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剧中李逵形象的嬗变

2018-06-07张敏胡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李逵人物形象

张敏 胡恒

摘 要 元明清三代的李逵戏数量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而又逐渐转多的过程,李逵形象在杂剧中形成并演变,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水浒戏 李逵 人物形象

李逵在杂剧中的外形一直都是黑面虬髯、“似墨撒的金剛”的 “貌恶之人”,元代水浒戏中李逵的地位极其重要,明代水浒戏中李逵却受到了忽视。朱有燉的《黑旋风仗义疏财》是目前可见的唯一一部明代李逵戏。在明代的水浒传奇中,李逵成为了“可有可无”之人,我们几乎不能找到关于他的故事情节。清代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清代的水浒戏多是截取一个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进行演绎,如搬演宋江故事的“宋十回”和搬演武松故事的“武十回”等,都是为水浒英雄立传的连台本戏。因此,李逵除了在李逵戏中还占有重要地位外,在其他水浒戏中出现较少。

1元代的李逵——形象的多变

在元人创作的水浒杂剧中,李逵的形象尚未固定下来,剧作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处于自由创作期,正如胡适所说:“当时的戏曲家对于梁山泊好汉的性情人格的描写还没有到固定的时候,还在极自由的时代:你造你的李逵,他造他的李逵;你造一本李逵《乔教学》,他便造一本《乔断案》;你形容李逵的机警机智,他描写李逵的细腻风流”。因此,在元人的笔下,李逵既是憨直鲁莽的,又是机智细腻的,既有粗俗的一面,又有风流的一面。唯一不变的,是他同情弱者、除暴安良的正义感。另外,李逵还是一个敢作敢当、知恩图报的人。在《黑旋风双献功》中,他杀了白衙内和郭念儿之后,在墙上写下是“宋江手下第十三个头领黑旋风杀了白衙内”;而《大妇小妻坏还牢末》中,李逵因打抱不平误伤了人命,幸亏得到李荣祖的帮助才保住了性命,他就打听李荣祖的住处,“我如今先到李孔目哥哥门首等候着,此恩必当重报也”。

经过元代剧作家的自由创作,李逵的形象才逐渐丰富饱满起来,这为他在《水浒传》中的形象定型以及明清水浒戏中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础。

2明代的李逵——形象的定型、弱化与消解

随着水浒故事的集大成者——《水浒传》的出现,水浒故事的情节以及人物形象也逐渐定型。《水浒传》对李逵形象的塑造,既继承了元杂剧中的一些特点,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自此,李逵的形象逐渐定型为:目不识丁、焦躁鲁莽、有勇无谋、嗜杀成性等等。

明代初期的水浒杂剧仍然继承了元代的一些创作传统,主要表现“黑旋风”惩治贪官污吏、为民除害的故事。朱有燉的《黑旋风仗义疏财》是仅存的明代“李逵戏”,一方面,剧中突出了李逵同情百姓、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李逵和燕青奉命往东平去买粮,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领着他那从人,吊着几个人打,那个女孩儿在旁边啼哭”,就主动上前询问,得知李撇古一家“缺少官粮五十余石”,又主动拿出一百石粮替他还了;得知赵都巡要强娶李撇古的女儿时,立即气得跳脚“你这厮忒淫滥,污官宦,将百姓伤残”、“我打这厮左右人帮闲鑽懒,那些儿肯救济民众涂炭!”并举手就打。后来赵都巡仍然要挟李老汉,被李老汉告上梁山,李逵“听说罢气扑扑恶向胆边生”,下山去为李老汉做主了。另一方面,作者又偷梁换柱,把李逵塑造成了一个“偷儿” 形象,把他污蔑为“贼的阿公”。他不再是水浒杂剧中那个衷心热爱梁山事业、带有强烈反抗性的“黑旋风”,而是变成了一个带头祈求招安的“先锋”,“这的是一朝官里一朝臣。凭着俺能争取斗荡烟尘。管教那四方宁静乐千春。俺三十六人,活禽方腊见明君”。这种“篡改”与扭曲,完全弱化了李逵的正义感与反抗性。

在明代水浒传奇中,李逵的形象已经完全淡化,不再是剧作家关注的重点。尽管在某些作品如李素甫的《元宵闹》、陈与郊的《灵宝刀》中稍有提及,但也仅仅是寥寥数语,并且由于明代水浒传奇中人物形象的“全面忠义化”,李逵的形象也被扭曲为主动要求“招安”的“忠臣义士”。

3清代的李逵——选择性的突出与颂扬

在清代的“文人水浒戏”中,以李逵为主角的仅有《黑旋风寿张乔坐衙》一剧,该剧我们已不可窥其面目,应该是与《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一样敷演李逵在寿张县坐衙断案的故事;而在张韬的《戴院长神行蓟州道》一剧中,李逵已经完全沦为配角,成为剧中主角戴宗捉弄的对象。

目前可以看到的清代李逵戏,全部存在于“民间水浒戏”中。从这些“民间李逵戏”所敷演的故事来看,主要是选择了李逵的一些优秀品质,如“义”和“孝”等进行着重刻画和颂扬。《真假李逵》写李逵回乡探母,路上碰到李鬼冒其名号拦路抢劫,后知李鬼“无有银钱,奉养老母”才不得已“松林称大王”,就软下心来,自语道:“他也有一个娘。”因为孝顺自己的母亲,他对李鬼这样的“孝子”也同样有好感。最后不仅放了李鬼,还给他一些“散碎银两”让其回家奉养老母,并约定“三日后望江楼相会,同奔梁山”。在这部剧中,李逵的“孝”已经达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而《清风寨》一剧,则又突出了李逵的“义”。李逵和燕青奉命下山打探消息,路遇清风寨寨主刘通要强娶张家的女儿,于是李逵扮作新娘、燕青扮作新娘弟弟,混上山寨,杀了刘通,救出张家小姐。另外,《丁甲山》、《李逵夺鱼》、《李逵下山取母》等剧,都主要突出了李逵“义”和“孝”。

可见,在水浒故事的流传过程中,李逵的外形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性格也已经定型为纯朴憨直、豪侠仗义、粗豪鲁莽。但是,李逵形象的形成与演变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每个时期的“李逵”都带有特有的时代感。

参考文献

[1] 陈万鼐.元明清剧曲史(增订本)[M].台北:鼎文书局,1974.

[2] 于汀.谈谈元杂剧中李逵戏的特点[J].惠阳师专学报,1984(01).

[3] 门庭.元杂剧中的李逵戏漫议[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01).

猜你喜欢

李逵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李逵的泪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不打不相识
李逵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