文化关系探讨,一起来感受社会痛点之后的正能量注入,重构当代社会更紧密人际关系和社会大家庭意识。

(二)形式上以“奇”制胜

当前,在“全明星阵容”称霸真人秀荧屏的时刻,贵州卫视《你好邻居》节目选取“明星+素人”的组合模式可谓是一次有益尝试。明星嘉宾的年龄跨度较大,上至国民偶像张凯莉,下至“快男”陈翔,明星拉开年龄层次可以满足各阶段观众的收视需求,他们各自也都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使得节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收视率。节目除了强大的明星阵容,更是不予余力的将镜头聚焦居民,正是这些生活中最普通的大众,使得节目的真实感浑然天成。最后一期节目中,明星嘉宾邵明明和刘美含扮演成在超市购物结账时发现没有带手机和钱包的居民,分别请求邻居帮忙结账。在涉及到金钱求助问题上,一位男士毫不犹豫帮助刘美含付钱,而邵明明也获得一位学生帮助。符号聚合理论强调:修辞性视野包含了某种深层的结构,如“道义的比拟”即试图告诉人们如何以符合道德的方式生活,什么是好与坏;“社会性比拟”即告诉人们如何与他人进行联系;“实用性比拟”即告诉人们如何做事情,提供符合实际的、有效解决办法。《你好邻居》形成的修辞性视野包含上述比拟,强化榜样在想象性主题中的作用,也许我们会更多去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或许以后更多人在对待邻居的態度和方式上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节目所产生观察学习效果。镜头里他们用微笑和善良对待陌生人的暖心举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实实在在感染着无数电视观众。这是节目最可贵之处,打破以往观众认为节目和现实不能相提并论的误区,实实在在拉近电视节目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将二者融为一体。节目从“邻居”这个角色与责任出发,引导观众思考并付诸行动,相似居住环境、相似的邻里关系,悄然引导每位观众把自己带入镜头里的居民身份,现代人看似冰冷坚硬的外表下,但只需一句“你好”、一个微笑就可以融化彼此的心,变成改善邻里关系的良方。

节目剪辑方式也颇有特点。节目依托画面和声音来传递信息,文字是文化体现,文字是文化的精髓,而字幕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对电视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起到补充说明、解释、强调,以引导观众的作用。特效字幕虽然只是电视后期制作诸多要素中的一个,但是影响却不可小觑。《你好邻居》的剪辑风格以娱乐为主要基调,秉承综艺栏目应当具备的轻松的节目氛围。通过插入与内容相关的歌曲或艺术字、卡通图标等形式增加节目笑料,使节目更有乐趣,激发观众观看欲望。在综艺节目种类、内容、形式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特效字幕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其作用不仅在于延伸画面信息,更是一种表达、强调甚至可以改变节目情绪的重要手段,是后期剪辑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你好邻居》试图通过最简单、最生活化的方式传达思想,完成电视节目寓教于乐的传播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