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效果

2018-06-07李立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科学实验运用兴趣

李立新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在小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目前小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是现代科技、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节省实验时间、节约实验材料、发挥实验整体效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对提高演示实验的有效性、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有很大帮助,会激起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 多媒体 运用 科学实验 探究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步入课堂,给小学科学实验课带来了新的发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提高了实验课的趣味性、可视性和规范性,多媒体课堂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完成传统课堂不可能完成的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科学实验的目的。现就我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心得作以下分享。

1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实验教学制造适合其教学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动态和静态交互演示,将科学实验过程用文字、图形、声音、图像等形式呈现在投影屏幕上,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尽快进入科学的实验探究中。例如《食物链》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一难题。恰当设计课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片金色的稻田,稻田中害虫正在吞噬着禾苗,一只青蛙眼看将要把它当作美餐,却在不远处有一条青蛇吐着红芯,在稻田窜来窜去,很快将向青蛙发起攻击,突然一只巨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模拟,引导学生思考水稻、害虫、青蛙、蛇、鹰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激起学生对食物链的研究兴趣。

2利用多媒體技术,发挥实验最大实效

2.1利用多媒体视频展台,直观了解

利用多媒体视频展台将实验仪器、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放大,让全体学生直观的了解它们的构造、使用方法,并进行读数练习。例如测量空气重量时,天平的使用对操作过程同步放大。提高了现象、过程、方法示范的可见程度,强化了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的示范作用。在做《溶解》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若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实验,则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溶解现象。为此,教师可把实验改在投影仪上完成。具体做法: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水,同时在水中放入几粒高锰酸钾,放在投影仪上显示,绚丽的高锰酸钾溶解开始,这样就把这个实验效果放大了,全班学生观察的非常清楚,溶解现象给学生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从而顺利的完成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2.2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规范性、正确性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教学中无论怎么简单的实验,都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如果疏于防范,粗心大意,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危及设备使用和自身安全,而且还可能危及他人,给他人造成身心的双重打击。科学实验存在“高危险”,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回避实验或干脆完全放弃呢?显然不是,我们科学教师不能因噎废食。可以应用多媒体消除学生疑虑,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减少甚至避免实验危险的系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如在教学正确使用酒精灯时,可以让学生先在电脑中操作,学生选择:(1)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2)用燃着的火柴对酒精灯;(3)用嘴吹灭;(4)用灯帽盖灭。当学生选择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时,电脑屏幕会显示出酒精灯破裂烧伤的严重后果和手被烫到的惨境,这样就强化了学生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方法。当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时,电脑屏幕会给以提示鼓励。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重复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由于有教师的科学指导,加之多媒体的强化,学生的疑虑顿失,操作兴趣倍增,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3.1利用互联网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交互性,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和同学均可采用网上论坛、百度搜索、等交互联系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问题实现资源共享。换句话说,学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同样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想法进行解答或提出疑问,从而实现相互提高、相互进步。

例如本人执教《消失了的恐龙》这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早已灭绝的史前动物——恐龙的兴趣特别浓厚。一些学生已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小时候玩的玩具等途径获得了不少有关恐龙的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不完整的。我就想借助网络组织学生自己整理恐龙知识,圆学生的恐龙梦。于是我设计了一个主题活动——“回归侏罗纪”。并向学生提供了相应网站的域名。然后本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出任务:再寻找一些有关恐龙内容的网站;一周内去各网站领略一下恐龙世界的神奇,每个小组考察三种恐龙的生活;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文字和图片,一周后进行“回归侏罗纪”主题的交流活动。一周后同学们将准备好的资料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上交流。因为有了准备,又是绝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整堂课学生的发言争先恐后,介绍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得了大家的掌声。通过学生的发言,我也学到了不少恐龙的知识,深感书本知识的有限,知识的无限。

3.2突破时空局限,变不可能为可能

多媒体技术能压缩和放大时间。对很多科学实验来说,完成整个过程需要时间一般很长,有的需要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例如植物的生长,种子的萌发,蚕一生的变化,物体腐蚀氧化的过程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它们的生长或整个变化进行模拟。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过程,用特殊技术压缩成几分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经历在自然状态下几天、几个月发生的情景,效果十分理想。同样对一些在瞬间完成的化学反应、自由落体轨迹、几种溶液相溶等地过程,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这些过程放慢,使学生清楚的把握整个实验过程的来龙去脉。而且多媒体技术更大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控制实验过程的进程,随时重复、放慢或加快某一环节,这是在传统课堂中不可想象的。

4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

实验教学中,有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实验完成以后就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科学规律的归纳和概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很长的时间,构建的知识是零碎的、松散的。再加上抽象或条件有限,故单靠老师的讲述就显得苍白无力,学生无法从单纯的语言表达中获得足够的知识信息。

多媒体仿真实验可以超越时空和具体实验条件的限制,发挥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功能,延时、再现、分解、组合、以及大小、远近的调整,它能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感性的支持进行抽象思维。而且它还能将实验中的主要现象或矛盾进行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分析、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而这些主要现象或矛盾,往往就是课中要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如在讲解《蚕的生命周期》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录像真实完整地展现从卵到幼虫到蛹到茧再到成虫的演变过程,将蚕的生长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真切感知,不但容易理解,而且通过观看活动学生对蚕的演变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帮助他们建立了完整、正确的认识结果,并且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

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要弱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不能以使用多媒体而完全取代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应当时有效地、适当地利用,绝不能无限地、盲目地应用,过度使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动画等,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使学生无法专心学习主要内容,反而成了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仅能够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强化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不能用常规实验创设的、逼真的认识情境。

参考文献

[1] 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郑青岳.科学探究式学习100个问题[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科学实验运用兴趣
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将于4月发射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国际空间站上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