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人转艺谚:口口相传的教科书

2018-06-08王俏

戏剧之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接地气

王俏

【摘 要】说到二人转艺谚,很多人会感到很陌生。从書面上来解释,“艺”为艺术,“谚”为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这样,“二人转艺谚”这个词就不难理解了。本文从作艺、学艺、二人转观众三部分选取三条典型艺谚,用二人转老艺人的真实事例,解释二人转艺谚的含义,证明这“口口相传的教科书”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传心授;二人转教科书;接地气;艺术精华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5-0035-01

说到二人转艺谚,很多人会感到很陌生。从书面上来解释,“艺”为艺术,“谚”为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苏景春编写的《梨树二人转》一书中对二人转艺谚做出了如下定义:二人转艺谚是艺人们根据自身修养、演出实践、艺术规律认识等方面内容,编成的顺口而又便于记忆的艺诀短句。

解放前,二人转艺人的地位十分低下,唱戏的属于“下九流”。地位低下再加上生活的窘迫,二人转艺人大多都没什么文化,学戏自然也就没什么戏本,师徒之间只能靠口口相传这种方式教学。时间一长,经过一代代的归纳与总结,方便好记、合辙押韵的艺谚也就孕育而生,成为通俗易懂的口头“教科书”。

要想作,得心眼活;心眼不活,就是瞎作

著名二人转艺人李青山在谈论二人转表演时曾说,“要想作,得心眼活;心眼不活,就是瞎作”。心眼活,就是要动脑筋琢磨,用心去演。

1955年春天,李青山给长春地方戏队排练拉场戏《马前泼水》。在排练过程中,李青山总是对扮演朱买臣的男演员不太满意,觉得他没有把角色朱买臣的穷酸劲表演出来。最后李青山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于是就给大家讲朱买臣打柴打得温凉盏的故事。正说到这儿,那个男演员插话问道:“温凉盏是什么啊?”李青山说:“你看看,连温凉盏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演朱买臣啊?温凉盏就是喝酒的家伙事儿呗。”紧接着他又讲了两个穷书生落榜后经常发脾气的故事。还没等李青山说完,那个男演员突然抓住李青上的胳膊说:“李老师这回我懂了,朱买臣本身就穷得直上火,这时又来个崔氏女,他就更上火了。”李青山点点头:“不这么琢磨戏,你就没个演好。”

不下苦功,难得好艺

学艺,就是“嘴勤点,眼勤点,手勤点,身勤点”。

很多观众都说二人转艺人刘士德的《浔阳楼》唱得好,可当年他学唱这出戏时,着实吃了很多的苦。

刘士德二十三岁那年,有一次在农村唱屯场。观众点戏,非要他唱《浔阳楼》,可当时刘士德还没学这出戏。这时,就听戏班里有人说:“连一出《浔阳楼》都没有,还想兜单呢?!”刘士德心里臊坏了。暗自咬牙道:三个月内,非学到手不可!经打听刘士德得知,离那二百里的大榆屯艺人“瞎包米”会这出戏。于是他背起行李卷,追去学艺。

“瞎包米”一天演三场,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刘士德就天天晚间预备点酒,下了戏请他喝两盅,他喝完酒,一高兴,就躺在被窝里给刘士德念戏。每天念完戏,都是后半夜一两点了。可刘士德还是用被蒙住头,小声地自己叨咕词,连做梦都是背词,常常是睡着睡着,冷不丁就醒过来,这时的天才蒙蒙亮。摸索着套上棉裤,刘士德又去外面喊嗓了。

数九寒风,一练一身冰。有一天刘士德刚一张嘴,就觉得嘴边上一阵麻。当时他也没在意,仍然继续喊嗓。太阳出来了,到了吃饭的时间,“瞎包米”喊刘士德回屋吃饭,刘士德一进屋,大家看他愣了,都问他腮帮子怎么了,刘士德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呢,一摸,才知道原来是冻起了一层泡。

仅仅十六天,刘士德把《浔阳楼》全学完了。辞别了“瞎包米”,回到他原来的班,到晚上这么一唱,大家全都惊呆了,看着刘士德脸上累掉的肉,腮帮子上冻起的泡,都说:“你啊,真是见艺不要命啊!”

跑观众,走一条道

艺人们常说:“唱唱要与观众走一条道。”这样观众才能爱看,二人转才不会被“唱蔫了”。所以这时艺人们就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

场上观众多,口味就不一样,有爱听说的,有爱听唱的,有爱看扭的,有爱看浪的,还有就是来凑热闹的。这时就得靠艺人们上台前对观众的观察,下场后用心总结,摸清大多数观众得意啥,对症下药。

刘士德二十四岁那年在舒兰县小城子北的朝鲜屯唱过一次。那天刘士德刚上台唱了两句,下面看戏的一个老乡就开始喊:“别唱了别唱了,来扭达①的!”朝鲜族老乡最不喜欢二人转的唱,他们喜欢舞。于是刘士德就开始跳三场舞,他刚一上场,刚才那位喊不让唱的老乡就坐不住了,拉着旁边的人开始学刘士德的动作扭了起来,不多一阵,场下一大半的人都开始跟着扭,有学一男一女二人扭的,也有扭他们朝鲜舞的,还有连喊带唱乱比划一气的,当时的场面别提多热闹了。这可把刘士德和别的艺人高兴坏了,一个个捂着肚子乐。

“十亩地,不换一出戏。”这是观众热爱二人转的态度。只有勤学、苦练,与观众走一条道,咱们这戏才能做到“宁唱欢了,别唱蔫了”。

二人转艺谚的数量非常多,已知归纳总结出的数目达到了几百条。这些艺谚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不华丽,也不深邃,正如二人转本身一样散发着泥土气息。但它们却比任何的教科书都“接地气”,凭借朴实的“微言”阐述着民间艺术的“大义”。

注释:

①即二人转中的舞蹈。

猜你喜欢

接地气
传统篇目教学如何“接地气”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为南疆建言献策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