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2018-06-06郝志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课程改革

郝志廷

摘要:针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在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与后续课程脱节等现状及问题。提出以课程内容“工作化”、教学过程“职业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编教材写“特色化”、 课程考核“能力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建议。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7-0121-02

1 现状与背景分析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职业岗位群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重点突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认真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强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并能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在汽车电子产品生产、汽车检测维修、营销、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类专业人才在电控维修方面的培养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器》、《汽车性能检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专业成立初期,课程因没有很合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选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本教材教学,教学内容没能与汽车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大部分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造成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困难,也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有些教师对高职教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实践和操作,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 课程改革措施及建议

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通过项目式教学方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1课程内容“工作化”

教师深入汽车企业一线掌握汽车相关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收集并整理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典型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根据职业分析研讨会和企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突破学科体系限制,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现出高职一体化教育的特色。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课程学习从工具使用和仪表使用入手,学习汽车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基本汽车电路的分析与应用,掌握典型电路的组成、工作过程(原理)作为基础,但这里要考虑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明确性的特点,将各个基础电路与汽车电路相结合,尽量让学生不再机械地、割裂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接受基本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本课程围绕专业相关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工电子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为载体,设计若干个任务单元作为学生的能力训练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任务单元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用理论匹配实践,用实践整合、序化理论。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的问题。

2.2教学过程“职业化”

全部学习活动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工艺方法、安全操作和工作态度等工程意识,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相结合。改革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际识别、分析及检测实际的汽车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和电路,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教师给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

2.3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樣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QQ群等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2.4编教材写“特色化”

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调研,以及各企业对汽车电子技术、维修、售后服务等岗位的技能需求,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通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教材。教材以项目为轴线展开,引导学生思考,进入课程的学习。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吸取借鉴行业企业专家的宝贵经验,综合考虑学校现有的师生情况、教学场地和设备等因素,编写一本适用性较高的教材。为便于巩固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引导应用,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够用、注重应用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不断拓宽思路的方法讲述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5课程考核“能力化”

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势在必行。

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性”的考核,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测试、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等评价方式,特别是强调能力评价、个性化评价、创新能力评价;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课程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情况、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评价,并监控整个过程,作出评价。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终结性”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3 结论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结构重构,以企业要求、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为载体,通过汽车典型实际案例、虚拟仿真等现代手段,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实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的良好衔接。 目前,课程组教师紧紧围绕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等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鞠娜.《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时代农机,2015,42(5):107-109.

[2] 王波,王云霞,刘文婷. 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2):96-98.

[3] 贾宝会,范智勇,蒲一鸣.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93.

[4] 李兆平.“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193.

[5] 钱玲玲.《汽車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实施与研究[J].科技论坛,2015(16):115-116.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课程改革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客服》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