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诗歌与艺术歌曲结合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018-06-09陈哲

戏剧之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流行音乐歌剧

陈哲

【摘 要】诗歌文化在我国历史中源远流长,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瑰宝之一,艺术歌曲也不例外。但二者的结合却一直没有较好较快的发展。本论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中国艺术歌曲与诗歌结合的发展进程中更好地查漏补缺,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前景提供了有的放矢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当代诗歌;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3-0071-01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中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由于长期封建思潮的封闭,阻碍了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进步,使得我们在音乐方面虽有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丰富民族音乐遗产。直到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的新音乐创作正式起步,各类歌曲体裁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创作体裁大多数是供中小学音乐课所需要的“学堂乐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开始进入初创阶段,运用西洋和声及其作曲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相继出现“古诗词类艺术歌曲”和“现实题材艺术歌曲”及沿袭德奥风格的艺术歌曲种类等。但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音乐沿袭至今发展成我国的传统音乐,本就有“洋为中用”的因素,在音乐多元化国际化的当今早已不占优势,而我国新型流行歌曲的乐坛更在国际上受到欧美流行音乐文化的极大冲击。诗歌与艺术歌曲的结合仍然是一剂良方,但要如何融合,才能使得中国艺术歌曲适应人民文化需求和顺应国际市场,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诗歌与艺术歌曲结合的错误审美定位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文化市场,与诗歌结合的传统艺术歌曲与流行歌曲如同一对冤家。艺术歌曲认为流行音乐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缺乏生命力与文化底蕴;而流行音乐认为传统音乐不接地气,。可真正的好音乐既是有文化底蕴的,又是紧贴时代受大众审美情趣的。这样的分裂导致了中国艺术歌曲极少有老少皆宜的,有持久生命力又能登上国际舞台的好音乐。当今中国传统艺术歌曲多是由近代以来的新音乐发展而来,作曲技法与和声走向、旋律特色较为单一,搭配上固定的民族唱腔,面向的听众范围不广。流行音乐因为多面向年轻一代,时代感较强,吸收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使听觉上有时空感,节奏类型也十分丰富多彩。可不足之处在于一味地模仿与借鉴,缺乏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底蕴,有了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之嫌。与诗歌结合的艺术歌曲为代表的诸多传统因素与市场较广的流行歌曲的分裂是阻碍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诗歌与艺术歌曲结合的单一方式

从学堂乐歌以来发展至今,一提及将诗歌应用于艺术歌曲当中,选择按词填曲和或是改编诗词填曲的方式居多,“继承古典诗词意向”所创作的歌曲极少。这就造成了诗歌与艺术歌曲结合的方式十分单一,并且所表达的美学底蕴极为有限。如同当时的学堂乐歌,“洋为中用”的结构下,不能使中国艺术歌曲彻底创新从而创造出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曲风。中国的戏曲文化之所以能发扬光大,是因为它与西方歌剧重舞台效果和表演形式不同,本旨在“写意传神”。当今的艺术歌曲也一样,只继承了古诗词的形式却不继承古诗词的韵味会使艺术歌曲显得假大空,把古诗词的韵味与当代人民大众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相结合,才能将诗歌的底蕴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歌词意义深邃,曲调优美典雅,为当代中国艺术歌曲注入新鲜的血液。曲调和歌词如同身体和衣服,若是把西方的身体用东方的简单粗暴的拼接在一起,只会创造出“四不像”,且缺乏音乐的灵魂所在。

三、诗歌与艺术歌曲的结合没有与时俱进

唐诗宋词元曲世界闻名,可那毕竟是属于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纵观历代艺术歌曲,传统艺术歌曲总要不断贴合时代与人民生活才能得以生存。以中国民国时期的歌剧做例,在经历了“萌芽期”和“探索期”后,中国歌剧里程碑《白毛女》得以诞生。白毛女的作曲家们在民间音调基础上吸收西方歌剧音乐性格化的创作经验,运用任务主调贯穿发展的使音乐形象的塑造获得成功,并在歌剧音乐中,尝试运用了重唱与合唱的形式,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在乐队方面采用了中西混合编制。关于这部剧的音乐处理,马可、张鲁等作曲家曾考虑过两种方案:或吸收传统地方戏剧音乐加以改造,或采用西洋歌剧的方法全部作曲。但是,为了“要创造一种能够真正代表中华民族的新歌剧”,他们放弃了上述方案而决心深入群众,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熟悉他们的音乐语言,在忠实于生活的基础上,吸收民进形式的一切优点,同时也要参考而不是照搬外国和前人的经验。《白毛女》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正是其與时俱进的根本音乐品质。同理,生活在现代的音乐市场更需要现代诗歌与艺术歌曲的结合,才能产生出与听众的更多共鸣,而不是古代诗词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张益琴.艺术评论.中国艺术歌曲普及面临的困惑之路.2007(11):84-85

[2]罗艺峰.人民音乐.回到原点: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思考.2007(10):20-21

[3]彭根发.人民音乐.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歌曲定位的思考.2007(9):28-31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流行音乐歌剧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走进歌剧厅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