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治疗对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技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2018-06-06肖卫兵邓圆花马昌明刘梅华章秋明刘萍华

当代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流浪精神分裂症技能

肖卫兵,邓圆花,马昌明,刘梅华,章秋明,刘萍华

流浪人员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因多数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无人监管和照料,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明显增加了精神病房的管理难度[1-2]。本院尝试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对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行为治疗,有效提高了其生活技能,为其康复和管理提供了有利基础,现回顾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60例流浪无主精神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74±8.22)岁,病程2~22年,平均(9.75±2.03)年;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2.78±8.17)岁,病程为2~22年,平均(9.71±2.1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3];经常规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临床特征为急性期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基本稳定;日常生活能力较低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20分。排除标准:脑器质性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者;智力严重低下者;其他躯体合并症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包括沟通与交流、卫生清洁、生活照料、饮食控制、危险行为防护等。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行为治疗:①生活行为治疗。针对个体特点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练习、生活规律和主动性训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季节和冷暖感受指导、服药指导等。②社会行为治疗。组织患者进行下棋、打球、看电影、玩游戏等简单交流活动,帮助见着逐步学会表达意愿和进行生活社交,对表现良好者注意表扬和鼓励。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护士观察量表(N0SIE-30)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情况。

N0SIE-30[4]包含10个因子分项共30个条目,按照患者症状或表现出现的频度按照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总分为128分。

ADL评分[5]涉及14项内容,按照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0SIE-30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后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精神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及病情总估计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N0SIE-30各项评分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后AD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ADL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弱势群体,其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紊乱,容易对社会和自身造成危害,需要全社会加强关注[6]。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精神疾病本身的影响,不能说出或写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联系方式,导致寻找家人困难,长期住院的必然性增大[7]。另外,这些患者因长期流浪,缺乏家人督促和监管,普遍有生活自理差、孤僻、行为退缩等症状,给精神病房的管理增加了难度[8]。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0SIE-30评分对比(x±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ADL评分对比(x±s,分)

有专家指出,人的肢体行为存在不使用即退化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生活行为和社会行为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提升自理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也会对感觉器官产生刺激,改善其脑部功能,促进病情康复[9-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干预后N0SIE-30各项评分及ADL评分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提示行为治疗在提高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技能,促进其病情康复中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总之,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流浪无主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1] 孟彬,林涛,张炳奎.流浪乞讨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情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6):56-57.

[2] 朱亮.对流浪救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275.

[3] 董景五.(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2版.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2008:159-161.

[4] 范宏振,邹义壮,谭淑平,等.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的效度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5):2389-2391.

[5] Magnin E,Hugonot-Diener L,De Rotrou J,et al.GREF0N recommendations for assessment of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memory clinics[J].Rev Neurol(Paris),2017,7(6):126-129.

[6] 张述杰.早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和神经心理特征比较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8):68-70.

[7] 冯辉,陈玉明,杨佩娣,等.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综合性救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4):491-494.

[8] 王敏.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6):164-165.

[9] 朱英菊.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13):112-113.

[10]石立彬,卢惠鹏.系统行为干预对流浪者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4):12-14.

猜你喜欢

流浪精神分裂症技能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流浪
流浪的歌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