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琴“洋为中用”的原因与发展

2018-06-09段滢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扬琴发展

段滢

【摘 要】扬琴这一乐器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特征,已经在各个国家中得到了普及性应用,类型多样,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针对扬琴洋为中用的原因进行探究,总结了扬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扬琴;洋为中用;原因;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77-01

1950年之后,高等教育将扬琴纳入音乐教育中,扬琴研究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学者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声学与乐律学理论,对乐器的形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扬琴独有的艺术风格、演奏技巧,梳理了扬琴的发展线索,实现了扬琴的“洋为中用”。

一、扬琴洋为中用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的影响

扬琴能够在我国得以传播和发展,首先从扬琴自身来寻找原因。

1.扬琴兼具打击乐器与弹拨乐器的优势。

在我国的传统乐器中,打击乐器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打击乐器音响浑浊、振动不稳定、缺乏固定音高,无法演奏乐音。而琵琶、琴等弹拨乐器通过弹、挑的方式来串联短音,因此,稳定性不佳,虽能够胜任旋律,但却缺乏连贯性。

扬琴属于打弦乐器,与我国传统乐器敲击的演奏方式不同,扬琴采用琴槌敲击发出声音,因此,也被称为“打琴”,具有打击乐器与弹拨乐器的双重特征,既能营造出强有力的鼓点节奏,又可以利用声音颗粒感强化音乐内在动力,渲染音乐的节奏,弥补了我国传统乐器的不足,逐渐根植于我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土壤中。

2.扬琴符合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要求。

宋代开始,我国音乐就开始朝着“剧曲音乐”的方向转型,在明清时期,剧曲艺术开始成熟,乐器的分类也越来越精细。扬琴在未成一派之前,一般作为合奏、重奏乐器出现。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发现扬琴余韵绵长、音色优雅,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可快速、可平静,可以将多种乐器有效连接起来。到了明清时期,扬琴得到迅速的发展,它的应用让演奏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将各声部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音色的多元化功能。扬琴在我国经过近400年的流传和演进。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或乐曲创作上,都已具备我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形成了多个具有突出地方性和乐种性特点的流派。

3.扬琴固定的音位排列。

扬琴这门乐器具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者掌握起来更加容易。经过短时间的练习就可以掌握,这为扬琴的广泛传播带来了便利。

(二)外部原因的影响

社会因素也是音乐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清朝时为巩固统治地位,统治者颁布了一系列土地政策,促进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清朝是地方曲种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移民迁徙、商贸往来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类曲种在全国生根发芽,衍生出新曲种,扬琴正是伴随这类曲种的诞生进一步发展。在地域传播、音乐形式上,自然而然受到了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各个阶层的积极参与,则为扬琴的横向与纵向传播提供了条件,他们的参与提高了扬琴艺术的水平,扬琴从业者则为扬琴表现力的完善与曲目的丰富起到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更加关注文化艺术的发展。1953年,我国首支新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成立,扬琴凭借自身的优势,被纳入正式的乐队编制中,这标志着扬琴进入我国音乐发展的主流。此后,为了适应我国音乐的发展需求,扬琴的演奏技巧、乐曲类别,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扬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一)早期扬琴的发展

1.广东音乐扬琴

广东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最快的地区,该地區吸收了大量的外来音乐文化,扬琴最早也是通过广东传入其他地区的。在进入广东后,催生了包括严老烈、邱鹤寿等在内的代表人物。严老烈是扬琴最早的演奏家、作曲家以及开拓者,他将《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等古老小曲改编成扬琴的演奏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是在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扬琴在琴书之中,被誉为“骨架”,代表曲目有《闹台》《将军令》等。1934年,著名音乐家李德才将《将军令》改编为独奏扬琴曲式,并灌制了唱片,在多地发行。

3.东北扬琴

东北扬琴的发展与皮影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北扬琴并无明确的曲种之分,是由文士音乐家、扬琴艺人长期以来与民间音乐碰撞、实践过程中创设而来,代表人有赵殿学等,演奏风格以细腻委婉为主。

(二)近代扬琴的发展

建国之后,我国的扬琴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多个新型扬琴品种诞生,扬琴曲目的创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一阶段的扬琴作品,强调“中西结合”,在演奏技巧、题材与表现形式上,都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特征,散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上世纪50至80年代,扬琴在音位、结构上都得到了改良,作品以小型作品为主,演奏难度不高,曲式主要借鉴欧洲的三部曲式;和声上采用了和谐、简单的和声音程;织体上,应用了复调音乐与双声部音乐;音乐素材上,相对更加完整。代表作有《欢乐的新疆》《映山红》等。演奏技巧上,采用了拨弦、反竹等手法。

上世纪90年代后,扬琴形制趋于完善,半音、音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还有了扬琴与打击乐、扬琴与乐队、扬琴与弹拨乐等多种组合形式,代表作有《凤凰于飞》《思》等。

参考文献:

[1]余兆欣.基于全消声室的中外扬琴声学特性比较[J].中国音乐,2017(02).

[2]张强.论当代扬琴的新发展[J].黄河之声,2017(01).

[3]钟国珍.扬琴在粤剧的融合和组织作用中的技巧分析[J].戏剧之家,2017(07).

猜你喜欢

扬琴发展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浅析中国扬琴乐器改革历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浅谈扬琴演奏技法的创新与传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